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黑暗大布局——西方人记述中国的非洲经营 -- 红茶

共:💬22 🌺1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黑暗大布局——西方人记述中国的非洲经营

http://bbs.saraba1st.com/thread-483075-1-1.html 原文在这里

先来一个评论

http://www.wretch.cc/blog/yauyat/8932388

书评 真有黑暗大布局?

先作一点题外补充。看这本书前,我了解中非关系的资料主要是来自大陆书籍,外加一些英文的评论,一本叫《中国与非洲-一九五六至二零零六》是我芸芸资料中最主要的参考,你同不同意它论点是一回事,但资料很是充实。

所以,这是我第一次从法语世界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眼中的中非关系。

本书以一连串中国小人物及非洲大官员作故事脉络,去印证中国的非洲势力已遍及方方面面。有些数据颇为有趣,如:

有七十五万中国人在非洲;

喀麦隆有三百个中国妓女,每次收费不到三欧元(非洲有牌的专业妓女则是七欧元起价);

中国以超低价、超效率横扫一切非洲基建工程。

似乎很多地方中国人给人的印象都是这样

作为一个没落殖民主义国的子民,作者──其中两位是法国人──对中国的非洲政策充满了小人之心,并且处处显露了“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白人至上心态。每当读到偏颇处,我总忍不住打上叉叉(如,说卢旺达大屠杀中,两族全是使用中国制的开山刀,就要中国为输出“武器”而负责);而对数据存疑的部分(如记中国人吃猫吃狗使非洲人大为反感一段,又如说胡锦涛向中国企业发施向“非洲去”的号令等)则打上问号。结果,全书三百多页,叉叉问号交错,而因对非洲所知不多,问号要比叉叉多得多。

对中国日渐丰盛的非洲影响力,作者的心态混杂着妒忌(“北京高峰会是一出没人看懂的闹剧”)、不屑(“中国现在仅仅是在染指美国人与欧洲人不要的“屑渣”罢了”)、害怕(“他们的工作节奏快到令人难以置信。”),妒忌中国对非洲渗入的水银泻地,不屑中国人的欺诈低劣,害怕中国的非洲政策可能的成功。

于是,在报道所见所闻之余,作者通过引用、剪裁、申述、移花接木等手法,以期达到抹黑夸大以及挑拨的效果。

看看下面这段便知一二:

兴建公路、桥梁与强制迁移供养千万名农人的,是中国人;因为不吃当地食物而自己进口食品的,是中国人;为了想吃新鲜农产品而引进自己国家菜农的,也是中国人。这些中国人,不仅提供武器给违反了人道的国家,并且在安理会中不断地保护这样的国家。

全书对中非关系的判断可用三句话总结:

一、中国对非洲野心勃勃,通过政府、国企、民企渗透进非洲各国政治经济中的每一条血脉。最有007的一段记中国大使馆会查明非洲官员的喜好,并告知企业,以期知己知彼。

二、中国一心只做生意,不再讲道义,这实际上是全书核心的观点。在全文总结中,作者忍不住把它写出来,他们说:“在非洲扮演了多年互助友爱的伙伴,创作了各种奇迹之后,中国变得平凡了。”

何谓平凡?就是中国只重实利,再无道德的光环。一笔勾消了中国六十年代以来的人道支持,作者城府不可谓不深。

三、和西方殖民者相比,中国将是更差劣的殖民者,它不人道,不文明,不道德,这对痛苦的非洲大陆而言,将会是推向更无边的深渊。

看到这里总是不自觉地发笑

不过,在唱衰中国之余,作者也不忘提出他们的疑问,就是在建设非洲的成果上,重利的中国会否更胜总把道德挂在嘴边的西方列强?(逸按:简直胡说八道,西方掠夺非洲数百年,所谓的道德和宗教不过是船坚炮利的面具而已)。

作者指出中国大举投资非洲,形成了三大影响,即增强了非洲的独裁势力;提高了非洲的战略价值;并且可能开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事实上,此书带给我最深刻的体会反而是中国人如何在恶劣的环境生存、生活、发展甚或致富。书中侧面列举了中国人的优点,包括勤劳、刻苦、节欲、细腻,深谋远虑,并且通过家族成员形成由点到面的经营网络。这些特质都强于乐天、随意、懒散、纵欲的非洲人,使中国人在非洲得心应手。然而,中国人在非洲也带来了国人的丑陋,包括狡诈、不法、歧视、缺乏公德心等等。

全书引用了不少非洲人的观点,其中,一位叫保罗·迪亚哈(Paulo Diarra)的非洲商人,道出欧洲人(包括作者)的伪善和假情:

不,他们(指中国人)是为了石油。但,你们美国人、法国人,你们又是为了什么来这里?你们都来给我们道德说教,说要让我们有透明的政治,但是四十年来,你们吸取了我们的石油,你们腐败了所有人,你们延长了战争!尤其是美国人,竟还整天给我们谈家庭价值,一旦他们抵达卢旺达,不是买醉就是买春。但中国人纪律严明、朴实、有礼貌,假如他们敢碰安哥拉女人一根寒毛,他们就会被遣返回家。这样不是很好吗?

————————————

http://mag.udn.com/mag/world/itempage.jsp?f_SUB_ID=4169

一窥「中国非洲」的真貌

【《黑暗大布局》译者/陈虹君】

二00六年,我开始准备纪录片《阿尔及利亚,中国制造》。

「每一次回阿尔及利亚,都见到有越来越多中国人在那儿,而且勤劳无比!卡车来来往往于医院、机场、高档饭店的工地上。或许,再过不久,我们将有大大发展观光旅游的能力。」一位朋友告诉我。透过阿尔及利亚裔的法国朋友,从他们口中听到往返故乡与法国的经验,我看到阿尔及利亚正在改变。这场突如其来、发生在人民身上的明显影响与变动,就是:中国人的到来!

在非洲,阿尔及利亚的面积仅次于苏丹,人口有两千七百三十多万人,石油及天然气占国家收入的九十五%,但是,整体人民的生活依旧困苦。一九六二年,阿尔及利亚脱离法国三十二年的殖民而独立。之后,以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有好长一段时间,该国正统穆斯林的气氛,始终威胁着国家团结。终于,在二000年,一场被称为「十年黑暗」的内战结束了。为了弥补国家落后的基础发展,他们将希望托付在中国人身上,与中国展开一种建立在经济发展上的新关系。

我一边进行资料搜集、书写整理,一边大量阅读当地发行的法语报刊:例如《圣战者日报》(El Watan)、《自由报》(Liberté)、《阿尔及利亚晚报》(Le Soir d'Algérie)、《俄兰城日常新闻》(Le Quotidien d'Oran)等。

自二00二年以来,阿尔及利亚处处可见大型工地,高扬着中国营建公司的汉字大名,色彩时而蔚蓝靛青的「中国制造、楼高十八」的房屋,如雨后春笋般地到处矗立。短短不到五年的时间,阿尔及利亚已经成为中国在非洲大陆上,最重要的经济发展合作伙伴。

中阿合作的产业项目,主要是公共工程与通讯。阿尔及利亚政府曾经允诺,要建设一百万个国民住宅,工地遍布在首都阿尔及尔(Alger)、康士坦汀(Constantine)与阿拿巴(Annaba)的新兴市郊。其中一个位在康士坦汀郊区的中国营建主,甚至承诺会在二十个月内盖好一千两百户住宅。二00二到二00三年,两国之间的贸易出现了七十三%的惊人成长率。如今,在阿尔及利亚,有五十%以上的消费性商品来自中国。

除了引进带着现代化机具投资阿尔及利亚的大企业,中国把小商贩与手工业者输出到这块土地上。来到此地的中国劳工,正威胁着有三十%高失业率的阿尔及利亚。对于众多失业的阿尔及亚青年来说,事实上能向他们招手的就业机会并不多。起初,中资企业并没有与当地族群接触,也极少雇用当地的人力。阿尔及利亚典型的街头上,总是有许多失业的年轻人,他们拒绝太辛苦的工作或基础手工业,他们总是衣装笔挺,镇日倚墙站立、聊天,或是梦想有一天能移民到其它国家,例如法国与加拿大。

阿尔及利亚的中国工人(据说偶尔还有囚犯在内),只服从中国的工作规章,不被允许离开工地范围。于此同时,阿尔及利亚的纺织工业也面临了中国的威胁,因为中国在阿国的成衣商,往往都是以低于十倍的低廉价格来竞争。

中国人来投资,是个「现在进行式」的惊人现象。但这现象并不仅出现在阿尔及利亚,「中国制造」差不多已经在整个非洲大陆,成为一种现象,中国的工人与生意人,正带给非洲平民百姓经济生存上新的竞争。而这一切,都要从中国的改革开放谈起。

二00八年,奥运在北京展开。这一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届满三十年。中国发动国家经济成长竞赛,为了完成重返国际舞台的使命,毫不让步。但多年来,始终是开放多、改革少。开放中国市场是主要目标,而国际资本寻求最高获利,也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大成长的首要因素。手中有了庞大资财的中国,如今行动力与需求也大幅提升。中国在资源寻求方面走向了全球化。于是,面对倾颓的非洲,中国大方地买单。

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顺着胡锦涛「走向海外!」(这怎么像棒子的说法)的号令,蜂拥迎向非洲。中国利用「中国制造」发展非洲,将非洲拉进全球化的竞技场域,换取满溢在黑暗大陆的第一级资源:石油、天然气、金属、铀矿、木材、渔业。仰赖西方至今的非洲贫穷国家,则在中国的吸引下,养成了购买便宜廉价商品的习惯;北京不计代价地诱惑独裁者们,非洲也在新的依赖中面临威胁。

非洲,过去是悲观主义的受害者,是一片被西方人放弃的大陆;在北京的施惠下,非洲有了新选择,如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经济兴旺。

这些到非洲冒险的中国人,究竟是谁?他们又到了哪些非洲国家?在那里从事什么?他们成功致胜的秘诀又是什么?中国与非洲,当这两个极端不同的世界相遇,会发生什么变化?在人权与环境保护上,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在这有着多个邦交国的这块大陆上,台湾又会有怎样的政治发展?对于欧洲──尤其是法国(毕竟本书作者们来自法语世界)──而言,多数都是非洲国家从前的殖民母国,今天在这块大陆上的地位又是如何?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作者群花了二00七年一整年的时间,游历了非洲十五个国家,行遍整个大陆地,就为了一窥这个「中国非洲」的真貌。法文原著于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面世,纪实报导的行文方式,语调时而幽默、讽刺,现场历历在目。为了更方便中文读者的阅读,中译本做了部分增修(例如还原中国人的本名,无法查证的人名则维持音译)。书中十二个章节,从被砍伐精光的刚果森林到受了毒害的尼日利亚河岸;从严密监视的尼日沙漠,到遍布输油管的苏丹;从中国制造的埃及观光纪念品,到喀麦隆港都杜阿拉(Douala)的超巨大中国餐厅等。从贫困的中国农村迎向这神秘的新大陆,非洲正在向这群勇敢犯难的冒险者开放!

最后,本书的中文版能够面世,首先感谢Marcelo Teles、Anna Diatzkin、Nicole Zand,曾经无私地给予的协助和建议;早安财经出版社的视野与积极。谢谢父亲在中文译稿的校字上贡献时间。

二00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写于 巴黎

————————————

中国的非洲大布局 打蚂蚁兵团战术

【前言】 本书有两位作者。一位是Serge Michel,Le Monde驻非洲特派员,足迹遍及瑞士、伊朗、巴尔干半岛等国家。曾经荣获法国新闻界最重要的Albert Londres大奖。另一位是Michel Beuret,研究非洲与中国超过十五年,所创立的Bondy部落格是法国最有影响力的三大部落格之一。目前为瑞士L’Hebdo杂志国际主编。摄影者则是Paolo Woods,曾获得多项国际摄影大奖,作品经常发表于Time、Newsweek、Le Monde等国际知名媒体。二00一年以来,长期往返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

中国人带给我们实质的建设。

西方人给我们神圣却摸不着的道德观。

假如我的人民没有电、没有工作,

透明化、清廉又有什么意思呢?

民主,是能吃的东西吗?

──Serge Mombouli,刚果总统顾问

「你好,你好!」走在刚果布拉萨市(Brazaville)的路上,愉快地玩着回力球的孩子们向我们打招呼。在非洲,白人习惯听到「哈啰,mista!」、「嗨,toubab!」或是「敬爱的先生!」这样的问候语,然而,眼前这些洋溢着笑容、列队于路边的孩子,却是一声一声用中文喊着「你好,你好」。

对这些孩子来说,所有的外国人,都是中国人。

不远处,一家中国营造公司正在盖刚果国营电视台总部,一座从天而降的金属玻璃帷幕建筑,就落在这贫民区。同时,在这条路的入口处,同一家建设公司正在为一名政府官员盖一栋豪华别馆,也许是为了答谢这位官员对电视台工程所做出的贡献。城里的其它地方,别的中国企业在替新的外交部与法语事务部进行最后一项工程──填补建筑物因内战所留下的大坑洞。

往西北方两千两百五十公里,尼日利亚的首都拉哥斯(Lagos)郊区,有家曾经历过一场厄运的Newbisco饼干工厂。这家饼干工厂是由一名英国人,在一九六0年尼日利亚独立前所创立的,经常换老板。在这个拥有石油资源,同时贪污舞弊充斥所有产业的国家,没有一位经营者有能力协助它摆脱困境。二000年,工厂的前一任老板是一位印度人,将破产的Newbisco卖给了中国朱姓商人(Y.T. Chu)。二00七年四月的一个早晨,我们来到这家饼干工厂,工厂内充斥着面粉与糖的香气,输送带上每天送出两吨多的小饼干,一出炉马上就被几十名工人分装好。朱姓商人面带微笑地说︰「我们的产量,才刚刚好满足尼日利亚百分之一的市场需求而已。」

记者们从非洲带回的影像,经常是悲剧性的:饥饿的儿童、种族的杀戮或是难以理解的暴力冲突。多年来,我们在这块土地上从事报导工作,已经见证了这一切。然而这次,当我们开始着手编写这本书,从我们眼前闪过的却是一个新非洲的影像:布拉萨市用中文问好的孩童;拉哥斯蓬勃发展中的饼干工厂;甚至,在苏丹,一条我们曾在二00七年夏天借道的崭新高速公路。

两小时前,我们在首都喀土木(Khartoum)与苏丹港之间行驶,罗伯特.费斯科(Robert Fisk) 在《给文明世界一场战争》中的一个场景,浮现在我们的脑海。

一九九三年,这位英国记者与在九一一事件后、避难于苏丹的奥萨马·宾·拉登(Oussama Ben Laden)有约,地点就在这条公路左边的一个村子里。宾·拉登向费斯科说,为了答谢苏丹这位东道主,他将建设一条八百公里长,连接首都与大港的新公路。到了一九九六年,宾·拉登必须再次逃亡,这次他到了阿富汗,并在当地展开了其它计划。谁来完成苏丹的这项工程呢?答案是:中国人。不仅如此,中国人还要加码一条铁路。九0年代中期,中国的营建工程公司大举抵达苏丹,中国企业们陆续已经投资了二十亿美元,特别是油井工程,供应中国至今约一0%的进口量。

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我们走了数千公里,拜访了十五个国家,就是为了一探中国在非洲所做的事。中国人在非洲的「黑暗大布局」这个点子,反复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直到二00六年十月,我们与几内亚总统兰萨纳·孔德(Lansana Conté)的一次会面之后,终于实现了这个想法。

这位总统有十多年不曾与外国记者对话。为什么这一天他愿意在离首都柯那克里(Conakry)三小时之遥、他所成长的村落接见我们?或许,是因为当时人们谣传他生命垂危,他想证明自己仍然健在。无论如何,我们在他那栋面向私人湖畔的宏伟别墅里的对话内容,还是相当严肃的。孔德总统视他多数的政府首长为窃贼,并抨击白人从未停止过殖民。他怀念农业时代的几内亚,对于近海石油矿脉的发现难以忍受,在他看来,这让几内亚成为一个贪腐更加严重的国家。

当话锋一转到中国人身上,有一小段时间,他的表情转而开朗起来。「中国人实在是无人能比!」这位年迈的老将军惊叹道:「至少,他们勤奋工作!他们跟我们共同生活在泥地里。有谁像我们一样耕作?我们把失调的土壤托付给中国人,你们应该去看看他们的耕作!」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