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浅层搜索与深层搜索:一个反教化的实例 -- 秋末冬初

共:💬69 🌺24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提供一个解释

我家乡是信阳市光山县,那里有个习惯:一个人往往有两个年龄,一个是周岁,一个是虚岁(也叫年头,是周岁加一),并且,生日也不一定,因为既有农历生日,又有阳历生日,因此,常常出现某个人这次说自己多少多少岁,下次就变了,就是正式证件上也往往如此,例如很多人的身份证上的生日就跟工作证等等不一样。(这里插一句,最近几年很多地方报道有人为了谋私利而篡改年龄,这种情况在基层很常见,但也有不少确实是因为上述原因而导致年龄有变。)另外,还有很多人早年间的记录非常混乱。其实,这些事情在最近几年购买商品房的大潮中常常弄得当事人办手续很麻烦。根据我在外地的一些经历,发现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类似情况。当然,老一代人中上述情况较多,新一代人中较少。但是,讨论中的那些出生年代是属于较老几代的,因此,在人口普查中可能出现这种事——上一次普查中某人报的出生年跟下一次报的错过一两年,如果把各年出生人口加和在一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个错误,数据分析如下:

1963 27379596 27026864 27866189

1962 15620970 15928062 20923112

1961 10690834 11504496 11414017

1960 14307196 14443119 14684726

1959 14284240 14378026 13059787

1958 19459780 19060366 17135981

1957 18876181 18350283 18998424

1956 17932830 17643313 17364027

总和 138551627 138334529 141446263 (上述各年出生人口总和)

-0.16% 2.1%

最后两个百分比是以1982年人口普查结果为标准算出的总和变化百分比。可以看到1982年和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之间的差别很小,跟我前面的推测类似,2000年的差别较大,我就不知道原因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