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一 -- fj1989

共:💬115 🌺1267 🌵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一

作为来西西河的拜山之作,先贴上回忆文章一篇。看看有没人感兴趣。

本文原是发在新浪的博客上的,后来那个自留地也渐渐地荒了。在河里潜水多年,看到大牛无数,尤其是萨大,心里十分佩服(我是自命的萨粉,就不知人家认不认)。还有晨大等,我作为资深的航天航空迷,也是非常仰慕的。

今天看到萨大的文章,讲到萨爹为新中国的计算机事业的奋斗史,很感动。觉得要浮出河面冒个泡。

国家的富强,不是靠金融投机或谄谀老外就可以获得。都是一代代的劳动者,尤其是萨爹这样的有知识、有气节的劳动者,扎扎实实地干出来的。本人不才,也曾在一些部门干过,亲手为中国第一代通信卫星送过终。有些旧事,想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

 本人的大学时期是在长沙度过的。那所学校,今天是解放军的最高技术学府,不过当年还没这么风光。前年回去过一趟,老同学还在,许多人很有成就,只是不足为外人道罢了。大伙唏嘘了一阵,说我们是在军工事业最困难的时候进去的。今天军工的大发展时期,我是没赶上了。不少同学的项目,可是忙不过来。

 下面就来聊聊我初工作时,接触到的国产测控计算机吧。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元宝推荐:爱莲, 通宝推:不打不相识,抱朴仙人,常识主义者,刹那芳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奉花一朵,静候下文
家园 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二

  大学毕业,就来到了卫星测控站。看到我是系统工程专业毕业的,政治处的干部干事就说,还是去数据处理队吧。不过军官的分配,当然还是要站党委才能最后决定。于是就在招待所住了两个星期,顺带帮政治处干点活。

 测控站有几个技术队。大体上,一个站相当于团,大家习惯上都称“团站”。“队”就相当于营级编制,不过人数么,相当于野战军的一个步兵排吧。而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官比兵多。三十来个人,军官倒有一多半,还有一些是士官,习惯上还是称“志愿兵”。我下队的时候,三年制的义务兵还有一些,七八个吧,主要在炊事班,也在队部干些杂活。至今没想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每个技术队都要有自己完整的后勤系统,从主管后勤的副队长到司务长到炊事班长再到炊事员,然后还有文书、通信员什么的。可能当时也有人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吧,但是惯性使得没人愿意去改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编制调整时才结束。一百多人的测控站终于只有一个食堂开伙。而我才下连队的当口,全站有六个大烟囱在冒烟。

  当时计算机是个希罕的玩意,本人毕业设计时做弹道仿真,用的还是IBM的386sx。程序编译和调试都在上面做,做一次仿真要半个小时。导师有一台486DX,今天很多同学不知道当时英特尔的处理器分sx和dx。其实就是带没带数字协处理器。鬼子做生意可精了,既控制了芯片的良品率,又顺带把目标人数区分得很清楚。不过别说,带上了数字协处理器,运算速度倒是快了很多。程序调完后,上导师的机子做正式运算,一次只要八分钟。扯远了。总之,因为计算机很希罕,所以专门有一个队是伺候它的。

  来到数据处理队里,又被分到了计算机中队,负责维护。另一个中队是程序中队,负责操作。还有一个中队,负责指挥台。

  在这个测控站,有两套的测控设备,一套是超短波设备,负责近地卫星。另一套,就是微波测控设备,负责测控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两套设备装在两座机房。各自配有测控机。我先是被分配去负责微波测控设备的中心计算机。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
家园 【原创】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三

  当时,我国第一代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已经九年了。其中八四年一月和九一年发射的两颗都没有进入同步轨道。在轨运行的还有五颗,可供使用的,主要是八八年后发射的三颗东方红二号甲改进型通信卫星。我们的任务,就是负责对卫星的长期管理工作。

  机房在一个山坡的北面,小山顶上是硕大的抛物面天线。直径据称有十米。天线座落在二十几米高的天线座上。机房有三层。因为没有外装饰,所以外貌稍显陈旧。里面的装修可是真材实料的,走道是水磨石地板,所有的机房都是上好的木地板,漆面依然基本完好。发出幽幽的光泽。据说早些年,都是用煤油拖地板。这个有什么科学根据,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后来,我们都是用水拖地。不过,几年后,地板就褪去光彩。各机房的天花板都是一色的吸音吊顶。墙壁上也贴着吸音板,靠墙根则是一米多高的木制护墙板。墙的厚度约有四十公分。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样的好处。

  打开计算机机房,和以后将要相处的机器见见面。在学校里也算见过VAX-11之类的小型机,就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银河亿次机,也算见过几眼。没想到,这个家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现如今计算机的主频过了GHZ了吧?那台机器,主频说出来你都不信,区区3MHZ。今天搞IT的人可能从没想象过,一台主频为3MHZ的计算机可以如此之大。

  一间机房深6米,宽18米,就放了一台主机。设备分两排排放。

  一进门的一排,中间是一台控制台,控制台两边,是一溜的矮柜,矮柜里放的是显示控制器(显控),功能差不多类似今天的显卡。矮柜上方是四台的北京牌18英寸彩电,功能当然是显示。彩电可以显示计算机的工作参数和卫星的参数。显控里边固化了二百五十六个汉字。其余的,就不能显示了。就这样的设备,也是八十年代技术改造后的结果。

  据说改造时,长城汉卡才刚出来,那些前辈牛人们还没见过。他们的设想,是把要显示的汉字整理出来,然后在坐标纸上描出字型,把坐标转成二进制,烧进EPROM。然后搞出一套电路,去控制彩电的扫描电路。搞这些的人,数字模拟电路一把抓,后来,在第一次装卫星接收机的高峰期里,很是赚了一把。

  靠窗的一排,是主机和磁带机。左边四台是磁带机,我到的时候,还能工作。转动起来惊天动地的。右边四个大柜子从左至右依次为磁带机控制柜(相当于硬盘),运算控制分机柜(相当于CPU),内存机柜(相当于RAM),通道机柜(相当于I/O控制器)。通道机柜边上还有一个小机柜,是所有I/O接口电缆的汇接之地。

先转一段介绍:

  691(TQ—5A型)电子计算机是略带有专用性质的通用数字计算机,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1968年研制成的717晶体管计算机。

  1971年,上海无线电十三厂在717型计算机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设计改进,并采用集成电路改制成TQ—5型计算机,并生产了2台。1973年,该厂又对TQ—5型的CPU作了较大的改进,并命名为TQ—5A型计算机(即691计算机)。

  与717计算机相比,除运算速度从每秒5万次提高到15万次外,其可靠性、标准化、通用化方面亦有较大提高。该机是技术较复杂、部件较多、规模较大,而可靠性、稳定性又较好的计算机机型。它字长36位,主要用于遥测自动记录、实时数据处理、科学运算等。

  TQ—5A型计算机共生产35台,作为军工产品曾多次成功参与运载火箭和实验通信卫星的发射任务。

  这个,就是和我相处了五年的宝贝了。而我,不谦虚地说,就是中国集成电路计算机(不是小规模,更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就是集成电路,一个模块四个与非门的那种)的最后一代管理员。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通宝推:cngood,
家园 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四

  喝口水先。

  前面的内容是两年前写的。所转的内容的链接找不到了。不知有没违规。

  TQ—5A,是“图强五号”的意思。A么,代表改进型吧。以前的人,起个名字都震天动地的。好象军工战线一直有这么个传统吧。我们起名字,不象老美,什么雄猫,海盗,堂堂正正,多有气势。不过,大伙习惯上还是叫她“七幺七”。

  先说运控分机。现在的同学都知道电脑没个希皮优是不行的。可是那玩意里面怎么工作,估计没什么人有兴趣。当年在学校学计算机原理时,倒是讲过运算器和控制器,不过书里说,人家老外早就把这两个东西集成到一起去了。所以说,您要是想学数字电路基础,欢迎来到717机房!

  我说的是运算器和控制器,其实在那个机柜里,是什么器也分不出来的。正面打开机柜门,是一排排的插槽的背面。这么说吧,每一块电路板大约有B5纸那样的尺寸,正面焊元件,背面走线。电路板的一条短边有两面的金手指,正面是信号和电源的引脚,反面是电源和接地的引脚。电路板竖着,金手指向前,从机柜后面插进槽里。每面的金手指,大约是22个吧,具体也忘了。槽的背面,即对着机柜正面的部分,引出了触脚(不知这个词妥不妥当)。导线就焊在触脚上。这样,一旦机器有什么故障,我们可以在触脚上测信号,要换板的话,绕到机柜后方,就可以把板抽出来换一块。这样的插槽,一排大约有五十个。而整个机柜,从上到下约有八排的插槽。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
家园 送花一朵,说归说,别那个什么

历史也是无数小人物书写的.

家园 【原创】送花,是7系师兄啊,我、俺4系毕业,呵呵
家园 是校友啊,谢谢。
家园 【原创】我所见到的测控卫星的“大型”机 五

有同学会问,那这么多板,有没有分类?每块都不一样吗?

当然不是。

虽然这件宝贝疙瘩是六十年代开始研制的,可那时搞这些东西的,都是萨爹那样的牛人。牛人做事不会像我们一样整出一堆的杂碎。人家早有主张。

想想当时的中国集成电路,确实是可怜。能给这些人提供的,是一个小小的陶瓷封装的小电路块,像我的小姆指的指甲盖那么大,伸出十个软软的小手指,就是引脚啦。集成了什么呢?四个与非门!

学过数字电路的同学都知道,从门电路开始,可以搭出各类触发器,不同的触发器可以构成寄存器,用寄存器可以,嗯,说到微机原理了,8086知道么,就是寄存器构成的。寄存器是中央处理器内的组成部份。寄存器是有限存贮容量的高速存贮部件,它们可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位址。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部件中,包含的寄存器有指令寄存器(IR)和程序计数器(PC)。在中央处理器的算术及逻辑部件中,包含的寄存器有累加器(ACC)。

这样一说,同学们就明白了,那些牛人们用与非门来搭计算机的CPU!不过那时候不时髦英语,所以他们还是老老实实地称为运算和控制分机,简称运控。

一块板上,大约有十几二十个这样的集成电路块,或者组成了J触发器,或者组成了J-K触发器,或者组成了Q触发器。好久没碰数字电路了,不知说的对不对。这样板的种类就控制在二十几种,而插槽则实现了标准化。我还见过一种通用板,可以根据需要来焊上器件,类似后来的做开发用的“面包板”。

这些不同板,通过信号线的连接,组成了不同的寄存器。在晶振发出的脉冲节拍的控制下,步调一致地工作。

所以说,要学数字电路,来这里最好了,你甚至可以用单脉冲的形式来测试电脑的CPU!就是输入指令,然后一步步地看着各个门是如何翻转的。

今天说来轻松,当年为了找出故障点,这种事可没少做,整个通宵搭进去也是常事。

关键词(Tags): #国产#计算机#航天#测控
家园 没别的意思,对老一代知识分子表示崇敬而已。因为萨的文章

让我想到自己的父亲。他还健在。当年大学毕业响应号召去了山区,老了才回家乡。还有我认识的一位高工,六十年代清华毕业,超短波测控的专家,退休了还在老部队呆着。他们的青春都奉献了。他们做人端正清白,兢兢业业。我真的很不齿现在的一些“专家、学者”,还有部分所谓的“代表、委员”。有感而发,才想起发这个贴的。

家园 不会吧,连个387协处理器都没啊,同情一个
家园 面包板上做实验的时候也干过这种单脉冲调试的活

通常是寄存器移位或加操作。最后发现的故障通常是面包板的某处接触不良。

家园 回想那几年,就没断了和"接触不良"做坚决和持续的斗争.
家园 除了接触不良外,最大的敌人就是

元器件本身就是坏的。搞了一晚上没结果,然后老师拿出一块新集成块交给你。

家园 弹道?华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