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向阳院的故事 -- 沟长

共:💬11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向阳院的故事-吃饭成问题

那时候粮食是定量供应的,成人每月30斤,小孩好像是23斤?

而且是粗细搭配,我记得邯郸那时候是70%粗粮,30%细粮。

细粮就是大米、白面。粗粮是玉米面(我们叫棒子面)、高粱米。

像我们家这样人口多的,很少吃细粮的。

那时候面粉分75粉、85粉、富强粉,好像是精细程度的不同,最好的是富强粉吧?据说是麦麸去的比较彻底,蒸出馒头来很白的。

我们家就是买也只买75粉,蒸出馒头来黑乎乎的。

现在来看那是正宗的健康食品啊!

大米是肯定舍不得吃的。大米干饭?想都不要想!顶多就是偶尔的抓把米熬一锅稀饭,一家吃。

一般是要做成菜粥吃的,放油菜,盐,吃的时候碗里放一小块猪油。那可就是改善生活了呀!香啊!

人口多,粮食不够吃。就拿细粮换粗粮,数量上能多点。

那时候有搞投机倒把的,专门干换粮食这活,那可是我们这些穷人家的救星啊。

高粱米做干饭、稀饭都可以,棒子面蒸窝头、做棒子面粥。

棒子面粥在邯郸本地叫糊涂,就是这么个音。

蒸棒子面窝头要用烫面,就是用开水和面。做糊涂要先用凉水把棒子面和开,水烧开了下进去,注意别糊底就行了。

南方人来了一开始可不会做这东西,看本地人吃糊涂,也想吃,做呗!

结果水烧开了,把一碗棒子面往水里一倒...

奇怪!怎么都成疙瘩了?怎么不是糊涂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