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对飞天鸭的回答兼答河里基督教的传教士们 -- 方解石

共:💬414 🌺796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觉得你掌握材料的思路也有问题

个人觉得不能仅仅强调埃及的文明诞生之早。当然它有着它自己的优势,但是中国的文明不是你所说的那么困苦的。理由如下:

一、

埃及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剩余产品较之其他文明丰富得多!证据之一便是金字塔的修建。

这个问题我觉得很。。。你看没有看过discovery的复活节岛的故事?虽然留下了庞大的石柱,但是这些庞大的石柱并不代表当时的人生活的更好。

华夏文明当时没有多的剩余产品?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我们的建筑方式以及其他的并不是像西方那样,因此保留的不多而已。你有没有看过《诗经》?对那个时代的认识,我想这本书会给你很多了解。这本书里面有多少提到饥荒和颠沛流离的?有多少提到贫困的?

我记得我通读诗经并且分析了它们的内容,只有两篇是讲奴隶生活的,或者说是疑似奴隶生活的。讲困苦物质生活的很少,不是说没有。这和作者的阶级有关。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那个时代,并不是物质匮乏的。

举个例子吧。

国风·豳风

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豕幵>于公。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从这首诗歌里面你能看出来当时生活的困苦吗?即使到了今天,我们不还是一样要工作,要劳动然后挣钱养家糊口?

二:我最觉得不爽的是你第二个帖子里面这句:

您见多识广应该同样了解在整个封建时期,绝大多数时间里中国最广大的平民的生活水平仅仅维持在温饱线附近。

我也想问问你,你知不知道隋代的含嘉仓一个仓粮食有多少?你知不知道宋代的繁荣商业文明,知不知道水浒传里面有几个农民?不要光看课本,不要光看那些所谓的总结性的材料,要自己来思考。

即使是往上上溯到商周时期,那些青铜器玉器之类的耗用人力也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原材料多要经过部落间交换而来。

埃及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条件优渥得让人眼红:尼罗河定期泛滥,泥沙肥沃了两岸的土壤,粮食产量足以满足需求。所以人家才有财力让历代法老都有秦始皇级别的陵寝,也有足够多的剩余产品可以用来交换,因而贸易繁荣。

你说的这些固然部分是事实,但是其实还有一个更好的说法你没有提,那就是,据现代研究,建造金字塔的可能是自由民。而且还有一个问题你没有说,就是有人认为金字塔的石头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浇筑的。

http://4du.5d6d.com/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2450

我们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衡量下中国古代人的营养水平:

考古发掘的尸体的身高,可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从仰韶时期到后来,人类的身高足以说明他们营养良好。

http://hi.baidu.com/lovesue/blog/item/e5bfbb014eaf6f01738da51b.html

http://msn.ifeng.com/history/kaogu/201001/0113_5876_1508696.shtml

这后一个测算,样本比较小。但是将来将出土不少的骨骼。此外,我听我的姥爷说过,他见到过的清代的人(他的长辈们)身高普遍比他们高。

下面是从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里面摘的: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农业形态的官职体系。而纷扰的战国能为秦所统一,无疑的,它们也是幕后的重要功臣。

  旅游者从西安到骊山所看到黄褐色的土壤是黄土地带的东南边际。这土壤纤细有如面粉,令人设想几百万年前经过风力的转运,堆积在一个广大的地区。它的深度自50英尺到700英尺,它的下层可能是在冰河时期结束时受到极大的压力所粉碎而成。当初一部分土壤也可能被水力冲刷而沉淀于东部,又经过长期间的堆积,才聚成今日之深度。这种现象给中国历史的展开,有好几重影响:因为黄土之纤细,可以供原始的工具耕耘,如木制之犁及锄。周朝的开国,与推广农业互为表里,显然是得到这种土壤特性的裨益。于是在公元前1000年,中国社会即已在文化上表现出均匀一致。它的基层细胞的组织与小块耕地的操作结下不解缘,也表现出家族的团结。凡此都经过无数成文资料的证实,井非某一种资料强作此说。

而当时的农业已经懂得施肥的重要性。由此,中国的农业产量足以自给。因此造成人口迅速膨胀。具体数据你可以参考钱穆的《国史大纲》,虽然他的测算方法可能是有问题的。人口的膨胀,从另一个侧面可说明当时的生活条件之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