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三十七) 回顾和评论 (之一) -- 史文恭

共:💬135 🌺63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何谓“懂经济”?主席需要“懂多少经济”?

毫无疑问,陈大是“懂经济”的,陈大的“官办经济”让小弟深以为然。但是,陈大对主席不“懂经济”的批评又让小弟感觉有点儿过于苛求了。

萨大(不是群里会挖坑的那个,而是不会挖坑的萨缪尔森大师)《经济学》的最初几页似乎就提到了如下观点:经济学不同于物理学、化学,一个卖报纸的小贩也可以宣称自己“懂经济”,但他多半不会宣称自己“懂物理学”、“懂化学”。(大意如此,小弟看书往往不求甚解,只是图个热闹,另外这是多年前看的了,可能记忆也会有所偏差)。鉴于陈大在河里的影响力,在此把萨大请出来以壮声威,无非是想说明“懂经济”也存在一个程度的问题,即便是“懂经济”如陈大者,贸然宣称一个卖报纸的小贩不“懂经济”,小贩都未必会服气,更何况主席了。

再通俗一些“懂经济”和“懂炒股”差不多,实际上都是很虚、很玄的概念,如果仅以价值组和趋势组目前的实盘战绩,就武断的说“孤舟”比“陈大”更“懂炒股”,孤舟相比会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承让,承让!”(只是举个例子,绝无挑拨两位大牛的意思,如有冒犯,还请恕罪则各),而陈大也未必会服气(想我陈大炒股是有理论指导的,怎能就武断的说不“懂炒股”呢?),事实上从价值组每周的报告中可以看出,陈大主持的价值组在大盘跌了100步的时候,只跌了50步(当然也可能是只跌了10步,甚至涨了10步,市值是在不断波动的嘛),由此可以证明陈大是比大多数人更“懂炒股”的。从另外一个角度,在中国目前这个“比赌场都不如”的股市中,或许也正是因为陈大“懂炒股”,才导致了价值组目前暂时的被动局面。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价值投资,相信陈大“懂炒股”,坚定不移地相信价值组今后肯定会有好的表现!

说完了“懂经济”,再说说主席需要“懂多少经济”?主席是干嘛的?难道是用来搞经济研究,拿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还真没见过哪个国家的一把手拿到过诺贝尔经济学奖呢。主席有很多事情要做,他未必要自己多懂经济,假如当初他用好了陈大(陈云同志)等一批懂经济的干部,应该就和他自己懂经济的效果差不多了。

不可否认,主席在“大跃进”、“文革”期间的一些政策,确实曾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但这不应简单的归咎于主席不“懂经济”,对此问题我更倾向于“工作重心没有放在经济建设上”的说法,尤其是对文革期间的相关政策、做法。对于主席这样一个极富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伟人,他做事情未必是完全从经济的角度着眼,但是又能苛求谁总是经济的、理性的呢?经济学中架设的“经济人”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假设。

还得请出萨大(萨缪尔森大师),同样在萨大《经济学》的最初几页,举了一个例子:在印度,成群结队的牛徘徊在街头,捡拾着垃圾中的烂菜叶,一个所谓的经济学家可能会建议把这些牛杀掉用以贴补印度人本就不丰富的餐桌,但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家不会这样做。(打脸,又见打脸,而且是自己打自己的脸,难道在这里引用萨大举的这个例子是为了表明主席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家?不!萨大举这个例子是为了引出下面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在感性的世界里有着许多理性永远都无法理解的道理”),没有谁能始终保持理性、经济,所以请给主席这样一个富有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伟人多一点儿宽容吧,不要武断、苛刻的指责他不“懂经济”,即使把一个、两个甚至多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放在他的位置上,也未必比他干得更出色。

扯得更远一点儿,避免重蹈“大跃进”、“文革”的覆辙,需要做的不是苛求主席更懂经济,而是要建立一套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让陈大(陈云同志)等一批懂经济的专家型领导能对决策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小弟非认证会员,乐善,声望或积分不足,人微言轻,希望帖子能够顺利通过审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