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记宋张弘范同志二三事 -- hyena

共:💬43 🌺3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记宋张弘范同志二三事

扳手

率领元朝大军灭了南宋的,张弘范同志,死于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即公元1280年。现在是2003年。2003-1280=723,张弘范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23年了。723年,多少人的功业湮没于其间,能够到今天,大名被还屡屡提及,张弘范确有过人之处。只是他的过人之处,以一种尴尬的形式存在着。

史书上记载,在宋元战争中,作为元军中的汉人将领,张弘范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他曾筑“一字城”分割襄樊,随后攻下樊城,逼使驻守襄阳城的宋军出降。襄阳一失,南宋抗元的防线顿时门户大开;在后来的焦山之战中他又击溃了宋将张世杰率领的宋军主力;1278年,张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蒙古汉军都元帅”,率军攻打闽广两地南宋的残余势力,在潮州五坡岭捉住了文天祥;1279年,他指挥水军,在广东崖山击溃南宋舰队,逼得陆秀夫抱少帝跳海自沉,彻底灭亡了代表着汉人正朔的南宋政权。中国自此陷入蒙古人的残暴统治,长达近百年之久。战争使得汉民族的人口数量锐减,原有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被摧毁。据说还错过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机会,如果,这样的机会,确实存在过的话。

张弘范是个明白人,很清楚自己干了什么。他曾作诗《述怀》曰:“磨剑剑石石鼎裂,饮马长江江水竭。我军百万战袍红,尽是江南儿女血”。诗中的“我军”指的是元帝国的军队,而被“我军”屠戮的“江南儿女”则是指与张弘范身属同一种族的南宋子民。作为一名汉人,助蒙古人杀戮同族,破汉人军,灭汉人国,在记述民族战争的历史上,无论如何不会是一个光彩的角色。面对身后如潮而来的骂名,张弘范本人想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过,今天我们说起“张弘范”来,还不仅仅是“骂名”这么简单。比方说,关于“宋张弘范”这个称谓的由来吧,一个故事就有多个版本。让我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将这几个版本细细道来:

今天我们熟知“张弘范”这个名字,大多归功于一个在民间流传甚广的段子,说他在崖山灭了南宋之后,骄狂不可一世,竟然勒石记碑,在石崖上刻上“张弘范灭宋于此”七个大字。后来呢,有个秀才,在他这七个大字前面又加了一个“宋”字,于是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曾经属于) “宋”(的)“张弘范”“灭宋于此”,春秋笔法,褒贬之意,不言自明,乱臣贼子,敢不惧之?“宋张弘范灭宋于此”是故事的第一个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故事的第二个版本,其实可以作为版本一流传甚广的例证,出现在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先生著的《乾隆皇帝》一书中:

“灭大宋的不是蒙古人,是文恬武嬉的文武百官。”乾隆知道母亲已经被说动,继续循着自己的思路款款陈说道:“蒙古大军将宋代最后一个皇帝赶到琼崖大海,宋代最后一个皇帝还在孩提之间,宰相陆秀夫在船上还在给他讲《中庸》。船被围了,把自己妻儿老小的船先沉了,抱着小皇帝投海自尽……额娘,你知道指挥这一战的蒙古主将是谁?”太后摇了摇头,她的眼中已经迸出泪花。“叫张弘范。”乾隆想到宋朝末代皇帝途穷惨状,也觉心中凄惶,哽着嗓子道:“他是大宋的一员战将,投了元,又来打自己主子。灭了宋,还磨崖铸字,写了几个字说‘张弘范灭宋于此’!后人鄙薄他,在前头仿他笔迹又添了个字,‘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不是文人刻薄,是的的真真的史实!儿子想争一口气,别叫后世我们大清也出张弘范那样的贼子。” 喔塞,看到这里,与美丽温柔的太后一样,我的眼中也已经迸出泪花。我这心里面,你们知道吗?是百感交集哇。在这个版本中,二月河先生假乾隆皇帝之口告诉我们:张弘范“是大宋的一员战将,投了元,又来打自己主子。灭了宋,还磨崖铸字,写了几个字说‘张弘范灭宋于此’!后人鄙薄他,在前头仿他笔迹又添了个字,‘宋张弘范灭宋于此’----这不是文人刻薄,是的的真真的史实!”

史......实......哇 ! 此版本由于二月河小说的风行,更为人们所熟知。

张弘范灭宋之后,二百多年过去,到了明代,在广东,靠近古战场的地方,出了个著名的理学家叫陈献章。陈献章因为家住江门白沙乡,所以又称白沙先生。这里抄一段陈白沙先生的生平:“白沙先生二十岁中举人,其后屡次赴京会试皆未第。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年)时,白沙先生已五十六岁,始以荐举官授“翰林院检讨”,旋以奉母终养告归,返自沙乡居碧玉楼读书讲学,此后(才)终身不仕,致力于学问,开创了他的“江门学派”,提出了“白沙学说”。白沙先生的讲学宗旨,不尚声华,惟务实际,与当时形式时尚,沉溺于利禄功名的传统官学派办学作风,背道而驰,冲破正统派的学术权威,解放传统制度的束缚,为学者开辟了新的道路。”白沙先生的道德文章肯定是极好的,理学家嘛,心口如一,风骨尤佳。所以死后得以从祀于孔庙,与历代圣贤并列,供万世景仰;在版本三的故事当中,刚才我们说过的那个加个“宋”字在“张弘范灭宋于此”前头的秀才,就变成了白沙先生本人,是他老人家出马,一字之威,教训乱臣贼子兼警告世人的。相应的叙述,在互联网上便查得到。估计现在很少会有人去关心这些了,“国学”衰微,谁理你什么“白沙”?不过我倒是蛮敬佩陈先生的,你看,象这种加一个“宋”字,减一个什么字,玩玩文字游戏,便能彪炳千秋大义的大好事,只有理学大儒先生才适合去做吧,这才能体现出他们特有的文人趣味啊!更何况先头刻字的那个武夫二百多年前就死掉了,所以不管你是秀才,还是大儒,都可以爬到他头上来,来搞上一搞。

故事的第四个版本,跟我本人有关,88年的时候,那时我还是个文学小青年,坐船去广东新会找朋友玩。一路上唱着“留取丹心照汗青”,过大小伶仃岛,看见岛上好多猴子。船快到崖门的时候,才想起来问人,哪里能看到“宋张弘范灭宋于此”的石刻。结果同船的人都说什么石刻呀,不知道,没听说过。 我当时心中这个失望啊,把船栏杆拍遍了,无人会,登临意。后来终于有高人出现,告诉我说那块刻字的巨石原先是立在水里面的,解放后为了疏通航道已经被炸掉了,其实就算不炸掉也看不到什么,张弘范刻的字早在明代就已经被刮掉了。我还不死心,下船后还跑到崖山去看了看,果然没见着什么古人字迹。当时很难过,觉得失去一个受先贤教育的机会,转身就走了。唉,走得太急,如果上天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的话,我一定会留在那里,伸出双手,对着石壁奋力拍打,拍到石头上血迹斑斑为止,“绝壁无余字”,说不定可以拍出个阿朱来呢。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至少听说了,当年张弘范刻在石崖上的不止七个字,他刻的是“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这样的话,我回去的路上一直在想,十二个字啊,那不是出问题了?加个“宋”字在前头,说不通啊。“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镇国大将军”是忽必烈给张弘范封的官,张弘范投降蒙古人的时候,应该还不到这个级别吧?于是回家来我就开始翻书。

书是一个好东西,一翻之下,我就哈哈大笑。---------------对了,是谁告诉你说张弘范投降过蒙古人了?又是谁告诉你张弘范曾经是宋人了?公元1988年,二月河这个猪头尚未成名,还没有牛B烘烘地到处乱嚷嚷:“张弘范是大宋的一员战将,投了元,又来打自己主子……的的真真的史实!”呼呼,不怪二月河,那个时候我脑袋里面有张弘范是“降将”的概念,的的确确,完完全全,仅仅,是因为那个倒霉“宋张弘范”的传说,太TMD具有欺骗性了。翻了半天书才知道,说张弘范是汉人没错,可他从来就没当过宋朝的臣民,跟“宋”这个字儿八杆子打不着,更谈不上什么投降蒙古人了。非得要在君臣节义上面作文章的话,可以这么说:“金骠骑将军中都留守兼大兴府尹元帅张柔之子张弘范灭宋于此”。张弘范的父亲张柔,汉族,河北定兴人,农民出身,原为金国子民。金国衰亡期间,张柔发展地方武装,成为军阀。1218年,张柔与蒙古军交战被擒,投降了蒙人。后来在连年征战中,积功累进,成为蒙古军中的头号汉人大将。 1238年,就是张柔投降蒙古人20年后,张弘范才出生,此时已是元太宗窝阔台汗十年,金已经亡国四年了,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金张弘范”,更不用说“宋张弘范”了。一直以来就只有一个“蒙古张弘范”。这个“蒙古张弘范”是在蒙古军中打拼出来的优秀将领,由始至终都是元帝国的忠实臣民。所以说什么“宋张弘范灭宋于此”,呼呼,无聊文人的意淫而已。

这便是“宋张弘范”故事的第四个版本。对我来说,它就是终极版了。

看到这样一个弘扬民族气节的精彩段子原来竟是意淫的成果,实在叫人伤心,并且愤怒。

我们都知道意淫是不好的,虽然象红楼梦那样的意淫,有助于陶冶情操,但是在国仇家恨上面,意淫,就非常不好了,如果还是由一个,求官求到五十六岁,一张口却是“背弃利禄功名”的,二皮脸大儒,白沙先生,来意淫,那就特别,特别不好了。文人们去丑化,去造谣,去玩文字游戏,去捉弄死人,去彰显大义,大约觉得大义开始凛然了,蛮族的铁骑便会退去,这颇有一点撒豆成兵的味道。三百年后满清八旗入关,还是这些大儒们,清议天下品评忠奸的大儒们,开始挤兑人,这回他们不搞张弘范了,开始挤兑吴三桂,批评尚可喜,嘲笑耿精忠,鄙视孔有德。说,仅仅是说,让大儒们带兵去带兵抗清,逢战则必败,只会写正气歌。正气歌还算是好的,你看像吴梅村,讽刺某人“冲冠一怒为红颜”,言犹在耳,嘿,自己去当满清中央大学的校长了;更有那钱谦益大儒,对小妾说道:“水太冷了,咱们去北京找个差事做吧”。时云:“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呵呵, 老东林,再过三百年,到了清末,又出来个东林党人式的清议集团,其中张佩纶最著风头,才学风骨清议时评那是名动京师哇,自告奋勇去福建跟法国人打仗,大炮一响,张佩纶逃得不知去向。文人,嘿嘿,文人,百无一用是书生。

当然我们鄙薄文人,那还有不是文人的那,怎么不见他们出来?对了,问题就在这里,在汉人政权的文化中,有点脸面与脑子的,都是文人,他就没有不是文人的。让我们说回张弘范,那个与张弘范一直作战到最后的宋将张世杰,其实也是个从金国来的汉人,甚至就作过张弘范老爹张柔的部下,与张弘范可能还算是同宗兄弟。后来张柔降了蒙古,张世杰南下投奔了南宋。最后崖山海面上,宋元两国间的最后一战,变成了张世杰、张弘范这对同门师兄弟的较量。而此时南宋本地产的丞相陆秀夫,唯一会做得就是拿把剑,逼着老婆去跳海,然后自己再背上小皇帝去跳海。你看,偌大一个南宋,到最后能派上点用场的武将居然还是个引进人才,可见当时朝廷风气是何等萎靡!我是不信人种优越论的,不相信被游牧民族精液强暴过的血统就特别能打仗。之所以汉人帝国中少有出色武将,偶尔出那么几个,要不就受尽冷眼背生毒疽活活给憋死,要不就干脆反了,自己打天下,究其原因,只有一点,便是那条绳子,那条风波亭里悬着的绳子,有这条绳子在,谁也别想出头,但凡有一往无前十荡十决临机独断犯险博胜的男儿血气出现,那条绳子便悄没声游过来,一把给你勒死。有这条绳子在,出什么武将?这条绳子除了莫须有杀人之外,还经常以另外一种雍容华贵气派尊严的嘴脸出现,变成一句口号六个字:“小人无不多才”。“小人无不多才”,一笔抹杀天下英雄啊,阅尽天下文字,再看不见第二句,象这样彻底打消作为“人”的能动性的,可耻的口号了。谁也不要多才,多才你就近乎小人,大家都来做孱弱猪狗,等着金国的狼牙棒过万了,一把砸下来,咔咔。

再来翻史书吧,看到明代的广东提学赵瑶曾作诗曰:“忍夺中华与外夷,乾坤回首重堪悲,镌功奇石张弘范,不是胡儿是汉儿。”----比较公道的批评,从胡汉民族立场出发,没有造谣毁谤。但这样的批评不得大行其道,人们还是更喜欢看到作为“宋朝降将”的张弘范,因为他在“忠义”上的缺失,被骂得狗血淋头。这是非常有趣的民族心态:金兀术打北宋,可以,因为蛮族自然凶残;吴三桂打南明,也可以,这个卑鄙的家伙,抵抗不了物质利益的诱惑。但是张弘范,一个在异族国土上长大的汉人,根本就没想过要回归汉人政权,他一心一意地替蒙古人去打江山,挣功名富贵,这,这绝对不能被接受。怎么可以这样呢?辛弃疾不是从金国起义投奔南宋了吗?陆游不是说北地遗民“南望王师又一年”,怎么可能出来这么一个东西?不但不“南望王师”,而且打得王师一败涂地,更可怕的是,此人忠义智勇信,五德俱备,又官居极品,在元朝属于三个代表的人物。可人家就是不因了身体里面留着汉人的血,来投靠我们的大宋。这怎么可能?我们最可骄傲的民族向心力,哪里去了?不行,要改,一定要改,用FPE,把他改成个降将,然后,骂死他。

大家都知道,郭靖,是宁死不去攻打宋国的,乔峰,也宁死不打宋国,至于杨康,那当然,不可理喻,丧心病狂,千夫所指,最后死得惨不堪言.....

我上面说的“非常有趣的民族心态”,至今仍活在人们心中,大家不会有异议吧。

这是一个难题啊,对自己所属的民族忠诚,还是对自己现在所属的政权忠诚?在张嘴就来的“中国人”一词中,我们说的是种族定义,还是政权管辖范围,还是文化归属?究竟对哪一个应当抱有绝对忠诚的态度?而又是哪一个孙子当上了祖师爷?说不得,说不得。美国人打掉伊拉克,派了个阿拉伯人阿比扎德来当司令,这个阿比扎德,就是今天的张弘范。在伊战中,我还看见蛮多的华人子女参加美军去打仗,万一哪一天,中美发生冲突了,你说这些华人美军中,会不会又出来个明日之张弘范呢?说不清,说不清哇。

历史本来就够讨厌的了,跟现实生活夹到一块儿的历史就更加麻烦。能明白一点算一点吧,把自己的国家搞好是正经。只是,别再老拿“民族凝聚力”来说事儿,因为有个张弘范,一早儿就树在那里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