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重新整理,弹道导弹打航母的可行性分析,欢迎指教! -- 陈王奋起

共:💬105 🌺11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中轨卫星的这段不太对

补充一下,上述长城的短板在于一万公里左右的卫星。他们很难实行全球覆盖。印象中GPS卫星就在这一高度,老美用了24颗外加11颗备用卫星才实行了全球覆盖,何况GPS卫星的任务要简单得多,无需精密的光学侦测和信号传递。中国航母打卫星的战略弱点也在这个地方,但如果把目光局限在东海和南海,这一缺点即不复存在,我们只要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目标区域的全覆盖,退一步讲,即使部分卫星被击毁,不能实现24小时的全覆盖也无关大局,航母本身毕竟是低速目标,在目标战区的存在是以月为单位的。

我估计你说“3颗卫星就可以实现目标区域的全覆盖”大概设想的是三颗彼此相差120度的极轨卫星吧?

要知道,极轨卫星是不可能总在同一经度上空飞行的,因为极轨卫星的轨道平面不会跟着地球自转。这次经过东海上空,下次再经过时就是12小时以后了。

要想保证东海上空至少有一颗极轨卫星,你必须还要有另外三颗极轨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与这三颗成九十度夹角。

但是即使如此,这也只是保证了地平线上至少有一颗星。对于通信卫星来说这就够了,但侦察卫星不同于通信卫星。侦察卫星需要对地面接近垂直观测,要“目不斜视”才能达到最高分辩率,因此侦察卫星的“视野”是很小的,只有飞到目标上空时才能看到目标。你在飞机上看地面,能看清的只是脚下不大的区域,远处地平线处就是白蒙蒙一片了。

雷达卫星视野可以比光学卫星大很多,但还是不能和通信卫星相比。

因此,要想对东海南海实现24小时连续卫星覆盖,需要的卫星数要比你设想的多得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