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在文革和改革中的心理感受:改革比文革更文革。 -- 万兹

共:💬285 🌺670 🌵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常识恐怕有点问题

农民有了自由支配劳动时间的权利,所以在农闲时候可以出去打工。这是很普通的常识。我知道你对我看不顺眼,但是在这种常识问题上纠缠只能表现得很无知。

在你想像中农民工是这样的一种模式:农忙在家务农,农闲在外打工,我想恐怕是有这样的人,但数量应该是不多的。

许多民工是常年在外的。这里要分几种情况,一种是已经成家的,有许多是丈夫出去打工,地留给妻子做,妻子在家带孩子,家庭割裂,从人道主义角度是比较悲惨的,但是他们为了给孩子上大学的费用等等也只好如此了。还有夫妻都出去,孩子留给老人了。也有把孩子带出去的,所有就有了所谓民工子弟学校等等。

还有一种是未成家的,年轻人,这种人除了校门就走向社会到大城市打工去了,许多人一天农活也没有做过的。

还有其他的,比如从年轻时候就在外面打工,在外面结识对象结婚,到现在家庭都在城市。

情况很多啦,但是很多都是常年在外的,春节才回老家(所以才有春运问题)。还有许多人春节也不回去的,省几个交通费,也许还能多挣点加班费。

只要是在厂里干的,一般都不允许你一年之中一刻儿来一刻儿走的。那叫临时工,打短工,农民工一般都是“长工“。

你说的是那些是在家乡周边地区打打短工的,走不远,恐怕不是农民工的主流。

农闲出去打工,农忙回去种地——听起来也挺美的啊,呵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