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最近看了几本自传类的书,谈谈感想。 -- 猫元帅

共:💬15 🌺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最近看了几本自传类的书,谈谈感想。

一本是日本摄影家荒木经惟的访谈集《写真的话》,另一本是英若诚的自传《水流云在》,还有就是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

三本自传,三个人,三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荒木经惟是日本人,1940年生于东京,1964年获得第一届太阳赏,渐渐的成为国际知名的摄影家。《写真的话》这本书是为了配合2005年在伦敦的回顾展而做。我看的这本是台湾出版,译者彭盈真。荒木经惟这个人,我以前根本不知道。因为我印象里,摄影这个东西最优秀的地方还是在欧美,尤其是人文类的题材,比之中国和日本这些地方实在是要领先太多。第一次知道这书,是在一个摄影网站上,吸引我的是《写真的话》这个书名。我觉得,相比教材类的东西,摄影师自己的文字可能更实在一些,于是就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点失望。荒木经惟的作品,无论题材、手法、后期技术,都很符合六七十年代的潮流,是很好的作品。而他这个人,看得出来是个不羁的家伙,经常做一些超出常规的事情。可是不羁的时间长了,难免有点做作。他早期的作品如《阿幸》系列、《银座街头女性》系列,都是比较典型的纪实风格。哪怕是后来的《TOKYO NUDE》时代,也是如此。但是再往后,到了“捆绑”时代,我觉得就有点装了。那些穿着和服、裸露胸部和阴部、被用“绳艺”捆绑起来的女人的照片,我很早以前见过,当时是作为色情图片来看的。现在知道了是荒木经惟的作品后,我突然觉得荒木的名声可能不是那么的实在。

这些东西在七八十年代的西方比较受欢迎,符合西方人对日本的想象。正如现在中国那些穿着京剧服装、裸露身体的作品一样,都是符合西方人的感受。我觉得这些东西实在没有什么艺术价值。这些照片本身并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被称为艺术的,仅仅是一张张照片而已,甚至还不如他用POLA拍的那些东西有意思。

当然荒木经惟不是没有实力的人,但是一个人如果装习惯了,是很难回头的。

跑题了,说回这本书。

这本书是荒木经惟以第一人称写的,配上照片解读当时的拍摄心理状态。但实际上更接近于照片说明。说到的大部分是时间、地点、在哪本摄影集里之类的东西,能得到的信息很少。由于荒木经惟这个人比较不羁,所以文字比较口语化,经常出现如“啊哈哈哈”“喔”“干得好呀!”这样的词,读起来倒是挺有乐趣,也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作者的性格。

本书的翻译其实是很好的,但是日文译成中文,有时候语气语法上面总有一些怪怪的感觉。最明显的就是句末常常有“这个在美国是不能出版的吧”“预计今后会有新的冲突吧”这类语气词,使得整个句子既不像陈述又不像反问,读起来感觉很怪。所以报上的文章一看就是日本的。这本书也不例外,不过对于阅读没有什么影响。

总之,这是一本有时间可以读的书。我把他归为“厕所休闲读物”类。

黑泽明的《蛤蟆的油》

“蛤蟆的油”来源于一个日本传说,说是一只蛤蟆奇丑无比,把它放在镜子前,蛤蟆看到自己的臭样子,就会吓出一身油。这种油,是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黑泽明用这个传说来比喻晚年回顾自己一生的感觉。

黑泽明是谁,不用介绍了,就说这本书吧。

这本书是国内出版,译者李正伦。首先的感觉,这本书日本味儿很淡,不知道是原书的文字如此还是译者进行了修正(对比荒木经惟那本书)。全书用现在流行的小段落排版,每一段很短。不知道原书是不是这样的风格,我觉得是。

《蛤蟆的油》从黑泽明小时候写起,一直写到拍完《罗生门》为止。整本书给我的感觉,作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考虑问题的角度、思维的方法都与那些科学家、经济学家有很大的不同。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感性和理性的区别。比如法拉第和歌德,莱特兄弟和尼采,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完全不同,其差别甚至大于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写这本书的时候,黑泽明六十八岁,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老艺术家在茶余饭后说说自己的经历。平实得很,毫无修饰与自傲。对比六十五岁的荒木经惟,很容易就看出两者心态上的不同。

黑泽明这本自传的另一个优点,就是没有大段的说教。而你看完之后,却发现所有的道理其实都已经讲出来了,就隐藏在那些平实无华的语言和事情里。现在“大师”这个词似乎贬义多一些,但是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真正的大师,黑泽明就是其中之一。

老不写东西,手都生了。

关键词(Tags): #荒木经惟#黑泽明#英若诚#自传通宝推:本嘉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