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说陈经和南七的“技术圈” -- 达雅

共:💬66 🌺306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侦察兵的问题其实会自动解决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吧。

大概1991年前后,我在家折腾卫星接收机,C4波段的天线尺寸庞大,就想着如何缩小体积。翻阅了大量资料, 发现可以用高介电常数物质来做介质天线缩减尺寸, 而最高介电常数的要数硅酸盐陶瓷类物质, 往往上千, 可以把天线尺寸缩小到30分之1或更低。我特地花了500块钱去联机检索,这是1991年的500块啊。只有法国有一家公司在1990年有一项批准的介质天线专利。一时心潮澎湃, 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方向。

可是这些物质类似混凝土, 多孔特性, 最后的有效介电常数只有几十。真正的实用化,需要研究配方, 工艺等,这些少不了白金坩埚等;最后由于介质损耗还要考虑用天线阵的方法增强增益,要网络分析仪, 扫频仪等。 估计整个研发开销在最少在10万以上,而我根本负担不起,也不可能找到赞助者, 最后不得不黯然放弃这一想法。

10年后看到一家韩国公司在中国推销介质天线, 倒推回去, 起步未必比我更早。从我个人来说, 由于太穷没有钱开发新技术,从而浪费一个天大的良机; 从国家来说,由于没有一个机制能让社会集中资源形成有效突破,也是白白浪费了一个好机会。

但同样的情况放在现在,搜索技术空前发达,几分钟我就知道是不是有价值的突破, 业界状况等;几万几十万我也可以轻松拿出来;一旦有进展也可以找到投资人, 最后的市场很大一部分由中国人掌控,很容易渗透。项目失败的可能几乎没有。

因此, 在我看来,侦察兵的情况在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问题。以我们庞大的人口基数,2%的天才比例, 总数有2600万的天才。政府只要让每个天才完成高等教育,能有一台连上宽带的电脑, 专利申请上面对年轻学生或贫困者优惠。试问天下谁能匹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