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舍的力量--穿越时空 -- karman

共:💬52 🌺107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老舍的力量--穿越时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样的力量,也不能让日本人全明白“强梁”这二字的含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老舍,我最敬重的近代作家,他去世四十三年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部戏,应该有原子弹的威力,透过近一个世纪的时空,今天依然震撼着我的心。

    因为我读到一辆新车的如下介绍,想起了老舍,他的<茶馆>,他<茶馆>中的唐铁嘴。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李春荣介绍,风神S30族群。。。。。。风神S30集成东风40年造车实践、20年国际合作经验和资源,借鉴欧日造车理念,吸纳欧洲成熟的底盘技术,并在德国资深底盘大师的技术支持下,由东风汽车公司。。。。。。 风神S30造型由东风联手国际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倾力设计,车身工程由东风技术中心与IDG(意大利设计)联合设计开发;在欧洲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目标客户审美情趣和使用需求,并融入了日系车精益求精的设计理念。。。。。。风神S30强调对先进成熟技术和品质的兼顾。动力系统搭载法国PSA公司生产的1.6升发动机和五档手动变速器并采用世界先进的BOSCH电喷技术,在实现磅礴动力和强大低速扭矩输出的同时,充分释放每滴燃油能量。自动档则搭载日本爱信公司Step-gate 4挡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箱技术成熟,能够自动学习并记忆驾驶员驾驶习惯,随时提供期望的换档模式。。。。。。。 风神S30采用四轮独立悬挂式底盘系统。风神S30底盘由德国资深底盘大师和东风底盘专家通力合作

    <茶馆>中的小唐铁嘴要白喝王掌柜的茶,说“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掌柜说:“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唐铁嘴翘起二郎腿悠悠地说:“感谢这个年月”,“已断了大烟,改抽白面了。”“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

    许多人都看到后面的那段了,缺忽略了小唐铁嘴“感谢这个年月”这句。 这两句合并,才是原子弹的力量!

    还有这么一段:

    王掌柜: 崔先生,昨天秦二爷派人来请您,您怎么不去呢?您这么有学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作过国会议员,可是住在我这里,天天念经;干吗不出去作点事呢?你这样的好人,应当出去作官!有您这样的清官,我们小民才能过太平日子!

    崔久峰: 惭愧!惭愧!作过国会议员,那真是造孽呀!革命有什么用呢,不过自误误人而已!唉!现在我只能修持,忏悔!

    王掌柜: 您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

    崔久峰 办了工厂、银号又怎么样呢?他说实业救国,他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王掌柜:您别这么说呀!难道咱们就一点盼望也没有了吗?

    崔久峰:难说!很难说!你看,今天王大帅打李大帅,明天赵大帅又打王大帅。是谁叫他们打的?

    王掌柜:谁?哪个混蛋?

    崔久峰:洋人!

    王掌柜:洋人?我不能明白!

    崔久峰:慢慢地你就明白了。有那么一天,你我都得作亡国奴我干过革命,我的话不是随便说的!

    王掌柜:那么,您就不想想主意,卖卖力气,别叫大家作亡国奴?

    崔久峰:我年轻的时候,以天下为己任,的确那么想过!现在,我可看透了,中国非亡不可

    王掌柜:那也得死马当活马治呀!

    崔久峰:死马当活马治?那是妄想!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好啦 ,我到弘济寺去,秦二爷再派人来找我,你就说,我只会念经,不会干别的!(下)

    看官,如果您看过<茶馆>,一定感到了老舍先生穿越时空的力量了吧; 如果没有,那赶紧去找来看看,人艺版的最好。

    关键词(Tags): #老舍#茶馆
    • 家园 【原创】(2)知老舍者谓其心忧,不知老舍者谓其何求

      宋代有范仲淹之: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明末有顾炎武之:。。。是故知保天下, 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 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 匹夫之贱, 与有责焉耳. 即著名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近代的老舍和鲁迅,同是这样的人。

      老舍的<茶馆>和<四室同堂>中都是些小人物,没有郭京毅和胡士泰那种大亨。 从清末到现在,中间经过了五四运动,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和毛泽东时代的三十年,中国人的国民性有多少改变呢? 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都有内省的特征,检讨自己。 我们不要在周围找小唐铁嘴,而是要在自己身上找小唐铁嘴的影子,找找自己身上的奴性基因。 “这可是进口的”,“呵!德国原装的”,“国产的,一看就不行”。。。。。这种微妙的态度是多么的朦胧飘渺,但足以亡国,也许你认为是危言耸听。

      就写这点,一并回诸位的跟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逍遥派已阅。一叹。花枝
      • 家园 身为一个曾经在民族汽车企业工作过的人

        我这里想说,不要只注意老舍笔下的小唐铁嘴,有时也得仔细看看鲁迅。鲁迅先生那篇著名的《拿来主义》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不管是外国还是古代的东西,只要是经鉴别有益的,尽管拿来用。

        这一百年来,我国从西方拿来了马克思主义,从苏联拿来了现代工业基础,从欧美港台拿来了资金与技术,每一次拿来都是中国的一次飞跃。再次以您主贴里那个汽车进口部件为例,这不是被别人强逼着买白粉,这是合理合法取得我们所缺少的事物。身为一个前奇瑞员工,我知道,我们的汽车技术比起韩国来还落后5年左右,何况欧美日?当年奇瑞初建厂时,获得过大宇的技术援助,有什么丢人之处?您在主贴里提到的变速箱、发动机电喷系统、底盘设计,哪一个不是汽车设计的要点,需要有数十年经验积累?

        我们的汽车工业曾经与人有多大差距,现在就举个例子。当年奇瑞与大宇技术合作时,曾经计划引进大宇的自动变速箱技术。然而,哪怕是在大宇工程师指导下,自己组装的那一型变速箱依然时常有异响;而同样条件下交给大宇员工组装的变速箱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人家隐瞒了什么技术要点?不知道。虽然引进变速箱的计划告吹,但到几年后我们的工程师还是没搞懂这个问题。不过,如果没有类似经验积累,奇瑞自己研制的CVT自动变速箱也许会遇到更多麻烦。

        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工业水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就是传说中的半桶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乐观还是悲观,那是个人的选择。不过,我相信事情会好起来的,奇迹是会发生的,中国人会让它发生。别忘了当王掌柜、崔久峰绝望的时候,西山还是有游击队的。

        王掌柜死后,傻杨再上,见小丁宝正在落泪。

        小姑娘,别这样,黑到头儿天会亮。

        小姑娘,别发愁,西山的泉水向东流。

        苦水去,甜水来,谁也不再作奴才。

        • 家园 逍遥派已阅。雷锋叔叔不在了。
        • 家园 江城兄,第一次为你的帖子送花。

          虽然之前不止一次攻击过你的帖子,不过在这里真心送花了,因为你说的完全正确。

          和你说的汽车工业类似的例子还有:“运十”的下马,“中华之星”的下马等一系列放弃完全自主研制之后采取合资行为的办法,在不明真相之前,似乎觉得这些人都是卖国,宁愿外贼,不予家奴。最后逐渐了解情况了,发现问题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情。问题出在中国的工业基础上,中国是从苏联拿来了现代工业基础,在短时间内中国拥有了媲美欧美大国的完全工业体系,上可以造火箭、原子弹和核潜艇这些高级玩意,下可以造汽车和轮船这些普通一些的玩意。这让我们有了一种虚幻的感觉,似乎认为我们可以完全自力更生搞定一切我们想到的东西,如果单从“能作”这个程度来讲,是没有错。老外们能作的东西,似乎中国大部分都能作。

          但是作出来的东西怎么样呢,中华之星关键时刻掉链子,运十样机试飞之后,就再也飞不起来了。换句话说,中国的很多东西在实验室里面可以作出来,但是离商用程度太远或者说几乎不能商用,更何况卖给别人。这个原因或许可以从中国工业的老祖宗苏联说起,苏联的民用工业品几乎都是这个样子,能用是能用,但是要卖给别人,根本不占优势,这种战时工业体制在和平时期是无所适从的,要知道,在整个苏联时期,为苏联换回大部分外汇产品的是石油,而不是苏联的工业品(而中国现在是进口石油出口工业品,完全是2个工业模式)。我们移植了苏联的工业体系,也把苏式工业体系这个特点原封不动地搬了回来。苏联都那个样子,想想当时中国自己的东西能好到那里去。

          而日韩他们的工业体系,一开始就是根据美国民用的需要而出现的,是一种直接面向民用的面貌出现的,这种民用工业品因为有钱可赚,所以有内在的自我创新驱动力很强,其竞争力也远远强于那种战时工业体制下的工业品。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作为参考,就是中国战斗机的研发过程。按理来说,中国从61年购买了米格-21的图纸以及其发动机,开始可以成批量生产歼-7战斗机,这是一款真正的二代机。但是直到40年后,中国才真正生产出了自己的三代机,而真正拥有自己的发动机技术,也才是近几年的事情,将近50年了。而在这40年时间里面,美国的战斗机技术已经从二代进化到五代。

          根据某些人的观点,认为是持续不断的政治运动导致了技术差距进一步拉大。但是我觉得更靠谱的是这么说的,在中国60年代的工业基础上,生产战斗机本身就是一种拔苗助长,其过程就是别人给我们图纸,我们机械地照着这个作,至于为什么,一概不知。而其余配套行业,比如材料化工等方面,更是赶不上。就这样玩了几十年的歼7歼8,出了无数的改进型号,才有了自己自己设计自己研发的三代机歼10。而歼10的真正作用在于,中国第一次走了整个战斗机从头到尾研发的全过程,而有关战斗机生产的整个配套体系也才完整地建立起来了,而从开始引进,到走完这个过程,真正40年了。

        • 家园 看来认识分歧比较大,不过,有思考就算好。

          请看鄙人的这篇,也许能对理解我的认识有点帮助零九年八月八日,随想随写

          • 家园 你的意思是

            国家应该用政权服务部分企业使之在国内取得垄断地位从而从容发展是吗?如果我国政权是为本国资产阶级服务的话那么确实是应该这样做的。印度人似乎经常这么干。然而,资本家的利益最大化,或者说,某些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不等于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对我国更重要的是人民的普遍就业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维持稳定中不断发展的国势。放更多的资本进来,符合后一个目标。

            另外,关起门来窝里横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按你的设想来,不让外国资本进来,它们自然会找到别的地方发财。想想看,外国资本拥有比我国车企更多的资金、技术,更广阔的市场。与他们在国外建立的企业竞争,你认为靠政府包养长大的国内车企有胜算吗?

            keep your friends close and your enemies closer

            • 家园 那你看看日本的汽车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最初日本的汽车,价高质次,但是日本政府提高国外汽车的税收,日本国民甘愿被日企的汽车折磨

              最后日本的汽车不仅窝里横,而且还在海外横

              韩国也是如此

              但这两国也是仅有的后来者争先的汽车大国

              而巴西、墨西哥倒没有窝里横的车企,结果都成为欧美汽车公司的组装车间

              • 家园 呵呵

                日本国民甘愿被日企的汽车折磨

                我看,这就要看个人的屁股坐哪儿边了。

                如果汽车还是少数精英集团的奢侈品的话,加税并无不当。可是在老百姓都在寻找便宜方便可靠的汽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时候,让老百姓出钱养车企是否适当?

                日韩全力扶植大企业、大财阀,而这些企业也垄断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当它们迷茫了之后,国家也就迷路了。因此我想说,某些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不等于国家的利益最大化。

                至于汽车业本身。你说的日韩经验固然是对的,可是在今日,在中国,我认为是不对的。日韩起飞的时候,世界上除欧美国家外能提供有文化数量够多的工人队伍的国家很少,有意图海外扩张的欧美车企也不多。我国现在虽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但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多多了,愿意海外扩张的欧美(外加日韩)的车企也多多了。群狼环伺,从容不得。

                PS. 另外小白地问一句,为什么你的帖子刚才需要认证呢?

                • 呵呵
                  家园 中国是大国

                  支柱产业不可能只是汽车、钢铁,所以真做到了日本的那种角色,要想迷茫也不容易,何况还要美国和俄罗斯等不断地提醒着国家的安危。

                  我们国家真的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哪怕是做同样的事,遇到的困难都比人家多

                  我不是认证会员,其他都不足,所以发的帖子要认证

                  提示:非认证会员,非楼主,乐善、声望不足者,所发回复需要被确认后 马上/才能 公开显示。可到论坛首页的【待认可】链接查看。发一次即可

                  • 家园 正因为中国是大国

                    大国有大国的气度,所以我们更不应该用政权力量服务少数企业。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环境,这个环境里有着合理的制度,充裕的资本,便捷的配套服务,不难寻找的上下游配套企业和广阔的市场。剩下的,请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家园 你开出的条件有点苛刻

                      们需要的是一个环境,这个环境里有着合理的制度,充裕的资本,便捷的配套服务,

                      1、制度永远都不是合理的,最好的只能是趋向合理,而且合理的制度随着条件的改变会变得不合理,所以美国四年一度的大选总是沸沸扬扬,中国的改革似乎永远也走不完

                      2、资本可以充裕,但是关键地方的资本似乎一直都无法充裕,汽车的很多关键部件,其实也不止汽车,制造业都是这样,国外厂商都树起了专利壁垒,如果我们要绕开,或者推翻,都要付出极大的资金和时间代价,而且未必一定能够成功,如果要在其专利上有所发展,同样也需要资金,但是西方的资本未必愿意支持,中国民间的资本历来短视,宁愿拿去赌博、炒作,也不愿投资风险科技,何况工艺这东西,不是实验室能够出来的,而是靠积淀,需要底蕴,光靠资本是不行的。所以资本充裕,只能依靠国企的,但国企又牵涉到领导的绩效考核,和国企本身的负担如何

                      3、便捷的配套服务,这个应该可以办到,事实上,也在不断的努力,但是毕竟目前毕竟没有成为现实

                      等你的这些条件达到了,估计我们中国的制造业也该是世界一流了

                      到底是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

                      说到底,对国家而言,是想一直刷盘子,还是想当老板?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