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转帖】瞎侃反通货膨胀:1、引子 -- wqnsihs

共:💬735 🌺4447 🌵1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炒作玉米的比较说明问题!

炒作玉米的比较说明问题!国储粮抛出差不多2亿吨,交割的也有半数,人家怎么考虑的?

搜了下资料,似乎有点相信连续7年增产了,统计局的表表明,96、98、99年产量比07年还高,奇怪恢复这么慢!

喜欢数据那就看看笑话——

2000-2009单产才增长315公斤/公顷(每亩才21公斤)

早就“增肥低增产”了,1/5耕地面积重污染,有1000公斤亩产能力的才占6.09%

http://www.agridata.cn/ch_NewsFrm/newsOne_nykj.asp?id=4463

至于耕地面积,国土资源部公布数字2008年才18.2574亿亩,这两年难道增加了?

2000年还有19.2365亿亩,2005年只剩下18.31亿亩了,2005-2008才减少这么点,我个人表示怀疑!

http://news.sina.com.cn/c/2009-06-30/143318123958.shtml

按照公布数字,哪怕每亩地都增长21公斤亩产量,也补不上1亿亩产量缺口并且连续七年增长!

下面是别处一点数据和回复

单位:千顷

年份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棉花播种面积 油料播种面积 糖料播种面积 蔬菜播种面积

2001年 106,080 4,810 14,631 1,654 16,402

2002年 103,891 4,184 14,766 1,872 17,353

2003年 99,410 5,111 14,990 1,657 17,954

2004年 101,606 5,693 14,431 1,568 17,560

2005年 104,278 5,062 14,318 1,564 17,721

2006年 104,958 5,816 11,738 1,567 16,639

2007年 105,638 5,926 11,316 1,802 17,329

2008年 106,793 5,754 12,825 1,990 17,876

2009年 108,990 4,950 13,650 1,880 18,410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http://www.moa.gov.cn/tjsj/pages/hgtb_gnyss_%E5%86%9C%E4%BD%9C%E7%89%A9%E6%92%AD%E7%A7%8D%E9%9D%A2%E7%A7%AF%EF%BC%88%E5%B9%B4%E5%BA%A6%EF%BC%89.html

你把2009年种植面积加起来算算是多少亿亩!有这么多还用制定耕地红线吗?

另外按照你给的连接

http://www.farmer.com.cn/szb/nmrb/1b/201011/t20101111_592867.htm

关于水稻,“2009年全国水稻亩产达到438.6公斤,比2004年提高了17.9公斤”,能弥补耕地减少缺口吗?

关于玉米

http://www.farmer.com.cn/szb/nmrb/1b/201011/t20101111_592868.htm

“最近10年,我国玉米单产从320公斤增长到了370公斤”,这是10年不是7年数据,10年耕地至少减少1亿亩!

关于小麦

http://www.farmer.com.cn/szb/nmrb/1b/201011/t20101111_592869.htm

“中国是世界上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国家之一,近几年的面积稳定在3.5亿亩左右,2009年单产为316.53公斤,单产、总产远远高于其它种植大国。”可惜没给出历年单产!

还有耕地的统计,比较有意思!

附录:关于耕地普查新增5.26亿亩有无实际意义的讨论  

截止1996年10月末的土地普查,全国耕地增加了5.26亿亩,增幅高达36.92%。2001年8月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公布的“第5号: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主要数据成果的公报”中表明:所增加的5.26亿亩“主要是耕地面积数据的计量单位和统计口径标准化了,数据准确了,实际耕地并没有增加”,即对耕地的概念和口径范围也实行了统一标准,包括了北方宽二米、南方宽一米以下的沟、渠、路、田梗面积。笔者认为:此次增加对于粮食及其它农作物的产量缺乏实际意义,其理由是:

一是统计口径。北方宽二米、南方宽一米以下的沟、渠、路、田梗,是农业生产的必备设施。普查前不能种庄稼,普查后仍不能种庄稼。随着农机化的普及和灌溉面积的增加,这方面的面积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二是计量单位。公报解释:“以国际和国内标准的公顷和市亩普查,统一了各地在耕地面积计量中普遍使用但标准不同的习惯亩 ”。如果计量单位发生了变化,那么决定作物单产的”播种面积”必然随之变化。但是比较普查前、后的《中国统计年鉴》,均未见“播种面积”因“耕地面积”增加36.92%而大幅度增加,如表1。

表2 1995,1999,2001,2008年统计年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比较表 单位:亿亩  

1995年鉴  

1999年鉴  

2001年鉴  

2008年年鉴  

年份  

播种总面积  

年份  

播种总面积  

年份  

播种总面积  

年份  

播种总面积  

1990  

22.254  

1990  

22.254  

1990  

22.254  

1990  

22.254  

1991  

22.438  

1991  

22.438  

1991  

22.438  

1991  

22.438  

1992  

22.351  

1992  

22.351  

1992  

22.351  

1992  

22.351  

1993  

22.161  

1993  

22.161  

1993  

22.161  

1993  

22.161  

1994  

22.236  

1994  

22.236  

1994  

22.236  

1994  

22.236  

   

   

1995  

22.482  

1995  

22.482  

1995  

22.482  

   

   

1996  

22.857  

1996  

22.857  

1996  

22.857  

   

   

1997  

23.095  

1997  

23.095  

1997  

23.095  

   

   

1998  

23.356  

1998  

23.356  

1998  

23.356  

   

   

   

   

1999  

23.456  

1999  

23.456  

   

   

   

   

2000  

23.445  

2000  

23.445  

   

   

   

   

   

   

2001  

23.356  

   

   

   

   

   

   

2005  

23.323  

   

   

   

   

   

   

2006  

22.822  

   

   

   

   

   

   

2007  

23.020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本表已将“千公顷”换算成亿亩。

如果认为,过去使用的是“与标准亩不一致的习惯亩”,那么2001年普查结果公布后,应将此前“播种面积”调整为标准亩,才具有普查前、后的可比性。但由表2可见:2001、2008年的统计年鉴,并未对“1995和1999年鉴”所公布的“普查截止期前”1990-1996年的播种面积加以调整。而2008年的统计年鉴也未对 “2001年年鉴”公布的1997-2000年“播种面积” 加以调整。可见,普查结果公布后对“播种面积”的数据处理,仍以“普查前耕地面积的口径”为基础处理的。

三是根据播种面积计算的粮食单产也应有可比性。但各年粮食单产也以普查前、后一致的“播种面积”,而不是大幅度增加的耕地面积计算的。

四是复种指数,即同一地块全年平均茬数,等于播种面积除以耕地面积。1990-1995按原耕地口径计算为1.55-1.58,1996年按新口径计算猛降至1.17,这样快速地、大幅度地变动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南方每年2熟以上,北方至少1熟,全国平均约为“1.5熟左右”更接近实际。

综上可见,全国耕地采用普查后的数字缺乏实际意义,从复种指数角度上看,采用普查后更接近实际,而采用普查后的数字容易因盲目乐观而导致的滥占耕地。

表1-1995-2008年粮食总产及人均占有量表 单位:万吨,万人  

年份  

粮食总产量   

人口   

人均占有公斤/年  

1995  

46662  

121121  

385.2  

1996  

50454  

122389  

412.2  

1997  

49417  

123626  

399.7  

1998  

51230  

124810  

410.5  

1999  

50839  

125786  

404.2  

2000  

46218  

126743  

364.7  

2001  

45264  

127627  

354.7  

2002  

45706  

128453  

355.8  

2003  

43070  

129227  

333.3  

2004  

46947  

129988  

361.2  

2005  

48402  

130756  

370.2  

2006  

49804  

131448  

378.9  

2007  

50160  

132129  

379.6  

2008  

52850  

132802  

398.0  

资料来源:相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9/201004/146274.html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