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如果物质是存在的,它的合理性探讨——从俗谛到胜义 -- 涉雪之狐

共:💬25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如果物质是存在的,它的合理性探讨——从俗谛到胜义

还是那个问题:如何区别对象的存在,或不存在。

从最基本的答案,直接开始。

如果物质或者相对于意识的外部世界是存在的。

那么,——判断——某个可能的对象是存在于——相对人意识外部的“物自体”的根据,

仅且仅可能是——人的感知经验。

否则,上帝的观念的原因,就存在了。

而以此论述,进行逻辑的反溯,则可知——

如果确有外部客体,比如——将它以【物质】这个语词符号为名:

则【物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属性:

1、时间意义的【持续性】

2、空间意义的【广延性】

【持续性】,意味着,【物质】这一客体对象,必须有存在的时间点,以能让人有观察的可能。否则,它就不能被证实为【存在】。

【广延性】,意味着,【物质】这一客体对象,必须是有空间的体积占有能力。它所在之处的空间,有相对于其他物的排拒特性,即【不可入的质碍性】,否则,它将被看作【幻影】或【幻相】

需注意的是——

时间——空间,并非实在的客体,并非独立存在的客体,而是——如果物质存在,物质所必须具备的属性。

有一种非常诡异的观点是——时间与空间,是独立的客观实体,而它们如同两个容器,将一般人所认为存在的物体或事物容纳起来。

而稍一分析,就可以判断,这是粗糙的表象思维的结果——

人要指出他所认为存在的某一对象(物质,或事物),是放在四维坐标体系里进行指认的,即认为——此对象是存在于三维空间坐标系的一个指定位置,并占有一定体积,而且也同时存在于时间轴上的一点。

这是解析几何思维的指认方法。

但人认为存在的,仅仅是在四维坐标系中的那一个占据了空间的质点。而非坐标系。

坐标系是人定下来,以描述存在物的属性的方位参照概念系统。

如果说——时间与空间也是实体,

无疑是如同说:

【颜色】如【红色】是一种物质实体

【质量】也是一种物质实体。

【体积】也是一种物质实体。

或者是——【涩】【滑】【糙】等感觉体验,也是一种物质实体。

说这种话的人,完全可以送精神病院。

注意——

再强调一遍:

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属性,而非可以与承载属性的物质分割的其他物质实体。

接下来,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说:某一具体的物,比如【猫】,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人观察到它以证实时,那一被命名为【猫】的物自体是这样的一个【类】

猫(1){T1,(x1,y1,z1),V1,m1,气味1,颜色1,质感1.........}

T——此物在时间轴上此瞬的标示点;

(x , y , z )——此物重心的空间坐标系的此瞬标示点;

V——此物的此瞬体积;

M——此物的此瞬质量;

但是下一瞬,或下一刹那,被观察到的【猫】的【物自体】是:

猫(2){T2,(x2,y2,z2),V2,m2,气味2,颜色2,质感2.........}

再下一瞬,被观察到的【猫】的【物自体】是:

猫(3)........

再下一瞬:

猫(4).........

.........

猫(i)........

这就有了问题:

如果人认为:所有瞬被观察到的【猫】都是【真】的,是存在的物自体;

则意味着:

猫(T1----Ti)——这一有持续性的【猫】,是【假】的.

而如果按照一般人的陈述,认为,【具有时间持续性或空间广延性的猫是真,是存在的】,那么将出现极为荒谬的演绎结论:

这将导致一个结果:

时间与空间的属性,从承载属性的客体上剥离。而——

如果一般人所认为是【实在】的【物自体】的【猫】,是剥去了感知之对象的【时间属性】的,那么这一【物自体】的【猫】就是:猫{(x,y,z),V,m,气味,颜色,质感........}

则此【猫】,无论经历了多少瞬,它都永不变化(永恒性)——但这样的结果,就是——种子,永不发芽,永不生成麦苗,永不结穗。或者是:【猫】永不成长,永不变老,永不死亡。

而在同一处,被感知的那个物自体的猫(1)或猫(2)或猫(3)依然是【真】的,【在】的(如果这些物自体不存在,不真,等于【猫】的存在,没有了感知根据,于是上帝也可以出现了)

那么在同一处,同一时刻,有两只“猫”,一只是被感知的那只带有【时间属性】的“猫”,一只是没有带【时间属性】的“猫”,而两只“猫”都被认定为是“真”,由于在同一时刻,同一地点,有了两只【猫】的【物】的存在,而且都具备占据空间体积并排他的能力——那么这两只“猫”除非没有【实体】,否则不能在同一时刻共处于同一地点坐标。

这意味着——如果认为【猫】(或者说【物质】)是客观存在并且可验的,它就必须有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并可触,而作这种推定,以感知经验来推定所感知的对象是真时,又导致——理应具有持续性与广延性的猫,在逻辑上,又不能具备持续性与广延性。

而这个矛盾,如此尖锐,乃至于——

唯物主义或实在论者——不得不创造出一个名为【辩证】的说法,制造了一个非常诡异的解释——

在其所在之处的某物(这个物,是剥除了时间属性与空间属性的),它处于每一个具体的地点与时刻,又不存在于每一个具体的地点与时刻——它既是真的,又是假的。

如果说这物是【猫】

则是:

【猫】,【非猫】,【非非猫】。

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

而进而推理——对象的存在都是辩证的。

辩证法在此问题的作用,就是强行为唯物主义者或实在论者——断言有相对于意识的外部世界存在——而自圆其说。

而结论最终变得如此诡异,其实还可挽救。

怎么挽救呢?

之所以,在这里需要辩证法,是因为要解释——物质的持续性与广延性的内在逻辑矛盾。

而解除此逻辑矛盾,更合理的方法是:

【物质】的存在,是瞬时诞生,在这一瞬时也同时湮灭。而下一瞬时,即产生了新的物质存在。

【瞬时】是没有持续性的。它仅能标示为——时间轴上的一点。这个点,没有时间上的广延性。

而这一解释立刻可以让人想到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的【万物流变】,而且这流变,不是波形的、连奏的,而是切分音的,瞬生瞬灭的。

而从数学逻辑来讲——

持续性的猫,是在四维坐标系上将不同坐标定位的点,连成了一条线。

人在日常语言中说,存在的某物,是指向了——这条连线。

但真正能被证明存在的是点,而不是线。

将点归属于线这一个类,却是一个在逻辑反溯中宛如神话般的过程,也是一个心理先验的过程。

呵呵,

即使是一般人也不会把【客观存在的物】与【意识中的观念或概念】混为一谈。

就如同一个人不会把他所以为看到的,所触摸到的孔庙建筑的实体,与他意识中对孔庙的映像或观念或概念混成一谈。

但一般人一开始说话,就忘掉了这一点。

他能证实的【物】是他所看到时的那个对象,即在他去看,去摸,去接触的时间里分呈的对象。而这些对象,都是有时间属性的。也是有空间属性的。

比如说:一个人说:我在昨天晚上七点(零八分零九秒,或者更细)在长江江滩某某夜总会的门前右侧石狮子的左角看到了一条猫。.......【这条猫.】.......

注意:说某物存在,其可证实原则,是人以其感知经验为根据。

能处于感知中且正处于感知中的对象,才是具有最高真实性的对象。

而这就要求:这具有最高真实性的对象,对其进行描述,其描述就必须具备空间地标,空间占据,及时间位标的陈述。

但是,有两个问题出现:

1、一般人在说话时,如果在语言中,时刻注意到这样的细节铺陈,将使语言变得极为繁冗,而为方便见,就采取了简化。

于是在说明完他所感知的那个具有最高真实性的对象之后,就会用【这条猫】作为后续陈述的主词(主语)。而进行下一步陈述。而需注意:在语言中,为遵守同一律的要求,【这条猫】本应始终指向此人所感知的那一对象(包含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

可由于简化的缘故,人在说【这条猫】的所指时,却忘记了同一律,而认为【这条猫】(有可感根据的)是始终存在的。于是有了所谓时间上的持续性,却没有了时间属性的指示性。

而这一语言中的陷阱,导致了人将主语所指的对象变成了一个关于可感对象的抽象概念与观念!其抽象,就是剥离了具有最高真实性的可感对象的【时间指示属性】,而进而导致了一种错觉——即认为被感知的【这条猫】在后来的每个时间瞬点里都是不发生变化的(永恒性)。

这种错觉,完全可以导致了一个荒谬的推论,就是:一颗种子,它永远是种子,它永远不会发芽,永远不会长成麦苗,永远不会结穗。

而【这条猫】(有可感根据的)永不成长,永不衰老,永不死亡。

(当然不会衰老,当然不会死亡,因为【这条猫】在语言中一有简化后的持续性,它就成为了抽象的概念和抽象的观念)

而且——如果认为:【这条猫】(被简化后的概念)是真的。

那么在人感知到这条猫时,在同一时间瞬点,同一空间,就有了两条【真】的猫,一条拥有【时间指示属性】的猫,一条没有【时间指示属性】的猫,而这两条猫同真,却又因为都有【体积空间占据能力】而无法共存。

这又是一处逻辑矛盾。

而要说这二者同真,那条被剥去了【时间指示属性】的猫,就只能被认为没有【空间的广延性】,也就是说:它没有实体。

那么:一条既没有空间广延性,也没有时间指示属性的猫,人就根本无法以感觉器官去获得它存在的根据。它要么是没有存在过,要么就是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一般人是对着一个从未出现的而且没有实体的对象,说它存在吗?

如果它能存在,上帝也能存在了!

上帝的观念或概念存在,但不等于它的所指的对象是实有的。说一对象实有,是有条件的,即【时间指示】与【空间广延】

而有【猫】的观念存在,不等于符合这观念的所指对象也是实有的。

一般人的问题就是:

他把剥去了时间属性的【猫】的观念,当成了实有,当成了被你那一瞬所感知的外部对象!

这是毫无逻辑地,建立了观念与实有之间的对应关系。

不自觉地陷入了语言的陷阱。

而这种错误,在实在论范畴,也只能算原始错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