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商榷】以后奥赛得奖不能保送了…… -- slyypp

共:💬30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现在的奥赛是个啥状况,

现在的奥赛是个啥状况,我已经很不清楚了,

我跟“我爱莫扎特”兄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现在回过头看,整个竞赛的体系大致如下:

出国参赛(4 or 6 人,不同学科不一样)

集训队(10余人到2、30人)

冬令营(百十来个,平均一个省3-6人,某些学科,某些大省强省可能更多一些,比如我那年的化学,北京去了7个,另外全国理科实验班等还有单独的名额)

每个省的一、二、三等奖(每个省的总数大约在30人左右,一等奖通常控制在参加冬令营的人数,其余的等差排列)

再往下的就算是竞赛爱好者吧………………

~~~~~~~~~~~~~~~~~~~

我们那个年代还没扩招呢,当年top2的在校生人数只有今天的三分之一,但即便如此,对于能够拿到省内二等奖以上的,通过高考考上北大和清华,基本上属于大概率事件(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当时这俩学校每一届大概招2000多个,平均一个省7、80个,两个学校加在一起就是150多了,而总共5个奥赛学科,二等奖以上的一共也不到一百个)。

所以,希望大家明白一点,真正的二等奖以上的学生,不是学生求学校,而是学校求学生。保送制度,其实得到好处的是大学,而那些在奥赛上花费了大量经历从而总分看起来不太漂亮的,也乐意因此省却高考的麻烦。

在某些报道里面,看到有人在省内做手脚,把某些人安插在一等奖以内,从而“混”到保送队伍中——这从技术上讲,应该是可能的。不过这样的学生并不是大学待见的那些,这背后的利益交换就是另一回事了。在我看来,现在这个规定,也许就是针对这种情况吧,把一等奖保送取消了,而再往上的冬令营、集训队并没有调整。

(我自己的胡乱猜想,如果有人愣是敢在一等奖里安插,那么他是断然不敢把这孩子往冬令营里送的,不然动作就太大了,保不齐会出什么事儿。)

此外,对于那些真正玩竞赛玩出来的,别以为不是牛人,全省一起考试,你考个前三十名给我看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