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两个家庭的故事(上) -- 老马丁

共:💬66 🌺414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两个家庭的故事(下)

正式以此文纪念俺吃了大半一辈子苦的刚去世的奶奶。

在俺告诉石这个背景相似的故事里,俺比石幸运了很多。

-----另一个故事的分割线-------------

从前在粤东山里住有一户人家,是元末从河南逃过来的,当地人叫这样的人客家人。这家人到清末攒出点钱,依着悬崖修了个房子。格局所限,房子没办法坐北朝南,只能朝着东方,于是被命名为紫来居。紫来居某年出了个年轻人,身材很高大,接近一米八,在个子普遍不高的客家人里是相当的显目。人人都说,这是当兵的好料子。虽然年轻人在当地是以文出名的,特别是他的一手好字,但是最后仍然考上了黄埔军校,我相信那是当时一切怀着报国志向的青年的选择。

年轻人后来混的如何我不知道,奶奶在我有心写这篇文章时已经不能说话了。我知道的是,在49年那个历史时刻,年轻人作为一个大约是后勤仓库主任级别的官,在汕头和一伙前政权的县处级官员在一起定去留。大家的判断是他们这个级别的留下来必死;台湾又不愿意去(或者不够级别去不了),彷徨间某县县长思恋自己生病的刚出生的儿子,不顾同事劝阻,执意要回家看看。这个决定让其他人更惶恐,连夜坐船出海。第三天解放军竹破汕头,封住粤东出海口,县长在老家被执,因有血债,和石爷爷一个下场,毙了。年轻人等一伙先去了香港,他自己后来辗转去了西贡,在那里给一家中文报社做合伙人兼编辑(原来说是开了一个中文学校,不确),然后另娶另生,先且不表。

(刚才和俺姑打电话,发现她的说法和上面不同,上面这是俺伯的版本。俺姑的版本是,年轻人在48年就对时局失望,离开军队前往越南做生意。没想到前政权说垮就真垮了,家人都来不及接出来。他后来在西贡一家中文报社做合伙人兼编辑,8年后因回国彻底无望,另娶,但是一直挂念祖国的亲人。)

下面的说法来自俺爹和俺伯,没有分歧。俺奶奶在得到年轻人出逃的消息后,带着三个孩子,以及对他的终生怨恨,迅速改嫁给当地一同姓贫农,俺爸叫他爹,俺叫他爷爷。从专业的角度来说,石奶奶不改嫁的决定和俺奶奶改嫁的决定,都是纳什博弈的均衡,但是对家人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不同。俺爸那时大约6岁左右,尽管他在乡间的小路上时常被知根知底的民众当作反革命后代欺负和骚扰,可是官方文件上他的成分是铁定的“贫农”。这个贫农真是贫苦,8岁就不得不自己去放羊,14岁开始种一块高坡田,15岁时因为缺粮不得不从城里的东山中学(听说是名校)退学,回到本地读高中。但是俺爹比石爹幸运,因为他能考大学而且考上了大学。 但他瞎填志愿,和清大插肩而过(这样也好,不然俺爹铁定和蒯大富是同班同学)。

66年开始,这种假贫民终究瞒不过发动起来的人民群众组织,本来乡里乡亲的,结果全成阶级敌人。俺伯远在外地单位被调查,俺爸在大学被调查,差点毕不了业,最后分配到宁夏。俺大叔和石爹一样,在老家被取消上高中资格,虽然他已经过继给别人并且改了姓。(写到这里突然觉得,俺爹的幸运主要和俺爹的年龄有关)。俺奶奶最惨,人家振振有词的检举年轻人在出逃前往家里藏了一支枪。数场批斗未果,然后为了这个枪差点把紫来居拆了。当然最后枪也没有找着。

时间过得很快。90年代初的某一天,粤东老家里来了封信,说是加拿大来了个老太婆,带一封家书寻找俺奶奶。俺奶奶不感兴趣,老家的家人转到俺爹这里。从信里俺们一家才得知,那个年轻人活过了越共对越南的解放,但是在77-78年中越冲突前的排华浪潮中顶不住越南官方关闭报社(原为中文学校,不确)的压力,因胃肠毛病去世。年轻人为自己离开家人深深悔恨,这种悔恨缠绕终生。临终前他嘱咐俺姑俺姑叔一定要找到粤东的家人。俺姑姑的这封信我也看过,俺娘看了信都感动得一塌糊涂。

年轻人后娶的两个孩子,也就是俺爹同父异母的弟妹,也是俺的姑姑和二叔,在难民潮中被亲戚担保移民加拿大并在当地开枝散叶。他们一直牢记那个年轻人的教诲,每年都委托老乡回国探访,前后历时十年。

等到01年俺有机会去看望俺的姑姑和叔叔,俺才发现他们长的真象俺爹。虽然他们和俺爹是同父异母,但是俺完全体会到那种浓浓的亲情,这样的姑叔,再来十个都不嫌多。俺的姑姑和叔叔都没读上大学,英语没有粤语和越语灵光,移民后多年都在多伦多的工厂里挣一小时12块的工资。不过两个堂妹两个表妹都很漂亮(facebook上的河友都能看到),也很聪明,一个今年刚从UT honor毕业,另两个今年考进了大学。

年轻人的骨灰被俺姑和俺叔带到了多伦多,葬在了Pine Hills Cemetery,不远处是张国焘夫妻的合葬墓。都是天涯失意客,听说他们家差点出不起张的葬费。俺在第一次扫墓时,总算从墓碑上知道了年轻人的名字:建南公,他就是俺的亲爷爷。俺也看到了留下来的建南公的那张照片,光头戴着眼镜,非常象歌星李进。

后来俺搬到东部,和叔叔姑姑的交往就很多了。俺叔叔带我吃遍多伦多北部的中越餐馆。他车里常放着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这是他最喜欢的一首歌,我听了也很喜欢,在俺的魅族里被列为不删歌曲。

[MP=260,80]http://daumbgm.nefficient.co.kr/mgbdamu/D1100015/D110001590136421.wma[/MP]

【点击播放】

歌词挺有哲理的,摘出部分和大家共享。希望大家也喜欢。

目标推远

让理想永远在前面

路途崎岖

亦不怕受磨练

愿一生之中

苦痛快乐也体验

无用计较

快欣赏身边

美丽每一天

还愿确信

美景良辰在脚边

愿将欢笑声

盖掩苦痛那一面

悲也好喜也好

每天找到新发现

俺奶奶于09年6月去世。据俺爹说,她一直不原谅建南公。

---------------------

俺家和石家两个家庭的故事不过是大时代背景下无数沦为棋子的小民挣扎的两个缩影。 比起死去的生命,活着就是幸运,还有什么好说的?我不能替石的家庭发言,但是回首昨天,苦也好,痛也好,为了华夏民族的重新崛起,为了后代衣食无忧,安全幸福的生活,如果说建南公和我奶奶一家为改朝换代有付出,那么我认为这个付出是值得的。在旧政权的领导下,国权和人权都冒有,新政权再差能差到哪里去呢?而仅仅是朝鲜一战体现出的民族精气魂魄就让人无怨无悔。(题外话,最近感觉新政权的很多官员们在贪腐私蠢方面急速的往旧政权的前辈们靠拢)。不多作评论,最后两句话结束这个贴子:1. (长辈们)为自己的选择愿赌服输。2. (后辈们)是金子,终究会发光。

关键词(Tags): #家庭故事元宝推荐:要你命3k, 通宝推:三叶虫,atene,光年,新洲勇士,踢细胞,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