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国内职业教育的一些现象。 -- 坐言起行

共:💬35 🌺23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补贴已经实行有几年了。您听说的每学期1700

应该是有误。如果是国家拨款的话,应该是每年补贴1500元。这个补贴是全国性的。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很多年前就已经100%市场化的产业,其中颇有一些做得很大的。比如江西,像蓝天、中山这些民办的职教学校,在校生早已突破万人。这是个很惊人的数字。更早些时候,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在校生也不过万余人而已。

职业教育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首先是生源实在太差。

我在另一个帖子里讲过,中国的教育更像是淘汰机制而非育人机制。这直接导致了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小学和初中几乎等于没上,因为他们不是老师培养的对象,早早地就被学校抛弃了。于是,任谁能想象,一个拿到初中毕业证、却连电压/电阻的单位都讲不清楚的孩子,如何去学习电路、电工?于是更大的杯具发生了——在经过了三年或者两年的学习之后,这些怀揣电子、电工、电X中专文凭的准知识分子们,却似乎永远也搞不清楚伏特、安培、欧姆是什么东东。而那些拿到大专(高职)文凭的师兄师姐们,或许大概知道伏特之于电压、安培之于电流的关系,但是更高深的学问,比如欧姆定律是神马东东,很多大专生也要破费一番思量。

我之所以拿电子电工电X来举例,是因为这个专业的基础是初中物理。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即使中职三年什么都没有学,也不至于在“电”的问题上一问三不知。而那些和初中知识交集更小的专业,比如楼主提到的模具、数控机床以及计算机建筑电焊等等,那是更大更大的杯具。中职孩子们对这些专业的了解,甚至都不如我对探月工程的了解(我是文科生)。

其次是校方的急功近利。

如我开头所讲,职教早已100%市场化。那么利润就是学校最关心的问题。商家有言,“货不停留利自生”;财务常识告诉我们,资金周转速度于企业至关重要。于是,“快进快出”成了事实上的办学指导方针之一。三年/二年的学制那是神话,能让学生在学校里呆满一年的,就算是名校派头。很多中职,在把学生招进来之后,经过三五个月短期培训之后,就推向就业市场。然后继续招下一届新生。而且,虽然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缺斤短两严重,但是3年的学杂费和国家每年的补贴,学校还是照拿不误的:)至于其他的,比如教学质量啊、素质教育啊,基本都无从谈起了。说到底,这些孩子只是商品而已。

第三——这一条和前两条是有因果关系的。这就是国内的产业结构问题。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10余年里,欧美日韩港台的三资工厂,莫不是各级政府眼里的宝贝疙瘩,这不仅仅是GDP暴增之法宝,也是解决中低端人群就业的主力军(民营内资企业也解决了很多就业,但那些比三资工厂更加糟糕,不提也罢)。这类企业的共性,就是就业岗位技术含量低,说得直白一些,只要人不傻,就能胜任。于是,职教体系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了去处;而职教体系发现自己生产的不合格产品居然大受欢迎,那就更加把赚钱作为第一要务了。

从宏观上看,都说市场上这里缺钳工车工、那里缺数控机床高手,其实很多时候只是媒体的一面之词,造造噱头罢了。如果市场上真的有那么多年薪X万和XX万的X工岗位缺口,您放心,不要媒体忽悠,自然会有海量的人财物打破头向这个方向集中。

于是,一个我认为的、最大的隐忧就出来了——这些孩子,进入城市,经受工业化的组织和训练,成为了准工人阶级;但是,他们并没有产业工人的技能,也就是没有谋生技能;而且,他们也完全不具有农业生产的能力。那么,中国国内未来最大的不安定因素在哪里?未必就是在三农,很有可能在这些85/90后身上。广东的治安乱像其实已经折射出这一点。广东的“双抢”以及诈骗工作,之所以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全国范围内一枝独秀,谁敢说,这和广东存在大量经受过工业化组织和训练的底层人群没有关系呢?

先写这么多吧,有时间再多些一点。

通宝推:aokrayd,iwgl,方解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