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一 -- fj1989

共:💬115 🌺1267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十二

  白天有点事,晚上回来继续。感谢河友的厚爱,让我有了写下去的动力。写本文,一是自己在读了河里文章后的怀旧情绪大爆发,二是将一段历史介绍出来,让大家有个了解,不让很多前辈们的心血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说起测控机的接口关系,粗算起来,要接收的信号就有秒信号,50毫秒信号,时间码,毫秒信号,这些是时间统一系统送来的;几路的星上遥测数码;以及测控设备送来的外测数据。要送出去的信号有:给遥控设备的遥控指令;给指挥系统的显示信息;给测控设备的引导信息;还有就是通过数传设备送到西安中心的数据,包含了星上下传的所有数据,还有测控设备采集的外测数据,这些数据都要根据时间信号打上标志。

  信号间的接口关系是十分复杂,时序也是十分严格的。比如,在整秒信号后若干毫秒后,接收送来的用二进制表示的时间串码。50毫秒信号的边沿要和毫秒信号的边沿对齐等。有时候,由于元件的失效,信号边沿会出现过大的梯度,就会影响信号之间的时序关系。

  那时候的传输线路并不可靠,而且几个机房之间距离也长达十几仍至数十米。这种情况下,接口信号的电平并不是标准的TTL电平,而是HTL电平。用正电平9-12V表示1,用负电平-9-12V表示0。接口电路倒是全用分立的三极管驱动,据说这样抗干扰能力强。

  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接口全是非标准的,没有所谓的D型接口。全是航空接头。之所以称航空接头,估计用的是当年飞机上电缆接口的标准。接头的针脚很粗,对接上后还要旋紧。没有使用压接头,全是焊接。地线接出后,焊在铜条上。我还记得那些屏蔽用的线,最后要编成一指宽的铜带,几条铜带象小姑娘的麻花辫一样编好。要焊那些地线很麻烦,普通的烙铁根本不行,必须用喷枪。

  事实证明,这些措施在当时绝不是多余。因为后来在改造中大量使用了现在微机的接口以后,才发现可靠性有多差。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