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厘金兼答地九 - 1 -- 老广

共:💬38 🌺2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闲聊厘金兼答地九 - 3

下面来答复一下地九的文章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227609

首先要感谢地九解释春秋拨和协款的概念。但是地九所说

因为总体上,财政收支是平衡的,此项经费不出于厘金,便出于盐课,或出于关税,或出于地丁,由于总收入不变,出于哪一项就没什么特殊意义。

这个就不一定有道理,因为厘金和关税是晚清的新税种,没有他们晚清不会挺到1911年。而且地九在另一个帖子里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2225453

就是说袁练新军是靠的盐课所以厘金不必要。这样有点前后不一。

所以老广以为,铁路经费等是由厘金坐抵押借外债得来的,所以厘金就意义重大,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因为那个时期(太平天国失败到甲午战争之前),清朝财政是基本平衡的,或至少缺口不大。

这个基本平衡不知道什么意思,没有厘金还能平衡吗?而且地九反复提到铁路建设里厘金是抵押,所以和厘金关系不大。我想这里,地九可能是按照现在的意思理解抵押了,当时的抵押不是这样的。而就是要用这款子来还本付息的。所谓厘金抵押贷款,就是从签约以后,每年要拿这笔厘金来为这笔贷款还本付息。比如晚清为偿还甲午赔款,而举借贷款,需要以厘金,盐课(主要是盐厘)作抵押,借款银行们是要去现场监督税款征收的。比如汇丰的贷款,汇丰的条件就是“由海关总税务司代管厘金”,抵押的是苏州,松沪等7处厘关,然后海关就派人去接管厘关,每到厘关都要设多名洋人来监管。比如地九推崇的盐课,就是盐厘了,后来就是五家银行监管,直到民国。所以当时所谓抵押,就是还本付息的意思。你买了房子能够到处说是银行帮你买的吗?那个是你自己的血汗钱买的。

至于地九说的咸丰的几个搜刮措施,真正刮到地皮的就是厘金。他说的盐斤加价是1895年为了甲午赔款设立的。当时增加的就是盐厘,知道后来清廷税改把盐厘归到盐课。所以盐课三大项,就是场引正课和杂课的课项,还有就是盐厘,和盐斤加价,但盐斤加价是后来的事情了。

地九所说的关税应该指的是近代海关,这个在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创立。之前的海关,最高的1851年才收了120万两,厘金创设的当年,海关税收才50多万两。后来近代海关开始建立,但是一开始也就是100多万两,到1857年才到200万两,1860年到300万两,太平军最后覆灭的1864年到了700万两。洋药也是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创立到1875年才240万两,洋药厘金到1875年是320万两。所以洋药在太平时期也不过几百万两的规模。至于捐输,本身很不稳定你能说一下,最高的500万两是那年吗?我怀疑是晚清末年了。而什么当百钱之类的,能搞会发行成本就不错了。而同期厘金早就到了很稳定的1000-2000万两,同期厘金资助湘军军费10年达到上亿两。淮军就是靠东南几省的厘金而后来居上的。那个分量重是显而易见,清平太平主要靠湘淮两军,而他们就是靠厘金。

另外我不理解地九说的"清政府采取了哪些财政措施呢", 首先减赋,他不减也收不上来,当时江南十室九空,这个是正常措施,而且太平占了天京后,清从江南几省就收不上什么了,严格讲这是政治措施。

其次裁军,这个要知道当时湘军可是正经八百的职业军队,人当兵不是为了解放全中国或者城市户口什么的,人家是为了比绿营高得多的饷银。现在裁了人,保安就摆平了,裁湘军,那是要给package的,不给,是要造反的。曾剃头的package就来自厘金。至于投资,我已经说了很多了,厘金和关税作用巨大。

另外关于比较,

1、鸦片税 PK 盐税

这就不用多说了,鸦片税收入即较盐税少,而危害大,同样征收100万两银子,显然是盐税要优于鸦片税。

这个我不是很理解,地九难道想鸦片流通免税?老百姓每天都吃的盐上几千万税的就是向现代税制转化,祸害中国的鸦片却要免税才好。反正这个我是不能理解了。当时在禁烟不可能的情况下,这个是对中国最好的办法了,当时中国和列强能争的最多也就是税率高低了。列强当然希望税率越低越好。用当时英国对清廷的照会里的话来说就是“中国名为禁烟,实则免税”;“与其禁之,不如税之”。引这段话是真的心痛,老毛1949年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是瞎嚷嚷的。

关于厘金和子口税,我下文再说。厘金也好,子口税也好,海关关税也好,实际上都是流转税,都是从量从价计算的。厘金起初叫厘金是表示其税率低,后来到处设厘当然就成乱政了。但当时是有其意义的,当时说进步也不过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