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关羽的谥号看蜀汉内部阵营-兼复萨苏 -- 温相

共:💬17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关羽的谥号看蜀汉内部阵营-兼复萨苏

这篇文章是我当年参加三国研讨会上的一个发言,后来被整理收入我的那两本关于三国的书里面。现在,我把它的部分段落贴出来,供大家品评并指正之。

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内部一直是比较安静的,和魏国、吴国相比,阵营壁垒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但是,也有,我现在提出一个问题,可以说是接着植老(指马植杰先生,《三国史》

作者)的话说的,就是关羽的谥号问题,我们都知道,关羽谥为“壮缪”,但是,时间呢?

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在他死的四十一年后,蜀汉接近灭亡之时,才给的这个尊号的,以

刘备之于关羽的关系会健忘若此吗?这也是植老说的庞法二人的地位的重要性的一个侧面。

但是,我们回忆一下当时的情况,就会发现,刘备是在221年称帝,这是距离关羽的死已经一年多了,而且,刘备此时的想法主要是谋夺荆州,可以勉强的解释为没有时间考虑这些细枝末节(其实不是小事)。但当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包括以后的蒋琬、费掉的时候,还能

解释为没有时间吗?那么,为什么公元260年的时候就有了时间了呢?(蜀汉灭亡时间是263年)我觉得这个提问是可以说明一下蜀汉内部阵营的一个缺口。下面我就我的研究说一些。

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首先,要承认,诸葛亮对于关羽镇守荆州是不甚满意的,但是,那时候,旁顾无人,而且,蜀汉阵营中关羽的地位非常超群,是刘备最早起兵的左右手,三国用人的特色就是对故旧的

因素非常在意。吴国就更严重一些,搞成了世袭(比如韩当等),而刘备的原意也是以诸葛亮为主镇守荆州的,只是庞统的死改变了原计划。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了,问题是关羽由于本人的失误使得荆州沦为人手,这点不能全部责怪关羽,谁没有想到,孙权这个盟友会走的那么远,可是,如果说荆州的丢失关羽不负主要责任自然说不过去,诚然向襄樊推进是刘备、

诸葛亮的既定方针,但是,笨人下棋才会死不顾家的,对不对?我说的这些,意思就是关羽

的失误在蜀汉阵营内是引起了很大的计较的。只是因为刘备的关系和当时对外的局势,所以

,才不了了之了。

其次,刘备讨伐东吴没有关羽的因素吗?史书说:“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有人包括

植老在内的都认为这句话似嫌单薄,我以为这正是史书作者的风格所在,记述一件这样大的

历史事件,个人的东西只好一笔代过,否则则会主次颠倒。伐吴一方面说明刘备不甘心荆州

的失败,另一方面出于对东吴杀害亲信的愤怒,两者兼有,只是前者重于后者,因为刘备不是江湖分子,而是政治家,政治上的利害得失是他首先要考虑的。关羽的事情是副产品。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看出,刘备之于关羽的关系是何等的深厚,这时,问题就出来了,刘备是不可能忽略关羽的谥号的问题,所谓的忽略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惩罚。在古代,举凡

军前战败或者贻误封疆都有不予谥法的惩处。而且,我请大家注意一点,就是后汉时期包括

以后的南北朝时期,谥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皇帝也不例外,在西汉谥号甚至是作为对皇帝

盖棺论定的最后考评。只是到了隋唐以后,谥号才开始泛滥的。所以,不予谥对于身后的关羽的处理虽然不是过于彰显,但是,却是明眼人一望便知的。而且,我以为,这可能是武侯

提出来的,不是说武侯如何仇恨关羽,而是从武侯一贯的主张赏罚分明和政治的角度出发。

再者,当时的蜀汉也只有武侯敢于或者说只有他的地位才配出来建议这样的事。也因此,在

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政的时期,依然执行这条规定,直到蜀汉后期才给予一定规格的谥法,

而且,壮缪不是一个完全赞美的谥号,缪字本身就有疏阔的意思在内。

此外,就是和这个问题连带的事情,也就是葛派的提出,春藩先生对此有过考证,我在这里

就不再重复,就这个谥号的问题一并讲出,比如赵云和马超的使用,包括魏延的问题,说明

在向来主张团结的蜀汉内部隐然存在着一个以诸葛亮为首的小阵营,就是葛派,当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派系,和曹丕的那个截然不同。

×注意:本文是选取,因而有删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