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宋朝并非积贫积弱 -- 温相

共:💬25 🌺3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足称贫,难辞弱名

如果要为宋的贫弱之名辩护的话,不妨先问宋朝的富庶原因何在。

《史记.滑稽列传》云: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本也。纤啬筋力指(农夫)筋骨瘦弱、耗尽力气,代之农业生产。无论有宋一朝的农业税比例如何之低,工商业如何之发达,都应看到中原王朝农业立国的根本。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封建社会,只有土地产出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奢谈工商业,后者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土地的产出。换句话说,工商业的产出依附于土地的产出,是农业生产的衍生。单单看工商业所创造的赋税而无视国家的经济结构,是没有意义的。

对比另一个维持较长的汉政权明王朝。明朝的强势——无论是军事上还是政治文化经济上——一直维持到中后期,期间财政最乐观的年景也远不如宋。但要看到,有明一朝运气不好,赶上小冰川期,农业生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这对农业立国的王朝来说绝对是噩梦。虽然自然环境的变迁不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但至少是重要影响因素。作物减产提前引爆了各种社会矛盾,并最终葬送了整个王朝。

另一个例子就是唐。武则天主政时期,不得不多次移居洛阳办公,原因是关中的粮食产量下滑严重,而蜀地运粮困难。政治重心的东移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这里不是想说明政治重心的东移导致了唐后期的一系列问题,而是说,土地产出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反观宋,两宋期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南方水稻高产区也较少受到影响,没有严重的自然灾害。这就保证了土地的产出及其衍生的工商业的活跃。终其一朝,“治生之本”未受威胁。表现就是农民起义始终没有大到动摇国本的程度。愚以为,这是宋朝富庶的根本原因,至少是重要原因。宋朝令异族垂涎的财富、众多的人口、发达的工商业乃至影响至今的市井文化,都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

再论其弱。

平心而论,缺乏长城庇护、缺乏战马而难以组织庞大的骑兵,确实构成了她的软肋,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虽不及唐朝前期近百年的拓边猛烈辉煌,但至少可圈可点。但帝国军事力量的急速衰败是不争的事实,拥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资源面对并不强大的敌人却乏善可陈,堂堂中原之国,把安宁寄托在异族的满足上,无论如何都称不上强大。

在冷兵器时代,由于各种原因组织纪律性几乎是军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令行禁止”的军队——比如岳家军——可以说无敌于天下,而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对训练有素的重装步兵时并无多少优势。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来源,是积极的训练。

在和平年代,军队难以保持战斗力。一方面是缺乏动力,再者腐败滋生。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军队训练的高昂成本,使得很多王朝在没有战争威胁的情况下不愿意积极训练军队。这个因素有多大影响呢?以明戚家军为例,戚家军并非常备军,士兵平时务农,定期训练,饷银约为打短工的水平(不过收入较之稳定些)。戚家军号称纪律严明,训练有素,阵脚移动时(类似我们军训时的分列式),每走20步(大约,如有误,请指出)就要整队一次!!然而就是这样的训练水平已经可以藐视倭寇了,对付兀良哈蒙古骑兵也绰绰有余。

宋朝的军队则有足够的条件完成相应的训练,他们不缺粮食,发达的手工业也为帝国军队提供了较其他王朝更优质却更便宜的装备。所以,虽然有前述软肋,但这并非不可以弥补。宋军连暮气沉沉的辽、迅速腐化的金的军队都搞不定,面对锐气十足有勇有谋并且灭金之后鸟枪换炮的的蒙古军队,楼主的假如一丁点儿可能性都没有。

当然,说得最多的就是宋朝军队的“体制问题”了。这个问题,不予赘述。

总之,宋这个影响深远的王朝拥有的资源可谓得天独厚,前朝自愧不如后代拍马难追,内忧不足伤国本,而竟亡于异族,几可与晋比肩。而晋的摊子,要远比宋难看。这样的王朝,说她窝囊,实在不算冤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