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运动与科研:前言 -- 打造顶顶

共:💬519 🌺817 🌵1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您的文章是实事求事,但不少人不愿意看.

实际上,中国的前三十年和现在的科学水平上来看,我还是认为前三十年总体上高一点.

之所以您说的中国的科技工作比起外国有差距.那是板上钉钉的事实.从基础上讲.民国时期的教育,特别是人的智慧教育上才是使中国出那么多大家的基础.

但革命后到文革前的教育基本延续了民国时期的思想和手段.所以在文革前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基础教育都是上升阶段的.

而之所以中国的工业产品到现在为止依然品质不好的原因,最主要的是没有现代化的意识.比如,今天中国工业的主体思想还是骗钱.还美其名为减少开支.造成中国工业品质量低下.这是关键之一.

运动和科学的关系,前三十年的运动,最主要的内容和目的就是消灭一切不同声音.而运动本身就是荒唐和错误的,那这样就使中国科技工作者难发挥.

当然,当时的很多科学家在反革命分子的保护下做了不少工作.使的象合成苯,维生素C等一系列世界性的重大成果.这些在于政治上这些成果是对革命的讽刺.

在新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教育成了宗教传输.所以没培养出多少象回国那些大家一样的科学家.

到七九之后,充分认识到中国科技人才的的缺乏后和自己体制的不充分.把文理分开的教育,也只能培养出应急的专门的人才而出不了科学家.

回顾一下,文革到七七年这段时间,中国教育一踏糊涂.至使您说的春天没出什么成果.其实,春天成果少的原因是政策和历史遗留问题的两个作用.

今天,八十年代教育出来的人才已经挑大梁了.但这批人和前三十年的有什么差别?最大的差别是以前的老科学家在科学观念,技术的水平等差的很远.所以今天虽然新的东西是出来不少.但属于自己的科技智慧的极少.原因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使人没法有自己独立思维的结果.

说到运动时期,他们就没想过让人民好过.粮食之所以大规模出口,并不是资源不出口要用粮食.而是资源的开采等需要的技术等我们不具备.所以出口粮食.

按一些经济理论,粮食是基准货币.那大量的人去从事粮食生产来获得物资去发行货币来经济财政问题,那就不需要工业.这个理论在柬埔寨得到了彻底的执行.

在计划时期,各县都有两个机械厂.一个五金厂.一个化工厂和一些被服厂.它并不是为民生的.那是确立在战争状态下一个县按抗战前的模式能支撑一个团规模的陆军部队.而轻武器生产不需要太多的技术.保证工匠级别就行了.

而大项目上,特别是三线建设,从人才到设备再到基础投资都和普通地方企业不同的.地方企业是为保障初级.而大军工是保障中央.

这就造成八十年代中国有很怪的事情.某些东西.质量和科技含量都是国际先进水平.而大部分却质量低下.原因就是前三十年的政策和观点上的不合理造成的.

在大计划时代,一条毛巾,一个搪瓷口盅都是地位和荣耀的表现,那里需要什么质量?县处已上的官员才有资格做小车.那小车那里需要那么好的质量?

今天中国,商业是诈骗的同义词.科学是吹牛的另类说法.决定个人地位的不是技术或者科学,而是你能多搞钱.那就成了现在今天,有能力的去搞位置和钱,没能力的去搞科学.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绿钡!

而说到中国科学人员的总体水平,虽然号称有数量庞大的人员在美国从事前延科学研究.但华人的成果在那里?属于新中国教育出来的成果在那里?

三十年来.那一个新药(中成药不算),那一个材料.那一个理论是由新中国教育出来的科学家搞去来的?没有嘛.至少我不知道.

反观我们耻笑的印度,人家反而在这些领域上成果并不比我们少.

其实,八十年代的文理分科的目的是培养应急人才.早成这样局面的是毛泽东的一惯伟大而造成这样的尴尬局面.今天,大学教育是普遍了,但教育者的素质和社会风气又成了问题.

说到低,中国要成为科技强国.路子还很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