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重访上海音乐厅 - 聆听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演出小记 (之一) -- 沐桩子

共:💬22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重访上海音乐厅 - 聆听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演出小记 (之一)

这是上海音乐厅整体搬移及重金修复后我第一次来听音乐会。

上海音乐厅是二十年代的老建筑。当初只是作为一个普通“戏院”设计的,因此对音乐厅所要求的特殊声学效果考虑得并不太多。解放后由于陈毅市长是个发烧友,曾下力气对音乐厅大规模修缮过,声学特性大大改善。在国内听过几个有名的音乐厅,象上海商城剧院(室内乐音效极好)、北京音乐厅、保利剧院、世纪剧院等,在管弦乐音场效果的全面性上倒真是很少能胜过这座老音乐厅的。然而其先天弱点仍然无法克服,一是舞台太窄太浅,双管编制的乐队正好,四管乐团就塞得密不透风了。87年在这里听贝九,就是拆了许多排的观众席,把舞台搭出来,才塞得下庞大的合唱队。二是隔音太差,有时外面延安路上的警车救护车的警笛声里面都能听见。某年听意大利青年管弦乐队的访问演出,正好碰上边上什么建筑在装修,乐曲中就夹杂了不时传来的冲击钻声、锤子声,好不煞风景。

这座厅堂从初中开始就是我经常光顾的胜地。那时我家住在上海东北角的一座大学的教工宿舍。从那里坐9路电车,再换18路电车,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就能到这座国内著名的音乐厅了。80年代上海号称是“四大乐团”,除了陈燮阳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外,还有曹鹏的上海乐团,王永吉的上海电影乐团,还有林友声的上海广播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厅是上海交响乐团的“主场”,因此在这里听的也绝大多数是上交的演出。我在初一那年加入了上海交响乐团组织的“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十三岁,恐怕是当时最年轻的会员了。成为这个会员有许多益处的,如有机会听到许多名家讲座,免费观摩排练,折扣票等等。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对音乐有一种风魔的热情,许许多多个周六下午和周日,我都会横穿上海市到上海交响乐团的排练厅看排练,或到上海音乐厅看彩排。那几年里来音乐厅看演出都是买的最廉价的全年学生套票,基本上很少有场次拉下过。那时候来访的著名外国乐团和演奏家还很少,但是只要有来的,我是基本上每场必到,其中就包括86年到访的大名鼎鼎的瑞士罗曼德乐团。(80年代后期开始迷上电子游戏,音乐就听得少了,惭愧,按下不表。)

回国来四年多了,听的音乐会还是个位数。虽然说现在对音乐已经不像十几年前那么风魔,但是平心而论,这仍是我为数众多的兴趣里最兴致勃勃的几件事之一。去上海大剧院听过几次音乐会,音响很好,但几次音乐会给我的体验却并不十分愉快。问题主要出在观众身上。很诧异怎么现在那么贵的音乐会票价,听众素质反倒大不如十多年前了。着装千奇百怪就不说了,最令人尴尬的莫过于乐章之间鼓掌,弄得指挥乐团都手足无措。而且是每节之间都有人鼓掌,听着着实令人胸闷不已。手机声音倒是基本没有,但仍然可以不时听见不加掩饰的咳嗽声和塑料袋的声音。妻子一语道破其中奥秘,十多年前虽价廉,听音乐会的都是自己掏腰包的真正的爱好者;而现在是大量的企业为了宣扬自己的企业形象包了一堆票拿去送礼的(而且包去的往往都是较好的位子),那自然是群贤毕至了。是故虽然近年来到访的优秀乐队和演奏家着实不少,我却很少巴巴地去买票。即使是去年小泽征尔携维也纳爱乐到访,我也没能提起兴致(当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被那两千块钱的票价吓着了)。

然而这次不同,这次是一定要来听的,因为这次来的是RNO(Russian National Orchestra)- 俄罗斯国立管弦乐团。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