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对飞天鸭的回答兼答河里基督教的传教士们 -- 方解石

共:💬414 🌺796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农民也有“公”的传统

自秦以来,中国农村的土地制度其实一直是“公私结合”的。据温铁军调查,解放前在不少人地关系紧张的地方,村田、族田的比例高达50%以上--有的地方甚至70%以上 ,而“村田、族田”这类公田、准公田的收益分配,多少有点按需分配的意思,保证所有村民或者宗族成员有最低生活保障。 更不必说农田水利之类,更是非合作不能为。 象小岗村那样父子兄弟之间也打死不合作的,其实是非常少见的极品。

大跃进期间“一大二公",”共产风“的方式搞公社确实过头了--不排除有人故意搞过头要主席难看。后来退回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其实是建筑在中国农村传统村社基础上比较稳定的构架,对传统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毛时代,农田水利,农村教育和医疗的大规模发展,都与此关系很大--分田后,这几方面大多吃老本,倒退。

华国锋时代曾经有过对全国公社的普查,基本上是三三分:很不错的(比如大寨,张庄),有成绩也有问题的,问题很大的(比如小岗)各占1/3。 问题大的,大多是官僚主义严重,生产力底下造成恶性循环:出产太少,按需分配(所有人最低生活保障)后所剩无几,公分值太小,激励机制失灵。这部分农村,确实有改革的需要。 但后来全部以小岗为标准一分到底,更多是反毛的政治需要,而不是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我2007年在山西开一个关于农村合作社的会,遇到一位七十余岁的当年大队书记,说起当年被强迫分田还眼泪直流:当地几乎所有人都不愿意分,因为他们已经相当部分机械化,分田意味着重新回去扛锄头,但上级一定要他们分:工作组驻村三个月,他被抓去学习班关禁闭--具体如何他没多说,只说了“比文革还不讲道理”,尽管文革期间他也曾被戴过高帽子,绑去游街。最后还是分了,也难怪当地老百姓抱怨说“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还好,在他的坚持和领导下,村办企业没有分,也没有象长三角的许多队办、村办企业那样被化公为私(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做为管理者兼主要技术骨干,他要这样做太容易了),而是一直做为集体资产运营着,并承担了村里的所有税费-现在是没有农业税了,但90年代农业税费那么高的时候,他们村一直坚持不收一分钱农业税, 在我看来简直是奇迹。

分久必合,现在不少农民自发,政府也在引导搞农村合作社,但是,他说“人心散了,要再合起来,谈何容易?”

通宝推:huang,kmy1810,atene,suk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