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ZT:父亲的抗战故事——陈建军 -- 风卷残云

共:💬45 🌺6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ZT:父亲的抗战故事7——唐县山洞养伤的日子-下

  半个月过去了,陈连长的伤势确有好转,他现在不拄拐杖也能走一会儿路,可就是始终打听不到部队的下落。他一个人待在山洞里感到太孤单了,心里真不是滋味。白天,他走出山洞靠在石块上晒太阳,找个小木棍在地上练写字,以至把在部队里学会的千八百字写了无数遍,写烦了就到山谷四周去挖野菜,他每天挖的野菜够三四个人吃,累了就在野地里躺一会儿,看看蓝天上的白云,听听树丛里的鸟叫。这里太安静了,与他带兵打仗和对阵厮杀的情景相比真是两个世界。他多么希望部队赶快派人来把自己接回去呀!

  有一天,白村长整整一天没有到山洞里来,陈连长充饥是靠生吃自己挖的那些野菜。第二天一大早,他来到顺沟向下的那个小土包,忽然发现下面那片开阔地上撑起了数顶帐篷,大约一个小队的鬼子兵驻扎在那里,侧面山顶上已经有两个鬼子兵在站岗。他下意识地拔出了驳壳枪,将子弹顶上膛。他心想,不能在这里打,枪一响,肯定会给村里惹出麻烦,搞不好还会暴露白村长。他急忙回到山洞里,将用过的纱布和地上的烟灰等收拾干净,将被子、军装、水罐、木拐、药物等所有东西都藏在距山洞几十米外的石缝里,用杂草和石块封住口,让人看不出里面藏有东西。距石缝七八米上方有一个石拐角,后面可以躲藏两三个人。这拐角十分隐蔽,不到跟前根本发现不了。陈连长就躲在石拐角后面抽烟,心想,怪不得白村长昨天没来,原来鬼子已经进村了,可是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呢?白村长该不会暴露了吧!

  就在这时,小土包上传来一片嘈杂声。陈连长侧头一望,一群鬼子兵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逼着几个村民朝山洞这边走来。陈连长心想坏了!可能自己已经被发现。他屏住呼吸,收起烟袋,打开驳壳枪的保险,密切注视着鬼子的动向,随时准备拼了。鬼子押着村民走到山洞口前,人们说话声听得清清楚楚。在鬼子一片凶神恶煞呜里哇啦声后,只听见村民们异口同声地说着:“这山洞以前逃荒要饭的住过,很长时间已经没人住了。”听到这话,陈连长庆幸自己刚才果断迅速地转移了物品,消除了痕迹,没有留下任何引人怀疑的东西。他断定白村长和自己都没有暴露,他提醒自己一定要沉住气,别弄出动静来,连累了村民们。鬼子们一阵凶狠地吼叫后,东翻翻,西看看,甚至朝石拐角这边走过来观察了一番,没有发现任何可疑之处。躲在石拐角后面的陈连长心想,如果不是担心村民们受牵连,老子这把驳壳枪干掉你四五个鬼子没一点问题。他恨得牙咬得嘎嘣响。鬼子们在山洞前折腾了一阵子后,什么也没得到,他们一把火将山洞里的麦草点着,然后押着村民们向山下走去。山洞里火焰熊熊,黑烟滚滚,整个小山谷弥漫着一片烟熏味。

  鬼子们走了,山洞被烧了,白村长不知去向,陈连长躲过了这次搜查。这时他从紧张的气氛中缓过神来,肚子饿得叽里咕噜乱叫,想喝一口水也没有。他从石拐角后面走下来,在草丛里拔了几棵野菜塞进嘴里嚼起来,又苦又涩,无可奈何,但必须咽下去,要活命就得吃东西。他想,自己一定要活下来,一定要继续带兵打仗,和日本鬼子算这笔账!这时,天空乌云翻滚,接着电闪雷鸣,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小山谷里别处再没个避雨的地方,陈连长淋得浑身湿透,他不得不回到那个烟气弥漫的山洞里。

  就在这天深夜,沟口枪声大作,还夹杂着手榴弹的爆炸声,震得小山谷地动山摇。陈连长迅速赶到小土包观察,他发现两侧山上有人向鬼子的营地猛烈地攻击了一阵子,然后悄无声息地撤出了战斗。下面开阔地里驻扎的鬼子兵乱吼乱叫,各种轻重武器向两侧山上射击,枪弹在夜空中划出密密麻麻的弧线。凭多年的作战经验,陈连长断定这是游击队或民兵在对日军进行袭击后已经转移,鬼子此时的还击失去目标。他想,这次袭击毫无疑问地转移了敌人的注意力,实际起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心中形成。

  第二天下午,陈连长就近捋了些榆树叶子,大口大口地嚼碎咽进肚里,他又伏在地上喝了些石凹里的雨水,顿时觉得有了精神。他忍着伤痛攀上山顶,绕过山梁,沿着灌木草丛匍匐前进,向鬼子的哨位摸去。黄昏时分,他已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那两个鬼子哨兵,距离不过四五十米,完全在驳壳枪的有效射程之内。他在一片极为茂密的灌木丛里隐蔽下来,密切注视着鬼子哨兵的一举一动,等待动手的最有利时机。他知道,下手太早容易暴露自己,难以逃脱救援敌人的搜索和追踪,下手太晚视线不好,这会影响射击的命中率。他耐心地潜伏着,等待天空再暗淡一些。两个鬼子兵毫无察觉,更想不到死期临近。他们一会儿东张张西望望,一会儿交头接耳地说说话。就在这时,只听见“啪”的一声,一个鬼子哨兵应声倒下,另一个惊了一下立即卧倒,毫无目标地进行射击。陈连长清楚这家伙绝不可能发现自己,也不急于发射第二颗子弹,继续等待更好的时机。过了一会儿,那个活着的哨兵猛地扑向被击毙的鬼子,他死拉硬拽,想把尸体往山下拖。这时,陈连长打响了第二枪。只用了两发子弹,两个鬼子哨兵都被击毙。山下的鬼子听到枪声后,在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催促下拥向山上,迅速包围了哨位周围,毫无目标地胡乱打着枪。天已经完全黑了,陈连长躲在灌木丛里一动也不动。哨位四周到处都是灌木丛,鬼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现陈连长,他们也无法弄清子弹是从什么方向打过来的。几十个鬼子像无头苍蝇一样,叽里哇啦地乱喊了一阵子后,拖着两具尸体下山了。这天晚上,鬼子再也没有派兵在这里站岗放哨。这一夜陈连长也没有下山去,他觉得心里痛快极了,总算出了一口恶气。他仍然躲在灌木丛中,悠然自得地掏出烟袋锅,心满意足地抽起烟来,困了就靠着树桩打打盹。

  天亮了,山上的视线很好,山下的小村庄、村前的开阔地以及七八里外的村庄都看得清清楚楚。陈连长这时发现鬼子们收起了帐篷,集合列队后向村里走去。村里看不到一个人,空空荡荡的。鬼子们进村后就挨家挨户地放起火来。霎时,一个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陷入一片火海,家家户户的房梁被烧断,房顶塌陷下去。好端端的一个小山村立刻乌烟瘴气,惨不忍睹。鬼子们撒野烧毁了村庄后,扶着四五个伤兵,驮着六具尸体撤走了。陈连长心想,如果此刻我的七连在这里,这些小鬼子们一个也别想活着回去。

  其实,当地党政组织密切关注着陈连长的一举一动,当他从灌木丛里走出来时,白村长已经站在他面前:“陈连长真是好胆量,好枪法!”他一边跷着大拇指夸奖,一边搀扶着陈连长从一条更平坦更近的小路上回到山洞里。山洞已被打扫干净,铺上了新的麦草。白村长告诉说,鬼子进村后区委领导非常担心陈连长的处境,前天深夜带领游击队袭击了日军的哨兵和营地,打死打伤七八个鬼子,鬼子刚撤走,区长就派人送来一些小米、南瓜和土豆,还带来几粒消炎和治拉肚子的药片。组织上的关怀和照顾温暖着陈连长的心,他的孤独感随即烟消云散,他对深山养伤充满了信心。他大口大口地喝着白村长送来的小米稀粥,吃着又香又甜的土豆和南瓜。

  小山沟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陈连长依旧过着养伤的日子:换药、写字、挖野菜、晒太阳、看蓝天白云、听虫鸣鸟叫……这样的日子居然过了整整三个月。

  一天下午,陈连长正在山坡上挖野菜,看见白村长领着三位军人,牵着两匹马朝山洞这边走来,仔细一看是任教导员带着两名战士。陈连长和任教导员都看见了对方,他们赶忙走到一起,紧紧地拥抱着,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过了许久,任教导员面向白村长,说了许多感谢地方党政组织的话,掏出一把票币硬塞进白村长的怀里。他真的亲自来接陈连长了。他和陈连长互相诉说着三个月来的情况和变化。任教导员告诉陈连长,部队首长非常关心疏散养伤的同志,对陈连长这里的情况一清二楚。他说:“部队已经杀了猪宰了羊,准备慰劳归队的伤病员,分区和各部队首长都在三分区驻地等候着,要热热闹闹庆贺一下反‘扫荡’的胜利。”他拍了拍陈连长腰里别着的驳壳枪,“怎么样?听说我这支枪还有点功劳!”陈连长高兴地回应:“那当然了,教导员的枪嘛,总得有点准头儿!”跟前的同志都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

  陈连长又穿上了军装,他再一次拥抱了白村长后,由战士扶着他骑到马上,缓缓地向山坡下走去。真的要回部队了,他有许多感慨说不出来,养伤的日子让他刻骨铭心。他回头环顾着唐县深山中的这个小山谷,又一次把深情的目光投向那孔石山洞。

通宝推:闯江湖,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