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两个家庭的故事(上) -- 老马丁

共:💬66 🌺414 🌵1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两个家庭的故事(上)

    俺插个嘴,并以此文纪念俺辛苦一辈子的刚去世的奶奶。(写出来的都是真事)

    石是俺的一个中国同事。俺俩同一年进单位,但不在一个部门,办公室也不再一起,不过常常一起喝喝咖啡(俺自己也平时也不喝,攒起咖啡品和人一起喝),每学年结束前一起聚个餐。有一天,一个机会,我得知了石的家世,得到他的同意,写出来。

    ---------回忆的分割线------------

    石告诉我的故事。

    石的爷爷的爷爷过去是河南信阳某地的著名地主,不过在石爷爷的爸爸这一辈已经不行了,等到了石爷爷这一辈,兄弟们经商种地当兵,各自找各自的活路。49年那一历史时刻,石爷爷是国军杂牌庞x勋所部的连(营)长,黄埔学历,是否打过鬼子,或者打过土共,他也不知道,我更不知道,不过庞某的名字我听过,不是什么好鸟。石爷爷的部队在江西准备撤退(或者转进),上船前的一刻,他跳下船,对长官说,不能丢下老婆孩子,要回去接他们。石爷爷悄悄的摸回河南的家,如愿以偿的见到了老婆孩子,然后很自然的被当地政权抓住,枪毙。留下老婆(石奶奶)和一个两岁的孩子,即石爹。

    石奶奶痛感老公是为夫妻感情而丢了性命,(如果战场被俘,连营长也能保得住性命吧),决定终身不改嫁,抚养石爹长大成人。这一决定,我认为是符合人类进化的感恩行为,但是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给石家所有的人戴上了反革命家属的标牌,使石家在随后30年里体会到比右派,老九等深得多的痛苦和挫折,让他们实际上成为共和国(初期)的贱户。

    石爹读到初中就不能往下读了,务农。等到政策稍微放宽了些,石爹跑起了小买卖。基因决定,人家的确有才,从零开始慢慢的在武汉汉口拉扯起一个小杂货铺,坐等生意,还有流氓上门。实话实说,汉口人最瞧不起河南人。我老娘出身在汉口边上一个被汉口人很瞧不起的县,七八十年代那里不比河南好多少,那里的人竟然也瞧不起河南人。河南人在汉口开店,艰辛可知。石小时候就饱尝全家被人欺辱的滋味,流氓(现在他们叫黑社会)不定期的上门收保护费,收了再收,收不到砸店也砸了好几次。石读中学的时候还经常被石爹指使着给“有关部门”人士送红包,我在和他的谈话中不时能感觉到那种被人轻视羞辱的感觉给他的带来的痛苦。在和石的初期交往中,我不得好几次申明我仅仅是一个出生在武汉的外地人,我也从未在汉口生活过。

    等到石长大了,开始轮到他体会社会的不公。石先是给人顶了当地重点高中的录取名额,然后在一般高中里报高考志愿时未经商量被老师随便填了个西部大学,还好,老师顺手给填了个好专业。高考时石过河南省一类分数线40分,但在该大学的录取专业上再次给人顶了。石知道这些,但无能为力。这些屈辱高效率的转为石上进的动力,他飘洋过海读到顶,然后来到这个所谓的世界排前25的大学做了名教工。

    80年代,石爷爷的长官回大陆,找到了石奶奶,告诉了石爷爷的故事。历史和回忆是痛苦的,但是总带着一丝温情。

    我和石的交往中,我感觉石不仇视tg(当然也谈不上热爱), 他热爱生活,热爱华夏文明。我和他经常互勉,努力工作,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我也常开导他,过去了就过去了,所有发生在他父亲和他身上的不公,都不可能发生在他儿子身上。而且他的儿子先天就比其他人有一条划的很前的起跑线:教工的子女录取是优待的,学费是不收的。前些时俺一个国内的朋友告诉我,她朋友的小孩从私立汇佳高中毕业,高中一年学费2万美元,好不容易全校就她一个被俺们单位录取。这6万美元,就是起跑线的差距之一。石很高兴听到这些。

    石告诉我,他想以后去一次台湾,查一查黄埔军校的档案,找到自己的爷爷,然后告诉自己的儿子这段家族故事。我告诉石同去同去。在他的诧异中,我告诉石另一个家庭故事

    关键词(Tags): #家庭故事元宝推荐:要你命3k,夏翁, 通宝推:三叶虫,史文恭,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