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水浒武力(8)?C绝顶超一流 -- 虎虎虎

共:💬55 🌺3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与虎兄话武力 -- 马战 步战 同步否?

我与虎兄在应如何理解水浒的步战、马战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看法分歧。

虎兄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这么两条(如果有误请虎兄纠正):

1 聊水浒应更重视“演义逻辑”,虽然现实逻辑也不可忽视。

2 “水浒中虽然没有明确交待马战步战的关系,但是在不经意间还是传达了一些微妙的信息,使我觉得好汉的马战步战武力有同步的现象(不是相等),而且差距甚小。”

我的看法:

虎兄的第1点,同意。只是我认为在步战马战问题上,水浒并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清晰明朗的“演义逻辑”。在演义逻辑缺省状态下,我自然会考虑现实逻辑。

所以归根结底,与虎兄的分歧在于第2点,即:究竟水浒关于步战马战问题有没有一个清晰明朗的演义逻辑 --- 马战步战武力同步?

首先我想举例说明一哈,什么样的情况下,多数人才会认为存在某种清晰明朗的“演义逻辑”。

大家都熟悉三国演义,在前三国部份,基本上,两军作战的主要方式是单挑斗将,而且只要一方单挑取胜,则该方局部战局就会得胜。典型的例子如关张之首战,刘关张与对方军力相差百倍,但关张斗将取胜,所以战局也获胜。再比如 华雄单搦十八路诸侯,想那十八路诸侯总军力达30万以上,超过汜水守军总数5倍以上,但诸侯一方却楞是不肯玩儿混战群殴 非要陪华雄玩儿单挑,以致一时让华雄逼得不敢出辕门。再比如刘备关羽 与 纪灵之战,还有长沙关黄对刀... 不胜枚举。

正是因为存在这么多明显与现实逻辑不相符的情节,所以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确信:确实存在这么一种有别于现实逻辑的”演义逻辑“,而且还相当清晰明朗。这种演义逻辑简单归纳一下就是:“两军交锋看单挑,单挑取胜就得胜。”

(当然这一逻辑不是没有反例,但总趋势、大趋势就是如此)

而一旦到了中三国和后三国,这种所谓的演义逻辑就越来越弱化和模糊,甚至许多战事基本就是以现实逻辑来叙述的。

通过这种前后对比,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感受到 前三国那种演义逻辑的强烈、清晰、真实的存在。

反观水浒中关于步战马战的问题,我们却很难从大量战例中捕捉到什么清晰明朗的规律或逻辑。

虎兄举了三个例子。我觉得这三个例子虽对虎兄观点构成一定支持,但似嫌强度不够,明显不如前三国那些战例对那个“演义逻辑”构成的支持力度。

先说智深那场。我以为,老鲁马战武力也相当可观,理由是:(1) 他曾与马战高手呼延战平;(2) 他是职业武官、西军悍将(因为小种尝言其父很关照此人,战事一起,还要用他),长期驻守边陲与党项人为敌,不可能不习马战。(这一点与武松有很大不同!)

虎兄也说老鲁步马俱佳,这一点我们没分歧。我们的分歧是,虎兄以老鲁步马俱佳为据,似乎要证明武松的马战也几乎与其步战水平一样高,而我却认为这种推测有点论据不足。很简单,武松此前的江湖生涯中,绝少有骑马作战的机会,也没那个迫切性和必要性。这一点石秀就比武松强,他从小就跟叔叔北地贩马,比武松有更多的机会与战马打交道。所以石秀也表现出一定的步马武力相近的现像来,但我们却不能以此来判定武松乃至所有梁山好汉都步马同步或相近。

第二个例子,三山打青州。原文并未交待武松曾与呼延单挑,虎兄依据原文中“交战三五次各无胜负”的交待并依据常理,推测说两人有过交锋,这个我可以认同。不过虎兄请想,二龙山三猛都来了,除第一天老鲁、杨志车轮战了一把呼延之外,这后面的三五天会怎么打?难道会让武松一人跟呼延拼三五天?

根据常理,必然是二龙山一方三猛轮流出马,而青州方只好由呼延一人连续应战。在这种情况下二龙山一方仍然占不到青州丝毫便宜,这难道不说明点问题吗?

想想说岳中岳飞遣岳云、张宪、严成方、何元庆 四将连日车轮大战陆文龙,最终仍然占不到便宜,以致要免战高悬。从这个战例中,我猜多数人都会感觉陆文龙比岳云略胜一筹,因为岳云其时正是少年气盛,这种打法对一个自负武艺高强的出生牛犊来说,多少是有点折辱尊严的。而岳云却始终没有主动提出要完全由自己一人单挑陆文龙,实际上多少默认了 陆文龙未必自己一人可敌 这个事实。

因此,从虎兄所举这个例子来看,二龙山三猛在充份休整、轮番出战的情况下,依然分毫奈何不得疲于奔命、孤身应战的呼延,这本身就说明呼延的马战武力略在三猛之上。

并非一定要打败你或者占你上风,才证明我比你强。还有其他方式可以证明这种差距,比如对第三人,再比如这种数将轮战一将仍然势均力敌的情况。

第三个是杨志的战例。虎兄知道的,那青面兽是武举科班出身,武学方面又是家学渊源,其武艺自然是马上步下非常全面的。而且整套水浒杨志一共就六场战例,步战、马战各占三场,其步战马战表现机会也是均等的(比老鲁均等)。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杨志的马上步下同步性相当好。但武松与杨志不同,他没中过武举,没做过职业武将,没有习学马战的机会和必要性,因此,从杨志步马同步,也无法推出武松步马相当或相近。

总体上,我认为武松马战比老鲁略逊一筹,至少经验意识就差了不少;而老鲁又比呼延稍逊半分。武松的马战能力或许与杨志相当。这个纯粹就是个感觉。但我觉得这个感觉比说武松马战等于呼延甚至林冲,来得更合理一些。

武松的步战确实极强。梁山唯一比武松强的也就是卢员外了。林冲的步战感觉不如武松攻击犀利。不过如果让林、武步斗的话,我以为只要两人足够谨慎持重,是很难分出高下的(更遑论分出胜负了),虽然武松的攻击可能略强。

再补两句。关于步战马战同步性。

我觉得最有把握的判定,还是依据人物在实战中所表现出的马战和步战能力。这方面,卢俊义、林冲、杨志和雷横拥有最为充份的表现(相对来说),其他如老鲁、石秀等虽表现侧重于步战,但马战也有一定表现。再就是燕顺、王英之伦了。

对于那些只有一方面实战表现而缺少另一方面表现的人物,我以为,较为稳妥、安全的判定方法是:判定另一方面较逊。当然,具体来说,逊到一个什么程度,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韩滔、单、魏等武举科班出身的人物,其所受技击训练是比较系统、全面而正规的,因此更有理由认为他们的步战本领与马战能力相差不太大。

关胜、呼延、秦明、花荣、彭杞等人,祖父辈或是名将或家学渊源(如关胜,虽然离奇,但我们也只好姑妄信之) 或至少也是职业军官,其本人又是朝廷武将或地方重将,因此他们的步战与马战能力差距也应较小。

孙立、栾廷玉、史进等人都得名师指点,应与那些武举们情况仿佛,步战能力也不会逊马战太多。

老鲁曾为西军悍将,马战武力应该相当强,但却未必能达到其步战水平,否则他何必弃马就步呢?从道理上是讲不太通的。

至于武松、石秀之伦,文中并未交待他们曾得名师指点,他们也不是职业军官,他们的武艺,我以为一部分是得于江湖上的高手,更多的还是自身的天赋异秉。不过马上武艺这个东东却主要是靠后天训练获得 (除非武松是羌胡血统,对马术无师自通)。石秀自幼就与战马打交道,所以日后表现出较强的马战能力,并不令人感到奇怪。武松与马打交道则主要是做了二龙山寨主之后的事了,这跟老鲁杨志在马背上折腾了20年以上的经验和功力恐怕都是不太好比的。就算武松本身武艺高出杨志一档,在马上却只能发挥出一部分来。所以我认为武松的马步能力差距可能是比较大的。

而既然一些主要人物的马步能力有差距,则我以为在搞武评时,对马战、步战分别搞个排名,更合理一些。

虎兄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表示是为了追求“全面和有趣”而牺牲了“严谨合理”。

其实,不妨先对马战步战分别搞一个排名,然后再将这两个排名合并起来弄一个大排名,这样似乎可以兼顾严谨合理和全面有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