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简析中国历史各阶段商人社会地位-系列之1 -- 种植园土

共:💬5 🌺2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2.西周

商周之际是一场极为剧烈的变革(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武王伐纣胜利后,未能实际控制东方疆土。周制度的实际建立者是周公姬旦。周公把天子直辖区域(‘畿’)从丰镐周围800里(宗周)扩展到洛阳600里(成周);分封宗亲、家臣以及少量夏、殷遗族为各地诸侯;确立严密的宗法制度,由诸侯嫡长子(正妻长子)继承大宗,其余子孙为小宗,小宗为大宗家臣,但同时小宗也有家臣。这样就把基于贸易和武力的殷商制度转变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制度。故而孔子对周公推崇备至,乃至把不能梦见周公作为自己衰老的标志(‘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

这个说得有点抽象,更具体点解释周朝制度吧:

首先,天子搞个分封仪式(复杂的呢,在祖庙举行隆重的诸侯策命典礼,而后在东方建五色土祭坛,举行授土、授民典礼;简单的呢,周成王玩游戏,剪了一片桐叶给幼弟,也就封了一个大国),这时候从法理上,诸侯就既有领土又有臣民了。

但是,实际的土地、臣民在哪里呢?土地由土著(多数是东夷乡民)占着呢!臣民呢?有,但是不多,包括诸侯宗族、家臣、天子赐给的若干具备工商业技艺的殷商遗民。于是一批批拖家带口的移民向东方出发了。他们到了地方,先修一个土城,叫做‘国’,住在里面,自然被称作‘国人’。这时候国人就和土著乡民(称为‘野人’)谈经营权托管合同。合同谈拢了,诸侯就回去天子报政;谈不拢就打(这时候国人就要战战兢兢了),打完接着谈。当时齐国合同条款最切合老百姓实际,鲁国呢,则比较理想化、书生气一点,坚持若干细节条款不松口。所以史称,太公封齐,五月报政;伯禽封鲁,三年报政。当时就有人预测将来齐国GDP远超鲁国,并可能并购鲁国,后来果真如此。

在此之后呢,‘国人‘联手,统治‘野人’。诸侯及宗族、家臣负责行政管理、军事指挥,殷商遗民负责制造交易商品,野人缴纳农产品、提供劳役、购买商品。此时的工商业者具有很典型的‘服务内部’特征,且收入依赖于诸侯分配。所以,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虽高于‘野人’,但已不如商代远甚。

当时地广人稀,税负不重(井田制意味着农业税率在10%左右),‘国人’数量不多,‘野人’的劳役负担也不重,加上野人也的确需要‘国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诸侯国很快经济繁荣起来,人口也大大增加了。

因而,周的建立是世界上影响最深远的殖民过程之一,完全不亚于‘罗马化Romanization’对世界的影响。如果一定要做东西方之间做一个比较,那么殷商社会的性质有点类似‘迦太基’,而周就有点类似‘罗马’。

这个制度运转了约400年,这个期间贵族们享受温文好礼,欢宴郊游不断的快乐时光,直至西周的灭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