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货币理论简介1:新古典货币理论 -- wqnsihs

共:💬22 🌺9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货币理论简介2: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新古典货币理论在分析方法和逻辑结构上是截然不同的。

凯恩斯曾经是现金余额数量论信徒,在其《货币论》中,他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并没有完全脱离古典理论。但在后来出版的《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他放弃了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为常量的观点,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有重要影响。提出了流动性偏好的货币需求理论。

1、凯恩斯货币理论假设

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三个动机:

(1)、交易动机,实际就是货币的媒婆功能。

对个人来讲,收入的取得是定期的,而两次收入之间的日常花费是经常的持续的,所以个人必须经常保持一部分货币以作日常之用,即零花钱。

对企业来讲,其收支活动在时间上不可能保持一致,企业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以备日常之用,即流动资金。

所以凯恩斯的流动性理论的假定之一—交易动机,与古典货币数量论是一致的,都认为交易货币量与收入成比例。

(2)、谨慎动机,就是备用金。

产生于预防动机而对货币需求源于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用来预防不测的货币需求是凯恩斯的分析显著区别以古典分析之一。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首先是防止意外出现的支出,保障意外事故或可能出现的有利投资机会;其次是货币对未来债务偿付的保值作用,实际上是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看待。

凯恩斯认为,人们意愿持有的预防性货币余额的数量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他认为这些交易与收入的变动成比例的变动。因此人们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与他们的收入成比例。(3)、投机动机,其实就是随时准备博弈抓机会的资金,是出于投机动机即而持有货币。这实际是把货币作为一种资产来对待,预期利率的变动而变动货币持有量以谋求收益。因此利率是影响货币需求量的重要因素。

贮藏货币的资产一般包括两类:货币和证券。对于证券来讲,预期收益包括利息收入和预期资本利得。人们持有货币还是证券取决于两者之间的预期回报率。若预期利率上升,则证券价格预期下跌,从而得到负值资本利得,即资本损失,从而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证券贮藏财富。若预期利率下降,则证券价格预期上升,从而得到正值资本利得,即资本增值,从而人们愿意持有证券而非货币贮藏价值。由此可见,利率上升导致货币需求下降,货币需求同利率水平负向相关。

2、流动性偏好分析

流动性偏好就是在各种不同情况下以货币形式保存的其资产的数量。流动性偏好的程度可以用货币或用工资单位加以衡量。 流动性偏好理论方程式:

M=M1+M2=L1+L2

M1表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持有的货币数量,M2表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款数量。L1,L2是对应于M1,M2的两个流动性偏好函数,L1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Y, L2主要取决于利息率r 。

凯恩斯认为,M1和M2可以被认为当作“彼此独立无关的事物”。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满足正常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需要量主要取决于整个经济制度的一般活动和货币收入水平”,“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为满足投机动机而引起的对货币需求的总量却呈现出随着利息率的不断改变而继续做出改变的状态,就是说存在着一条具有连续性的曲线,该曲线能显示出满足投机的货币需求量的变动和债券或其他债务证券的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

当M增加时,M1和M2都有所增加,“新增加的现款(就新增加的M)在M1和M2之间的分配将取决于投资对利息率的降低所做出的反应,以及投入对投资的增加所做出的反应。由于Y部分取决于r,所以M一定量的改变必然使r具有足够程度的变动,以便使M1和M2所做出的改变总量等于M的上述定量的改变”

所以货币需求量变动会引起利率r的反向变动,从而影响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变动,进而会影响收入Y的变动。这意味着变动货币的供给量使利率这个杠杆对收入Y产生影响,这正是凯恩斯国家经济主义干预的必然逻辑结论。

从M=L1+L2来看,货币需求M取决于Y和r,即货币需求不仅与收入有关,而且还与利率有关,即M的变动与Y的变动水平正相关,与r负相关。

凯恩斯把利率作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关键因素 , 从而在其货币需求方程式中通过r影响货币需求,进而影响收入。

在凯恩斯的理论中 ,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以前,货币变动量增加,利率下降,用于投机性货币增加,从而增加收入,增加就业,不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变动。

所以凯恩斯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货币需求的变决定收入的实际变动,对实物经济产生实际的影响,货币经济和实际经济不再是分裂的,而是统一的。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较费雪,马歇尔的货币数量论大大前进了一步。

3、基本结论

按照前面定义,货币流通速度V=名义收入/货币量,再根据上述凯恩斯模型,V=Y/(L1+L2)。

通过实际的数字统计发现V在短期内是剧烈变动的。

所以根据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可以等到结论:货币流通速度并非常量,而与剧烈波动的利率正向相关。

实际就解释了下属现象:人们对正常利率水平预期的变动将导致货币需求的变动,从而使得货币流通速度也发生变动。

实际上述看法用来解释我们的内需不足是可以的。随着我养老,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几座大山越来越大,大家的谨慎动机增加,对预防性的货币需求增加,在收入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用于交易动机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减少,致使尽管国家连续几次降息,甚至加征20%得利息税,居民的储蓄存款还是高速增长。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下降,使企业的产品供给相对过剩,存货增加,不得不压缩生产,减少投资,造成投资不足。所以尽管央行的货币供给强度不减,但货币增加的不少部分被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所吸收,货币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4、凯恩斯其他基本观点

凯恩斯说:“我以为把经济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另一部分是货币理论,实在是错误的分法。我以为正确的分法应当是:一面关于一厂或一业之理论,研究如何把一特定量资源分配于各种用途,其报酬为如何等;另一面是适用于社会全体的产量论及就业论”

他认为前一种理论可以不考虑货币的特性,但是后一种理论就需要货币经济的全盘的理论。

这样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经济现实是货币和信用。而商品、劳务和劳动这些事物取决于货币的活动:货币供给、信用、利率和政府盈余或赤字。商品、劳务、生产、生产率、需求、就业、价格这一切全都是货币的、符号的经济中宏观经济事件的因变量。所以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价格、产出和就业的决定机制。

以萨伊定律为基础的古典模型中,货币是中性的,它不影响产出和就业。凯恩斯认为这种描述的经济与现实是不符的。在现实中并不是只要产出的边际效用超过就业的边际负效用,工人就被雇用。在现实的货币经济中,存在一种组织(或协调)上的失败阻止工人去从事生产活动,这种失败源于企业要求工人所生产的商品的销售收益要超过用于工人的工资成本。

5、流动性偏好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鲍莫尔—托宾模型和托宾均值—方差模型

在凯恩斯货币理论中,利率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同时,货币的各种不同替代物的各种不同证券具有不同风险,从而利率和风险成为人们货币需求所考虑的重要因素。

鲍莫尔—托宾模型研究的结论是:交易需求层面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

基本观点是:人们持有货币是有机会成本的,而持有货币的好处是避免了交易成本,持有证券是有交易成本的。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大于持有证券的交易成本,人们就愿意放弃一部分货币转而持有证券,以谋求利益。反之亦然。可见交易需求对货币也是敏感的,即交易需求与利率水平呈现负相关。

相关讨论的链接:

链接出处

链接出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