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西方建筑史学史读书笔记 1.兴起--德国 -- 藏猫猫

共:💬14 🌺20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5.十九世纪末英国三位重量级人物

5.十九世纪末英国三位重量级人物

Fergusson,Banister Fletcher与Lethaby

其实这一节,才是我读本书的主要缘由。Fergusson和Fletcher,都是最早的将东方纳入视野范围的学者。

东方的屋顶里我曾提到,Fergusson是第一个提出,中国建筑屋顶曲线是为了排水纳光功能的而设。他的这一观点直接被Fletcher接受袭用。这一观点,是西方学者对于东方屋顶诸多假说中最为靠谱的一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而Fletcher的那本教育了整个英语世界建筑学学生的《比较建筑史》里,那棵臭名昭著的“建筑之树”,也已经被我叨念了一次一次又一次了。

因此这一节来看看,他们的观点、地位、和影响

Fergusson:

在写作世界建筑史之前,Fergusson年轻时代曾经在印度加尔各达对印度建筑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研究了中国与日本。他的《印度与东方建筑史》以印度为主体,是书末最后一章,谈论中国,以及再版之时加入日本。

对于东方的深入研究,使他在之后论述世界建筑史的时候,新鲜的视角和观点,对于西方世界,产生强有力的冲击(遗憾的是,在他的《世界各国建筑史》中,并没有包含东亚与印度。使得虽然此书大获成功,同时虽然他对东方建筑有着相对正确的认识,他对东方的认识却并没有得到同样广泛的传播)。

受到印度和中亚的建筑之美的震撼后,Fergusson强调建筑形式的平等。他确信,没有任何一种比其他的形式更好的形式。

Fergusson提出的建筑的“真实”。他提出,根植于时代的建筑,才是真实的,因此古代和中世纪的建筑,是自然的和真诚的。而脱离了时代的社会根基,无论是古曲复兴,还是哥特复兴,其最好的结果,不过是一场化妆舞会。因此,包括文艺复兴在内,所有复兴古代的建筑的企图,无非是只能得到一个假古董(fake)。

此外,他宣言,中世纪的教堂(不要忘了它是“真实”的)是无名(anonymous)的建筑。建筑师的名字,是我们兴趣最少的问题。

插播一句解释,anonymous architecture,通常用来指称本土的、民间的建筑,也是今天建筑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主题。我更喜欢将它称作“人民的建筑”或“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待有空把它展开写写。

实际上,Fergusson提出的主张,正是东方建筑的特点:少有建筑师的名字流传,建筑是功能和结构“真实”的。而Fergusson在思想和方法上直接影响了Fletcher,后者的《比较建筑史》是整个英语世界最为流行的教材。

从这一点说,东方建筑的特点,为西方世界的建筑史研究,早早就已注入了影响。

Fletcher:

Fletcher(父子)的《比较建筑史》受到了Fergusson的直接影响。实际上更早,Fergusson著作的序言中,就曾提到过有志于写作一本类似的作品。

Fletcher著作的结构是,对于每一种类型的建筑,首先介绍地理、气候、信仰、社会政治、历史等基本影响;然后指出建筑特点;之后按照功能类形举例;最后是对于建筑主要结构(平面、墙、屋顶、门窗、柱、装饰等等)的对比性阐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Fletcher的著作的全称应该是《比较建筑史 for学生、工匠和业余爱好者》,建筑史学教育一直是贯其一生的关注点。所以《比较建筑史》应该说是一本相对平和稳重(虽然那棵树炸了一百年的锅...)的作品。

对它的批评认为它过于平和:“他的书反映了建筑历史思考的衰落。它罗列了气候、地理、宗教和历史,而对于头脑没有任何挑战。”

“建筑历史思考的衰落”,其实正是说明了建筑历史学的重点从建筑学(建筑理论的哲学思辨)向客观冷静的考古学的转向。

1901第四版中,首次使用线图的对比图,并出现了那棵代表了西方对东方的偏见的“建筑之树”。同时,加入了东方与美洲的建筑,而归于大标题“非历史性建筑”之下。Fletcher对于“非历史性建筑”的解释是,他认为,东方建筑,装饰主题占有主导性地位。这是历史性建筑与非历史性建筑的主要区别。

(在1961年,在弗莱彻建筑史的第17个版本中,“非历史性建筑”改题作“东方建筑”,“建筑之树”被取下。这是后话)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Lethaby:

19世纪末最有影响的建筑史学者。

新艺术运动的重要成员。

反对类型学style研究,反对表面层次的外观研究。

提倡基础性的建造工艺研究。

虽然Fergusson已经提出了反对style和假古董,但他的研究停留在表层。Lethaby考虑更深层的东西:theory of magic。

Lethaby认为过于理性的的观点“建筑发展的动力在于物质上的需求”不全面的。建筑发展的动力,还包括人类对奇迹的追求和控制自然的欲望。因此,他对于古代世界的宇宙哲学、宗教信仰、巫术等种种文化的关注强调。(还有志于写作一部“作为思想或观念的古代建筑史”,未果。)

他的历史研究,同时刺激推动了同时代的建筑设计中神秘主义、有机器官、符号学等等实践。

与Fergusson相同,他亦主张不应该去复制或模仿过去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建筑设计只有实现自我解放,才能使作品reasonable。

出于对他的理论的应用,他对东方的建筑保有浓厚兴趣,并深度思考东、西方的关系。但他对东方的关注限于拜占庭和近东。

他认为罗马和哥特建筑是由早期近东建筑的基督教建筑引发的强大影响的结果。

(今天认为罗马拱券技术是随着民族迁移从近东传入,是建筑史学定论。)

仍然与Fergusson相似,出于对于建筑“真实”的追求,对文艺兴复持有否定态度。文艺复兴是a style of boredom。

而更认同本质上是对力学问题的工程解决的哥特建筑。

这与欧洲盛行了近两个世纪的哥特复兴背景有一致性。

他的理性主义建筑历史观,与18世纪法国建筑史学家的建筑的纯粹性与结构性信条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18世纪的法国建筑史学,关注的仅仅是古典建筑。而Lethaby将这种观点扩展到了整个历史进程中。

-----

在Lethaby和新艺术运动的基础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更加激进的建筑历史观。

Eric Gill提出全新的技术与真实的建筑。

“以有来自工业时代以前的观念都应该被抛弃。几个世纪以来的古典传统应该置于身后”,“几个世纪以来,我们除了坐看建筑的外观变化以外一无所做。”

真正的建筑,应该直接地而明白地表达结构。

应该与这个技术时代的精神完全吻合。

理性走向极致,工业时代就要到来了。

关键词(Tags): #建筑史观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