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文论武之事实民主(一) -- 井底望天

共:💬299 🌺2834 🌵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年的矛盾和寄希望于80后

当年的矛盾,我感觉是十年改革得利者和失意者之间的第一次对决,而不是要不要继续改革。当时农村改革已经10年,社、队的集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失地农民等事情还没有;城市改革才开始,国营单位主要还是劳动责任制的阶段,江苏苏锡常一代私营企业刚刚冒头没几年。当时还没有下岗倒闭一说,也没有三座大山。改革成本,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对权力,井老大已经说了,就是改革红利,你要他推进改革,就要给他好处,官倒。另一方面对大众,体现为物价持续上涨,改革成本由全民承担。所谓继续改革,就是要持续打破大锅饭,也就是用权力推行不加限制的自由发展。

其实,不加限制的自由发展,到最后就是极端的两极分化。强势的一方会利用各种资源为加强自己,弱势的一方会失掉越来越多而沦落下去。而且,这个社会永远是少数强者统治绝大多数弱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是一个自然规律。可是当时却是没有多少人能预见到这一点,要是让现在下岗失地蚁族黑窑工包身工们重新选择,他们一定是情愿回到毛泽东时代的。

可惜人没有前后眼。大多数人都是要吃了苦头后,才知道当时丢掉的还是个好东西。就像人年轻的时候,都嫌父母烦,讨厌,唠叨,只有自己到了父母当时的年龄,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有多少人知道,70年代中期那些社论,什么“资产阶级当权派”、“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是什么意思?只有这么多年,看到身边发生的这些事情,你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所以像毛这种眼光看得很远的,很多时候他的做法不能为大多数人所理解,以至于脱离实际,也是很正常的。

官倒的事情,当时传的很凶,城市平民都知道几个段子。物价上涨是人人都感觉得到的。这个我觉得是当时的基本矛盾:改革阵痛由大众承担,改革红利由这么一小撮权贵拿,凭什么?

所以我觉得当时不是要不要改革。改革是个筐,无论向左转向右转都叫促进和深化改革,就像文革乱糟糟的各派都是拥护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样。群众也并不想过文革那种苦巴巴紧绷绷的日子,所以改革还是人心所向,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们不能答应的,是苦处由大众承担,好处由官老爷独得的这种状态。

当时的人们才从文革出来,一幅当家作主的模样。其实换到现在,你有个家,正常工作,管那么多干嘛呢?人家贪污腐败是人家有本事,你吃饱了撑的,操什么闲心啊?有本事你也去贪两个钱啊!可是当时的人不那么想啊,个个以为自己是大爷,还领导一切,真把自己当颗葱了。这事情就是这么起来的,也符合当时的思想状态。不过后来看看,当时的代价还是不大的,倒倒原材料,什么塑料,PVC,钢材,和现在动辄千万上亿相比,还真是小意思,那时候东北一个女的王守信,贪污了几十万,枪毙了,全国轰动。算当时的钱和现在相比差100倍,现在也就几千万。现在几千万想轰动全国可是难了,而且几百万的太多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过是物价涨了而已,这总比三座大山要好吧。嗨,当时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闹,闹你个头。

井老大寄希望于80后,我看也不太靠得住。80后长大后社会阶层的分化已经形成了,所谓有理想有抱负,就是在我爷爷我老爹的基础继续把差距拉大,人一旦有权有钱就一定会更主动地摆脱“束缚”,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老大不能指望任何人能自然而然地放弃到手的东西,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还是新世纪后什么的。

我贡献一招来维护社会稳定,无论我做什么,准能让大多数人保持寂寞无声。那就是再派唐僧到西天取经。据说印度人安贫知命,处在社会底层是我命不好,不怨谁,怨命。你高宅大院花天酒地,我也不羡慕,我每天喝两口水,吃点东西,就满足了。我整天就坐一破草席上,想些蛤蟆上树,鲤鱼投河这些事。如果咱引进印度的宗教,教化咱中土人士,那社会该多安定啊。谁还会去烦权力啊,财富啊这些俗事啊。

通宝推:李根,283号出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