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形意拳·意拳目录注解·阐释 -- 京城马国兴

共:💬8 🌺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斩”字诀精义解

这个“斩”字,乃是内外双修及其运用时的“斩钉截铁”当机立断的意思。

内外双修的功法,皆是“损糟粕、取精华”的系列法式。故而,在“去糟粕”的时候不能犹疑,一定要“斩草除根,斩魔务净”防止泛滥!这就是“驱尽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观念。这方面内容,前贤亦早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决七情断凡息”论

剑者,决也,断也。必内而决七情,断凡息,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此内而剑学之筑基,内壳通而坚实也。尤当外而决灰心,断声迹,加之以招式变化之奇,以夕朝时习,外三宝得以浑成,而至于柔刚,此外而剑法之暗练,外壳注而灵稳也。至如近世所学之剑,以舞之者,类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昔伏牛氏祖云:果尔志向上,当先静以筑其基,存之深养之熟,内外三宝合一,浑化归一。正所谓:

内外全无渣滓质,养成一片紫金霜。

阴阳造化都归我,变动飞潜各有常。

《浑元剑经剑髓千言》

阐释:

  剑者,见也,见机而用势。此乃论其用也。而剑者,决也,断也。乃言建体之事也。即建立浑化一元之道体。此体虽无形无象但有也。即前文所言的太极之体是也。即建此浑元之道体,必有特定的系列之方法,通过修炼方能得之。否则,定会劳而无功矣,此乃一定之理。也就是古人所云的修炼之基本准则:“君子有所不为”也。

  而此“决也”、“断也”,正是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有所不为之内容。其决也,说的是内而决七情,七情者何?喜、怒、悲、思、忧、恐、惊,七种不良的情绪。

  修炼传统手战之道,本克己之欲,唯道是从,清心寡欲,平心静气,修炼体认,方能成道而达神化之功。如何能纵情任欲者所能为之。故必绝情断欲,方能修之。可看七情过之之所害。便知决七情之重要了。

  过喜则心气涣散不收,则伤心。心为所伤,则一身无主,秩序必乱。神为心之主,心伤神必伤。

  过怒则伤肝。肝为将军之官,决断出焉!肝之已伤,不能行决断之职能。当行不行,当止不止,行止自乱。肝藏魂,则魂必伤。

  过悲则肺气下陷,魄力必伤。人无魄力,于何事还能于为之,少气无力是也。

  过思伤脾,则气结。脾居中州,主运化之职,气结痞塞,中阻必隔。诀云:“拳有寸隔,见肉锋伤”。乃自病之症也。脾脏之神伤,意则不达。

  恐则伤肾。肾者志也,肾本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过恐伤肾,其志已伤。“作强、技巧”何能出焉?肾乃藏精之所,肾伤精失,根基败矣!

  忧则不解则伤神。神伤则身心无所主,必内自乱而昏昧。

  惊则伤胆。胆气散脱,十二官无所主,则内必自乱。

  请问,七情过者所致:精气之伤,五脏已伤,五脏神亦伤,神、胆皆伤。有此中一伤,皆伤根本,根本已伤,何能谈修炼之事!故决此七情,乃修炼之前的事尔。属于练拳始练性中的“练性”之内容。皆在“明道知理”中求知。此乃先决七情之道理及其意义,不为七情所伤矣!

  断凡息。所谓“凡息”者,乃指人的后天口鼻之呼吸。断此凡息,非断凡念之义也。故修炼者应将凡息、凡念分辨清楚。否则,概念混淆,练功方法自不得当矣!“凡息”乃“凡念”中的一种。

  气入丹田谓之息,神伏丹田谓之闭。此合而言之谓之“闭息”。即“伏气炼神”之法。

  以此伏气炼神之法,继而炼精化气,积此真元之气,便是“内气”。又名“内劲”。此“内气”之升,名“提”,是吸提;由百会之降,名“放”,是呼放。此以丹田中的内气之吸提呼放,是名“真气呼吸法”,亦名“意呼吸法”。此乃传统手战之道的“真气消息”法。此简言名“真息”。即古人所言“至人呼吸以踵”的方法。以此而别于一般人的后天之口鼻呼吸法。即“凡息”。故知,以“真、凡”而别息之用。凡息乃后天法,真息乃先天法。由此而分,便可知是否修炼传统手战之道的行家里手。而断凡息乃属于修命中的事情。由此可知,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乃“性命双修”之事,故有是否能“决七情、断凡息”的修炼之真与假的分别。能决七情、断凡息者是真修之入门。不能决七情、断凡息者必是假修,其不得门而不能入矣。因其不知“后天返先天”之精义耳。

  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是在决七情、断凡息之后。必然精、气、神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纯阳。是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内修法,必然得纯阳之内气。内气存在自身内独立而不改。其纯粹之精,阳刚之性,健运不息,乃一身攻防之主帅。此内修功法所得之阳物也,乃传统手战之道的筑基之功夫。是属其能使内壳通而一身坚融的实体也。无此“内气”为实体者,惟手舞足蹈者,乃不入元窍之空架子的花拳绣腿也。

  内三宝精、气、神三合一的浑化功法及内气功夫的作用已经论明,然外形功夫之内容又当如何呢?

  首先要从心理状态上调节好,久练不见功效,不要灰心丧气,要有充分的自信心。时刻要鼓励自己有能力达到大成的神化之功夫艺境。因为,“将相本无种,全凭自为之”。修炼传统手战之道也从此理。此即“决灰心”之义。还要扎实地按法修炼,不要追求大师、剑客、拳家之名声。要获得真实的攻防之体、用的功夫真艺境。也不要从攻防招法的轨迹中求之,要从攻防机制之“体”中认证,再从攻防应用之法则中印证体认。此乃外而决灰心,断声迹之内含精义。古有修炼拳术“不着蹄筌,不从迹求”之说法。即此精义尔。

  再加以对攻防招式的奇正变化中,如何能以正治身为本,如何能出奇制胜为用。须以朝夕用功时而习之以精心体认。这样,筋骨皮之外三宝自然得以浑化而必合成如一。必能内感通灵又至柔弱无骨之外形。而至柔弱无骨,善变无形又无穷;刚则鞭直坚固,如铁如石,伸之不能屈,屈之不能伸,是为气力周全。即外形柔如绳束,刚则如柱。以便攻防之势的柔行气之圆化;刚落点之直发,而此柔化刚放又不见迹象。此乃外形功夫的传统手战之道的“暗练”之法。即明练外形,而攻防之法术从中自然生出。故曰为“暗练”。这样外形之壳通,内气注于其中,自然内感通灵;灵动变化无牵扯游离之形,又无浮重吊挂之象;而必势势稳定坚固而有根抵。此即一息“坚融”之精义尔。

从此论中知道,传统手战之道的修炼具体攻防招法,或以攻防招法修炼自身,乃得手战之道必修的课题之内容,舍攻防招法而不修,难获手战之道的真实之功夫。前贤已论断明确矣!习练传统手战之道者,不可不知此为要点矣。攻防招式修炼的“喂手”“盘较”乃必精修阅历之课程。此乃“明练”之方法。不具体修炼攻防招式,不系统修炼攻防招式的“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难得全体大用之攻防功夫艺境。难于体会传统手战之道的立体方圆的攻防发用之妙。此乃明理也。下面,作者对习练传统手战之道的“以舞之者”给予了严厉的批判,指责其以假乱真的指鹿为马、鱼目混珠之弊端。此种批判,时至今日,亦有现实意义。

在与人拳术攻防较技的时候,施手用招、施招用手同样是“斩钉截铁”的“当机立断”才能无误!这方面内容,在太极拳门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而并解之如下:

擖手十六目

十六、断:是决断。一涉游疑,便失机会,过此不能打矣!

之所以能够施招用手、施手用招速而又速之疾,机贵神速者也,乃听探的清楚而又立心坚决果断的结果。如果一涉游疑,便失去了战胜对手的机会了,故曰:过此不能打矣!亦可能由于失去了这次机会,而导致自己的失败。只有绝佳的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自动化之能力,方能不会错失良机的。

精心通读这两篇引文的精旨妙谛,对于认识、理解“斩”字诀的内容更会深刻细腻的清楚明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