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对毛泽东延安整风思路的一点思考 -- 温相

共:💬20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毛泽东的三十年和三个人(一)

毛泽东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七一年的三十年的复杂的政治史中和三个人结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虽说阶段不同,但是,目的和手段相同。这三个人的政治命运也随着毛泽东对他们的各自区分以及他们在各自历史时期所担负的责任而变化各异。他们分别是刘少奇、邓小平和林彪。

一九四二年到一九五二年这十年中是刘少奇的黄金十年,刘少奇是一个挺严肃的党务活动家,很多人把刘少奇看作是靠着所谓“吹嘘”毛泽东思想上来的投机分子,那是比较片面的。刘少奇在跟定毛泽东之前就已经跻身中共中央政治局,同时也是名噪一时的工人运动的首脑人物,更主要的是他自己通过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有别于周恩来的白区工作战略,而这个战略的形成过程中包涵着刘少奇个人的能力和胸怀。

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唯一的一位中共中央委员和党中央的关于刘少奇的错误决议唱了反调,她就是号称“陈大脚”的全总负责人陈少敏同志。这位口口声声要给刘少奇继续汇报工作不畏康生、林彪等人淫威的老资格领导干部第一次结识刘少奇的时候竟然因为刘少奇的批评和刘拍了桌子。刘少奇对河北等地的白区工作的指责虽说让张霖之等人不舒服,但是,敢于直接、大胆的指出刘少奇的不足还只有陈少敏一个人。而对于这位并非来自同一系统的陈少敏的回应,刘少奇并没有打击报复,相反按照陈少敏的指责做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纠正了自己的提法中的缺点。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刘少奇就是像毛泽东说的那种“既勇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同志,也敢于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左的同志。”具有一定政治家襟怀的优秀领导人之一,也惟其如此的才具才使得上升期的毛泽东选中了他作为自己政治上取得进一步成功的伙伴。

刘少奇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整理新四军,拔出王明的右倾影响,在南方的游击队武装基础上形成的革命武装中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权威,当刘少奇辗转回到延安时,毛泽东以下倾巢出动用最大的热情迎接刘少奇的仆仆风尘。一九四三年改组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一次把刘少奇的名字和毛泽东并列,成为中央三位主持日常工作的常委之一,而后取代毛朱王中的“王”(王稼祥)兼任总政治部主任,进而为人民军队中“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奠定思想基础。一九四五年举行的中共第七次全国党代表大会上,刘少奇一百多次的提及毛泽东及其思想,而最让毛泽东受益的除了新四军一事外,就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刘少奇所起的作用。

王实味说过:“毛主席整风的目的就是用正派人来整党内的不正派人。”什么是正派人,什么是不正派人,姑且不论,但是,一句党内,倒是让我们不由得联系到毛泽东延安整风的目的来。从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混乱不止,作为一个特别强调思想高度统一、行动高度统一、事权高度统一的革命斗争党来说,这实在是很危险的。一九三五年的遵义会议尽管补选毛泽东为常委,可是,毛泽东的权威还没有贯彻始终,毛泽东面誉王明为“昆仑上下来的神仙”则说明共产国际的政治书记处候补书记的威权并不在毛泽东之下,很受毛泽东欣赏的吴亮平在毛泽东授意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以后竟然因为“王明同志不同意“为由再度被贬。此外,来自军队的对毛泽东的响应远非后来可比。综合以上的情形,毛泽东需要一场思想到认识上的革命运动来洗刷以前人们大脑中的错误理解。整风也就是整党,而整党具体一点也就是整人,整什么人呢?整那些还没有站到正确路线上的人,整到什么程度呢?要看运动的深入状况而定。

(未完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