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 转载说明 -- 温雅颂

共:💬75 🌺3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之七:农肥(二)

(二)堆肥

堆肥的制作过程我并没有参与。因为那已是夏收之后的农闲季节,很多知青都借这个机会回城休息,我也回家了。

我在插队期间究竟回过几次家已经不记得了,但每次回家一般都不在家里待太长时间,因为待时间太长体力就会下降,再回到农村干活时就又需要经过一个适应过程。

这次回来首先就注意到队里的场院上堆起了一个很大的土堆,其实就是肥堆,是将麦秸和粪肥按一定比例混合起来堆在一起,然后在表面用泥糊起来。里面的混合物经过发酵一段时间后就变成可以直接使用的堆肥,看起来就像土壤一样。

我后来听说做堆肥要通风,在富氧环境下发酵,但我们队里那时的做法显然是密封,在厌氧的环境下发酵。也许厌氧的方式不够先进?但这种方法显然是可以成功的,否则老乡们也不会时代相传地采用它。

堆肥表面的泥封必须保持湿润,否则太干就会产生裂缝,就起不到密封的效果了。所以如果长时间不下雨,就得往肥堆上洒水以保持泥封的湿润,有一天,队长就把往肥堆上洒水的活派给了我。幸运的是,场院旁边不远处就是一个小水塘,取水很方便,否则这活就不好干了。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我有过几次两人用扁担合抬东西的经历,扁担压在肩头的痛感一直使我对扁担望而生畏。今天这活,怕是够我一呛。

我这次还是像起猪圈那次一样,挽起裤腿,赤脚上阵。让我感到惊奇的是,扁担压在肩头时的感觉和我记忆中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一点也不痛苦,满满的两桶水也没觉得有多沉。现在回想起来,显然是因为以前我还是个小孩,而到插队的时候已经成年,体力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另外我还有一个很多知青不具备的能力就是可以两个肩膀换着挑,这本不足为奇,好多老乡也会,但知青中能换肩的人很少。因为能换肩挑,干起活来就更轻松了。而我真正连老乡们都羡慕的本事是可以两个方向使铁锹,这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五大爷在第一次看到我两个方向都能使铁锹的时候,居然见人就讲,说我能“两把抡”。

我其实很喜欢自己一个人干活,只要把具体任务交待给我,我就可以自己掌握时间和进度,而跟别人一起干,尤其是和老乡一起干的时候,既不愿干多了,又不好意思干少了,总是觉得不太自在。像今天这样我自己一个人负责一个肥堆,只要把所有的泥封湿透便可,时间对我来说是很充足的。如果是老乡干,很可能很快干完就回家了,可我还是有点不敢,因为第一次干这活,心里没底究竟干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万一我以为干完了,自己下工回家了,可队长一看不合格再来找我,那肯定要发一大通火,好像我在偷奸耍滑。所以我也就不急着下工,不紧不慢地一挑一挑地往肥堆上洒水,虽然在火热的太阳下晒着,可毕竟是和水打交道,再加上小风吹着,一点也不累,真是满惬意的。

如果这一天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过去,大概也不会在我记忆中留下太深的印象。就在刚过午后不久,天气突然起了变化,大片大片的乌云刹那间聚集在天空,紧接着狂风大作,眼看一场阵雨就要来临。我当时因为干得正来劲,虽然知道马上要下雨,但我不知道能下多大,如果降雨量太小,不能把肥堆的泥封湿透,那我的活就不算完。所以我还是继续干我的,直到大颗大颗的雨点劈头盖脸地打下来,我才急忙跑到旁边的马棚下避雨。就在我刚跑到马棚的房檐下,放下手里的扁担和水桶,抬起头来,暴雨已经瓢泼一般下了下来。紧接着,雨点又变成了大颗大颗的冰雹,冰雹随着南风倾斜着向北砸向各家各户。看到这,我暗叫一声“糟糕”,我们当时还住在大队部旁边的一间大房子里,房子坐北朝南,分为南北两个通铺,我的铺位正好在南边,就在窗下,而窗子没有玻璃,是纸糊的!我知道这下完了,今天大家都出工了,宿舍里肯定没人,我们南边的几个铺位肯定全要泡汤了!

等雨停以后我赶紧往回跑,回到宿舍一看,心都凉了。只见所有窗户纸全都被冰雹打得粉碎,我们的铺位、被褥、蚊帐全湿透了!

虽然雨是很快停了,太阳也出来了,但由于地面潮气很大,我们晾在院里的被褥等物到天黑时还是没有晒干。不过好在当时有几个知青回家休息还没回来,我们几个南铺的“难友”只好都挤到北边的铺位上对付了一晚。因为是大通铺,多一两个人倒问题不大,最大的问题是蚊帐没办法共用。我记得那晚我就因为没有蚊帐,一晚上也没睡好。

关键词(Tags): #堆肥#冰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