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舍的力量--穿越时空 -- karman

共:💬52 🌺10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江城兄,第一次为你的帖子送花。

虽然之前不止一次攻击过你的帖子,不过在这里真心送花了,因为你说的完全正确。

和你说的汽车工业类似的例子还有:“运十”的下马,“中华之星”的下马等一系列放弃完全自主研制之后采取合资行为的办法,在不明真相之前,似乎觉得这些人都是卖国,宁愿外贼,不予家奴。最后逐渐了解情况了,发现问题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情。问题出在中国的工业基础上,中国是从苏联拿来了现代工业基础,在短时间内中国拥有了媲美欧美大国的完全工业体系,上可以造火箭、原子弹和核潜艇这些高级玩意,下可以造汽车和轮船这些普通一些的玩意。这让我们有了一种虚幻的感觉,似乎认为我们可以完全自力更生搞定一切我们想到的东西,如果单从“能作”这个程度来讲,是没有错。老外们能作的东西,似乎中国大部分都能作。

但是作出来的东西怎么样呢,中华之星关键时刻掉链子,运十样机试飞之后,就再也飞不起来了。换句话说,中国的很多东西在实验室里面可以作出来,但是离商用程度太远或者说几乎不能商用,更何况卖给别人。这个原因或许可以从中国工业的老祖宗苏联说起,苏联的民用工业品几乎都是这个样子,能用是能用,但是要卖给别人,根本不占优势,这种战时工业体制在和平时期是无所适从的,要知道,在整个苏联时期,为苏联换回大部分外汇产品的是石油,而不是苏联的工业品(而中国现在是进口石油出口工业品,完全是2个工业模式)。我们移植了苏联的工业体系,也把苏式工业体系这个特点原封不动地搬了回来。苏联都那个样子,想想当时中国自己的东西能好到那里去。

而日韩他们的工业体系,一开始就是根据美国民用的需要而出现的,是一种直接面向民用的面貌出现的,这种民用工业品因为有钱可赚,所以有内在的自我创新驱动力很强,其竞争力也远远强于那种战时工业体制下的工业品。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作为参考,就是中国战斗机的研发过程。按理来说,中国从61年购买了米格-21的图纸以及其发动机,开始可以成批量生产歼-7战斗机,这是一款真正的二代机。但是直到40年后,中国才真正生产出了自己的三代机,而真正拥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也才是近几年的事情,将近50年了。而在这40年时间里面,美国的战斗机技术已经从二代进化到五代。

根据某些人的观点,认为是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导致了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但是我觉得更靠谱的是这么说的,在中国60年代的工业基础上,生产战斗机本身就是一种拔苗助长,其过程就是别人给我们图纸,我们机械地照着这个作,至于为什么,一概不知。而其余配套行业,比如材料化工等方面,更是赶不上。就这样玩了几十年的歼7歼8,出了无数的改进型号,才有了自己自己设计自己研发的三代机歼10。而歼10的真正作用在于,中国第一次走了整个战斗机从头到尾研发的全过程,而有关战斗机生产的整个配套体系也才完整地建立起来了,而从开始引进,到走完这个过程,真正40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