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宋代的次贷危机——青苗法 -- forger

共:💬18 🌺90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宋代的次贷危机——青苗法

宋代的次贷危机——青苗法

宋代是个很有意思的时代,而资治通鉴也是本很不错的书,里面虽然很多东西都是专业洗地的,但是从这些洗地文中,我们也还是可以找出历史的真相的。

PS,如果只能看注释版的白话书,还不如不看,翻译的人自己水平低的话,里面太多东西,都会因此而消失,难道大家小学到中学没学古文吗?

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但结果是失败的,而且它的失败给王带来的损失是很大的,如果我们回头看青苗法,就会觉得它和美国的次贷危机有着惊人的相似。如果读完史书,还看不出来这两点的类似,那就没啥可说的了。

历史是一面镜子,现在发生的事情,多半能在其中找到对应的,而看到这些对应体日后如何变化,对现在和不远的将来会发生的事情,也就有了七八成的把握。

青苗法规定,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借钱给农民,然后秋收后归还,所收取的利息,比正常市场的利率要低。按理说,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农民的利息支出,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那么,这么好的一个政策为啥失败了呢?

首先,之前的利率高低,是市场决定的,代表了借贷的风险高低,利率高,其实说明的是借贷的风险高,而不仅仅是放贷人的贪心。

其次,青苗法给了政府官员一个介入经济的理由,这样,就可以打着执行政府政策的幌子,为自己谋利。把钱借给不需要借钱的地主,无疑风险会很小,而政府还要收取利息,无疑是对地主的另外一种掠夺,官员们自然多了更多的中饱私囊的机会,如此一来,对于中产和地主来说,莫名的就要多了一大笔利息开支,自然会受到坚决地抵制。

把钱借给本来无法借到钱的穷人,然后被穷人消费掉,在短时间内,肯定会因为穷人的消费而带来市场的繁荣,但是,一旦穷人吃光了贷款赖账的时候,那么,财政支出的贷款,就需要财政来补窟窿,而方式莫过于向有产者多多收税,或者说横征暴敛,那么对于有产者来说,就是割了自己的肉喂狗,当然相当的不爽。

等到后面,蔡京上台,发现这样直接掠夺反弹太大,他干啥呢,很简单,搞通货膨胀,造当十的大钱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伯南克的老师是谁?蔡京应该算一个吧。)通胀之下,因为穷人赖账产生的窟窿就很容易补上,但是对于有产者来说,意味着各种成本的增加,或者就是直接的生活水平下降,最惨的就是拿固定工资的阶层,比如基层公务员。

总之,次贷和青苗法,都是靠把钱借给还不起钱的穷人,并依靠穷人拿了钱之后的消费或者投资来达到短期刺激经济的目的,而在穷人赖账之后,这个政策必然要有产者出来买单,而买单的最隐蔽方式就是搞通货膨胀,格林斯潘搞次贷,然后伯南克增加货币投放,而这个,一千多年前,也是王安石搞青苗法,蔡京来搞当十大钱的。

想研究现在的经济走向,应该多看历史,现代人作局的本事,并不比古人高。

PS,那些看了《西宋》几页就开骂的,宋史你们知道多少呀,历史课本上那点东西……制造脑残用的好不好,多看看书,或者吃点药再出来,你们就不会骂了。

历史上的细节,真像,需要看很多史书才能互相比较出来,古代人不是像电视里那样,唐宋的人就用银子,就用银票的好不,别以为连续剧里面的就是历史。不一样,那就对了。

关键词(Tags): #满遗西西河理事长(云无心而出岫)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