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猃狁和匈奴,匈奴和黄帝,我的看法 -- bxdfhbh

共:💬9 🌺2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有几个问题想问:还望您不吝赐教

先生确实高明,但是有些问题我不太通,想问下

一、是如今的考古孑遗在人迹罕至的地方更多发现,可能不意味着那些地方是分布中心或者相对较多,因为考古遗存可能在人际稠密的地方,比如陕西、山西、河南、河北等地可能更容易遭到破坏或者损毁,不像内蒙等地那样人迹罕至,气候等条件都有利于保存。因此可能有人类遗迹但是没有保存下来。因此,以独立文化类型个别遗迹的发现地来代表这个文化的中心位置,是不是有一定的不妥?但是问题是,我们考古上,发现这些文化类型,往往要受到历史局限,经常同类文化遗址发现不了几个,是不是有这种情况呢?

二、如何来推断哪种文化由哪种发展而来?比如,不同时期的两种文化,有一些类似的器物,是否就能判断时间上靠后的是由前期发展而来的?这个是个很初级的问题,还望不吝赐教。

朱开沟文化 是 老虎山文化的一支。

老虎山文化另外一支南下进入中原,和中原龙山文化结合,形成中原龙山文化陶寺类型。

像这种,谁往哪里去,是怎么判断出来的呢?

三、南方的那些遗址,如河姆渡良渚啊什么的哪里去了呢?尤其像良渚那么大的一个带有国家性质的文化。我搜了下,什么李家崖、朱开沟等貌似没有多少玉质礼器的出土,如果他们是由红山发展而来的,那么红山可是以玉器著称的啊。玉器带有原始崇拜的目的,而原始崇拜理论上来说应该相对较为固定的。南方的良渚啊,北方的齐家文化等等,很多都是有大量玉质礼器的。这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他们祭祀方式、崇拜对象的相通性。虽然是不同的类型,但是是不是可以说他们的亲缘比较紧密呢?

此外:

那次摧毁中国大多数文化的那次大变化中打击甚大

这里的业外人士很多,什么摧毁中国大多数文化的打击呢?反正我是不太清楚,能否请您介绍下?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当时内蒙的文化类型是否是游牧文化的问题。

http://www.gucn.com/Info_MuseumCurio_Show.asp?Id=176

兴隆洼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玉器。兴隆洼文化与赵宝沟文化都是以农业为基础,但当时狩猎、畜牧业的比重也很大。到了红山文化基本是农业聚落,这一时期出土的小件铜器、小河沿文化陶器上的刻划图画字,反映了文明的曙光已在内蒙古东部草原上见到了端倪。

http://www.jkyzcy.com/detail.asp?id={604B0DCE-2F23-4F3C-BABC-D71FF182AB2F}&typeid=60

另外,貌似即使是朱开沟,也是由农业文明转过来的:

然而,公元2000年前后发生的西部干冷气候的东侵,使在广袤中国北方大地上生活繁衍的古代原始农业民族经历到严酷的自然灾难。但在这次逐渐恶化的自然环境面前,植根于传统农业经济基础上、以朱开沟文化为代表的人类集团,并没有像祖先那样简单地逐气候而迁徙,而是适时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及经济结构,社会经济由农转牧或半农半牧。

个人感觉到,朱开沟等地方的人,由于自然环境恶化,由农转牧,逐步形成与中原文化的隔阂,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丧失掉原来的祭祀、礼器等特征。这样说貌似有点不通,能否这样认为呢,就是他本身是一支独立的和中原有差别的农业文明,从红山等可以代表中原文化遗存的那些部落学到了农业,但是没有学习那些祭祀、礼器等东西,然后在气候转变中选择牧业,终于发展成为独立的民族。

http://tieba.baidu.com/f?kz=182169641

这里有个链接,提到过跟您相似的观点。看了后对您的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过那些上面的问题还是没有想通,烦请指教。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