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企往何处去? -- 秋末冬初

共:💬26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决定了国企的“适用范围”

绝不是说国企就没有一席之地,恰恰相反,在很多行业还无法离开国企的运作,但我们对国企的角色需要一个清晰定位。

国企怎么管,姑且认为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管理,一个是治理。管理的主要角色是国企老总,理论上还有国企董事。治理架构主要是国资委来主导。现在的问题是,国企老总、董事、国资委负责人的激励机制如何?现在看来,基本上是上级领导的监督,同僚竞争的压力,并没有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民群众的监督则远远不够。这样就无法确保正确而有效的激励机制,恐怕很难倡导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如果扯远一些,这个激励的难题同样适用于现在的各级政府官员。并不是说激励机制不足就会干坏事,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当事人的行为,带来各种先天不足。

我认为国企的优势在于资本和政策,而劣势在于企业家才能不易得到发挥。这决定了国企这种形态比较适合特定条件下的部分行业,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国民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

国企也不适合解决大量就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其资金、政策密集型的特点,不需要太多的人力。即便在政策上规定较高的待遇,由于这超出了劳动力市场的平均水平,国企也不愿意大量雇佣。实际上这一点我们在其他国家不难观察到,政府和政府资助的职位,往往待遇可观,但数量有限。这和就业市场上大量的相对低薪职位往往形成鲜明对比。

btw,93年以前,国企无论是利润,还是效率(例如全要素生产率),都比不过乡镇企业吧?当然,任何比较都有不完美的地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