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 一个老新疆眼里的新疆:读西域 -- 从林法则

共:💬87 🌺136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哈密

哈密是新疆东端的桥头堡或者说是门户,从内地来的不论是汽车还是火车,这里是必经之地,就连新疆前往内地的飞机也都是从哈密的头顶飞过,可称之为是新疆、中国乃至世界的交通枢纽。这个交通枢纽已经存在了七千多年,据学者考证,在七千多年前,出产于新疆南部昆仑山下至今仍非常名贵的和田玉就已经通过“玉石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成为了皇家礼器或者饰品,而这条早已湮没在历史烽烟中的“玉石古道”和有着两千多年历史“丝绸之路”、还有今天的“欧亚大陆桥”,哈密都是必经之路,七千年的历史,何其久远。哈密地处交通要道已经几千年了,就连历史悠久的“丝绸之路”走到这里也分为了北道、中道和南道三条路,分别通往中亚乃至欧洲、中亚乃至中东、中亚乃至南亚。

哈密在内地人心中的名气很大,且大多都来自于大名鼎鼎的“哈密瓜”,其实,这是一个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历史谬误。真正的哈密瓜原产地在今天新疆吐鲁番地区的鄯善县,鄯善县在明清时期是中国西部藩王“哈密王”的领地。

历史传说:清中期,哈密王将属下鄯善县出产的美味甜瓜进贡给清廷皇上,皇上第一次吃到如此甜美的甜瓜,龙颜大喜,遂问手下大臣:“此瓜何名?何处而来?”无奈大臣们也不知道,有大臣知道此瓜为哈密王所贡,遂半真半假的大胆杜撰道:“此瓜乃西域哈密王所进贡之哈密瓜。”于是哈密瓜的美名由此传遍天下,殊不知真正的优质哈密瓜出产于鄯善。也正是这个原因,哈密要比哈密瓜的原产地鄯善县名气要大的多。

如今新疆的很多地方都出产哈密瓜,但新疆人自己吃哈密瓜是有讲究的,比方说选择南疆的吐鲁番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和北疆的五家渠地区、石河子地区出产的哈密瓜,其他地方的哈密瓜在新疆没有太大的销路和市场,只好输往内地销售。说来也是经济利益驱使,我曾在内地看到过甘肃、青海、陕西、内蒙等地出产所谓“哈密瓜”,毕竟是“李鬼”,一口就能尝的出来。

哈密地区的经济状况并不好,虽然这里是新疆的煤、铁、铜、石油、宝石等矿藏的富庶区,但由于水源奇缺而无法进行大规模开采,如今,当地就连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畜用水都非常紧张,所以当地人戏称自己是“坐在金山上要饭吃”。如今的哈密,除了有少数煤矿、石油工矿企业外,其他的由于水源的制约而暂时无法开发,其重点也只能发展旅游业、服务业,这真的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哈密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从远古时期就战火不断,这战火一直延续现代,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一九三五年,长征中的红军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被装备精良、兵力强劲的马步芳匪徒追杀的血雨腥风,直到进入了哈密才算是保留住了少量革命火种,如今哈密市北的“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就记载着这一段惨痛的历史 解放初期的“伊吾四十天保卫战”和清剿乌斯曼匪徒,战役何等惨烈,别的不说,就说当你进入哈密地区伊吾县城的时候,首先就可以看到路旁的山头上有一匹白马雕塑,这雕塑纪念的并不是西行圣僧玄奘的白马,而是当年“伊吾四十天保卫战”的时候,由于国民党部队的长期围困,伊吾县城关的城堡内断水,上百名解放军战士坚持其中,就是一匹白马每天深夜趁着夜色出城驮水,一直坚持到保卫战胜利,这白马的故事至今被当地人流传 哈密又是新疆最汉化的城市之一,由于地处新疆甘肃的交界地,从古到今,内地对此地的影响远远大于新疆其他地区,尤其是你听一听哈密人所说的土话,和甘肃酒泉地区的方言基本相同,就连当地少数民族学说的汉语也带着一股浓重的甘肃口音。而当地的汉人说起他的祖上,大多都可以追溯到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就连当地出土的官府文书、私人契约和墓志铭中都可以看到诸如“河北大名府张氏”、“陕西长安府诸葛氏”、“甘肃凉州刘氏”或者“河南洛阳府陈氏”这样的字眼,再看看这些文书的时间,最早的可以达到五代时期,历史真的很久远。 虽说相对新疆腹地来说,哈密受内地的影响较大,但哈密人仍然坚强的保留着我们新疆人的淳朴和豪爽,而这种淳朴和豪爽最让内地人感动的是,每当春夏交替的季节,兰新铁路常常被十几级的大风阻断或者被天山河谷的滔滔洪水冲毁,而此时哈密就成了数千或者数万内地旅客滞留之地。每当到了这个时候,哈密人不会像内地某些地方的人那样发“黑心财”、发“国难财”,哄抬物价、趁机敛财,他们会自发的组织起来给车站里的旅客们送饭菜、瓜果、开水、药品,有的只收成本费,而有的干脆就是免费。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就哈密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为而之,而是坚持了很多年,可以认为这就是哈密人的传统美德。记得新疆电视台的记者在采访一位哈密铁路退休女工的时候,这位女工憨厚的笑着说:“不就是一点饭菜么,能救一个人的命呢,为这个要高价,这黑心的事做不得!”每当长期阻隔的列车重新启动的时候,列车里的内地旅客们往往会感动的泪花纷飞,也常常会打出一个巨大的条幅——“哈密人民万岁

由东向西走过哈密,就进入了广袤的西域大地,看到哈密人,就知道新疆人是什么样的,固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有许多让人诟病的负面影响着这里,尽管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也会有垃圾,但我们从哈密人的作为中能够印证一句流传已久的俚语——社会主义在新疆。

通宝推:西伊,玉垒关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