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为史迪威说句公道话 -- 喇叭

共:💬167 🌺2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是有这么回事,但是时间上好像不对

我印象中美国人想换蒋介石肯定不是在珍珠港之前,或者说那个时候这个意愿还不强烈,因为那个时候美国仍然没有参战,中国战局对美国的国家安全还没有直接影响。甚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也是打算和蒋介石合作的。真正让美国动了换蒋介石、甚至让中国交出全部军队指挥权的念头是在“一号作战”也就是豫湘桂会战中中国惨败之后。当然在这个事情中史迪威作为中国战区的参谋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当时经过美国训练和武装并在史迪威亲自指挥下的中国驻印军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滇缅战场上所向披靡。而同一时期的豫湘桂会战中,由于种种原因,国军的表现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部队损失惨重,很多战略要地丢失,刚刚建好的机场被日军占领,甚至有些美国援助也落入日军手中。由此史迪威更加坚信腐败的中国政府根本没有能力领导中国抗战,蒋介石及其无能的将领们不断地要求美国援助但是实际上这些援助根本没有用来打击日本,而是留下来准备将来的内战。因此,史迪威向罗斯福提出了以中止援助相要挟要求中国交出全部军队指挥权的建议,并获得了华盛顿的首肯。而TG对史迪威始终怀有好感,也是因为其在43年就曾经提出将美国援助用于武装和训练八路。史迪威也算不上是同情共产主义,只是从军人的角度出发他认为八路是有战斗力的部队,武装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积极对日作战符合美国的利益。

因此您提出的这些事情的确都是事实,但是在42年第一次入缅作战的时候还远没有那么严重,甚至还没有发生。当时史迪威刚刚出任蒋介石的参谋长,双方还处在蜜月期。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肯于将自己的精锐嫡系交给史迪威派赴缅甸的原因。尽管是“听外国人的指挥去帮助压迫我们的国家打仗”,但是中国当时出兵缅甸根本上说还是为了救自己,这一点上杜聿铭肯定也是明白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些部队是蒋介石的“精锐嫡系”上面,他们被蒋介石视作掌上明珠,稍有损失就让其心痛不已,这个时候交到外国人手上他能不格外注意?而两份命令摆在你的面前,一份来自党国领袖自己多年来是领导,一份来自初来乍到的美国将军,如果你是杜聿铭你听谁的?另外杜聿铭打赢了昆仑关和其是否听命于蒋介石并没有什么矛盾之处。昆仑关蒋介石的命令是要打赢,而在缅甸蒋介石的命令是相机而动,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要把这些宝贝疙瘩带回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