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六)资金之河与信贷扩张 -- 陈经

共:💬191 🌺75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一)活水与烂泥滩

在资金河流网络模型中,政府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如果是胡闹,会引起什么样反应?

美国银行给穷人零首付放贷买房,这肯定是胡闹。美国房子最后成了没人要的鬼屋,穷人破产了事,几十万美元就不知损失到哪去了。相当于一个节点喷出一大滩水,最后破产了又说,不是我喷的。那个水就乱流,最后算美联储胡喷的,对应的实物也放那没用。

中国这种网络,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胡闹。银行给国有企业、开发公司无抵押放贷建厂,建出来没用的废物,就肯定是胡闹。国企与开发公司建出来的工厂、开发区,却没能从外面引入活水,死在那了。最后说不管了,要钱没有,要命又没人敢来拿。从开发区喷出去的水不知流哪去了,最后,这水就算是央行胡喷的,开发区的工厂只能当废品卖。这种坏账,是货真价实的胡闹。第四节的“坏账原理”中,基建公司吸不到水,但给一片地区带来了活水,这才能技朮处理好。

从这个描述来看,关键是要“引来活水”。你怎么折腾也好,最后一片地区源源不断的有活水流进流出,这就不算胡闹。这也是我对政府的判断标准。在一块地搅啊搅,最后有出有入的河道形成,并入整个大网络,这就是正经建设,不是胡闹。搅啊搅,最后成了一滩死水烂泥,或者大片黑水黄水在流,人都绕着走怕脏了脚,那就是胡闹。

中国政府其实就是一直在折腾这些事。总的来说有活水的地片越来越大,是有成就。局部有不少烂泥坑,清淤能手有时能治理好,治不好就先留在那。活水的地片够大了,就能从那里拉根水管接一些水去冲烂泥坑,说不定能冲出些动静。引水,先要建水管,就是基础设施。然后再把水顺着水管引过来,最后双向循环起来,经济就发展了。

有几种特殊的引水法。一种是搞出口,中国一年出口1万多亿美元的东西,占GDP约三分之一。这是从外面把水引过来了,以前是很管用的,现在这种水多了,不宝贵了。还有批评说,三分之一的产值出口了,增发的货币却在内部,引发资产泡沫。这说得有些夸张,因为进口的东西也不少,有相当于产值三分之一的东西从外面买回来了。真正多余的是顺差,近年大约是GDP的5%左右,这些顺差累计起来,确实有重大影响。搞出口还是不错的引水法,不平衡只是小问题。出口干得好的,基本是全国最先进的地区。

一种是挖资源。山西引资来挖煤,来的是黑水。水流越来越大,煤挖得越多,仍然是黑水。进来买煤的水流又跑到外面去转圈了,买北京的房子,不在本地循环。时间一长,山西就成了全国最大的一个垃圾堆。还有黄赌毒,这都是不正经的引水法。引来的黑黄毒水,水流越大,毛病越多。一些地方政府积重难返,黑黄毒水也要,觉得比没有水还是好。所以政府有时会保护这种水流,还发生黑水争夺战。

制造、旅游、服务业,都是不错的引水方法。制造业,造出东西卖出去,循环起来,能学到本事。旅游业,挣到钱能加强环境。软件、医疗等服务业,都能正反馈循环起来。这些产业,即使不能和外部连通,在地区内部造小循环也是不错的。

最后还有金融,是最猛的引水方法,炒房、包装上市、重组都算。地方官员引来外地资金炒房,大水就过来了。就算外水不来,自己内部人贷款买,也相当于出现大批小泉眼。各地方有上市指标,包装一下就有几十亿,来水不错。再融资、重组、大小非减持、创业板,都是很管用的。

金融的作用本身是中性的,它是一个引水方法。引来的水,如果把制造业服务业加强了,就是好水。如果瞎折腾掉没有产出,就白引水了。另外金融还会自己造泡沫。造房子引来水,继续干炒房子,引更多水。包装上市引来资金,抵押到钱包装下一个,德隆系越搞越大。光引水,也是胡闹。如果金融引水太猛,把实业都淹了,可能好地也冲成烂泥滩了。好的方式是一边引水一边把实业做实,引水更多,良性循环。

引活水治烂泥滩,就是这些路数。这里说的大部分是资本主义的招,也有些中国政府自己整的招。

一个是广为人知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铺引水管,本身不是水。在基建的同时,不少材料费、人工费就流入当地了,这些算是水,但有时也不是太多。往往是水多的地方,基建带来的水越多,拆迁给的补偿都高。真正需要基建的地方,收不到太多基建费。引水管建设不断成功,没有人有疑问了。但铺好了引水管,水流怎么过来,有没有持续性,政府如何解决问题,就不是很清楚了。

民愤最大的炒房问题,这是政府的一个大招。现在来看,通过炒房引水是做到了。目前是历史情绪最高点,富人的“刚投”都出动了,北京楼盘一出,只有全款的才能排队买上。这些钱跑哪去了?政府捞了最大头应该是真的。开发商等利益集团捞掉一些,应该还剩不少。如果政府好好花,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所以,不能光看炒房,要看炒房引水的效果。如果房价炒得老高,产业、就业、收入、社保却没进步,那就白炒了。需要一些时间看效果,不能光观察房价本身是高还是低。象东南亚,炒楼炒得产业被抢了。香港炒楼炒得其它行业毫无进步,声称要发展的科技产业比深圳差远了,都可以判断是失败了。中国由于其它产业还在发展,也不好就论定房价必然失败崩盘。房价和货币增发一样,都要等待实体经济的匹配判决。只是可以这样说,现在房价已经高到这样的程度,透支了未来的发展,如果中国实体经济出大灾,房价就完蛋了。大水冲下来,北京上海也可能变成烂泥滩。比如北京环境崩溃,缺水还天天沙尘暴,大公司全搬走,政府也搬走,啥都完了。

发展实体经济,就是造东西卖出去。造新房卖出去,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和炒二手房不一样。造车卖出去,造电器卖出去。都卖出去了,一年年规模越来越大,实体经济就匹配成功了。

造出来不成问题,现在都说产能过剩,不说造不出来,特别是人民需要的东西。现在就是要卖出去。我们关于可持续性问题,推到最后还是大白话,就是把东西卖出去。

需求是不成问题的,要房要车要消费的群众太多了。其实消费也在增长,第一节列了数据。但怕忽然群众就不消费了,一没钱,二怕没钱不敢消费,三太贵消费不起,于是就经济危机了。资本主义理论说,这是生产者消费不起自己生产的东西。

其实如果现在是计划经济,消费问题啥也没有了。生产出来,分配下去,完事。人们住在分配来的小区花园房子里,坐城铁或者开车到单位上班,专心解决工作问题,生活很美好。但效率不行,这是幻想。搞了效率,公平就没兼顾到,贫富分化,一堆问题,没信心,产能过剩,坏账,不可持续,都是因为这点破事。

想清楚了问题,其实也没啥了。要么就解决,要么就解决不了。解决不了,就只有个人自己混好些了,混不好也闹不太动,又饿不死。如果认为政治上已经就这样了,只会继续恶化,那就只能分析到这了,自求多福吧。

如果认为要去解决,由于政府手头资产占全社会财富大头,对社会的控制也很强,首富都随时消灭,似乎还是有解决空间的。这就是“左转”的说法。重庆打黑,抑制房价,立刻民望高涨,其实也是顺应经济大势的。温家宝的民望也是如此,在底层还不错,因为底层生活是上来了一些。在城市白领阶层就被大骂,因为这几年贫富分化非常厉害。有会炒房炒股或者运气好的,也有炒的差或者入市时机差的,简直是两个阶层。

顺应这个趋势,就是两种斗争,一个是社会资产如何分配,一个是政府管理的全民资产如何分配。现在吵这两个事的慢慢出来了。

可以这么说,中国经济的河流网络发展,就是看活水往哪里流,流的效果如何。如何分配调节水流,让整个网络流出哗啦啦的效果,把烂泥滩治好,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待续)

通宝推:肥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