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四代看我们的工业的赶超道路 -- 桃子甜

共:💬425 🌺168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英国人在印度建设了多少年?日本人在台湾建设了多少年?

他们都算是把这两块殖民地当成了自己的领土,而在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下了一定力气的。以台湾为例,到了上世纪30年代,日本人已经在这里铺设了铁路,建立了电力、化工、金属、纺织、矿产、食品加工等一系列工矿企业,并且大办学校以加强殖民教育。再以印度为例,截止到1947年,英国在印度修建的铁路总长度已经达到55000公里,而现在印度铁路的总里程也不过是63327公里。

即使如此,这两个国家和地区摆脱殖民统治后依然不能说是轻轻松松就实现了工业化。印度就不用提了,还是个工业化门槛上的国家。台湾在轻工业方面发展不错,但在重工业方面甚至不敢说比印度更强大。

重工业建设的成效全部可以于国防中反应出来,敢问台湾自己的军事工业实力如何?能自行设计建造什么坦克、什么舰艇、什么战机?

就算台湾只有那么点地方那么点人,印度总是个人口与国土面积大国吧?敢问印度的军事工业实力如何?能自行设计建造什么坦克、什么舰艇、什么战机?米格21已经装备了40年还不能完全仿制,一个LCA发展了28年还有无数技术难题等待解决。这就是当年没有得到好教师教授的悲剧。

再说一遍,重工业体系并不仅体现在具体的几个项目,几座工厂,还体现在有无建设这些项目的知识,能否持续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日本的大城市在二战时期被美国炸成一片废墟,也没有彻底消灭掉日本的重工业能力,因为相关的人才还在,只要有时间、金钱和资源,它们就能够被重建起来。

因此,苏联对我们最大的帮助也不是这几个项目和工厂,而是派出了大批各领域的专家,传授相关工艺和技术规范,提供了各种图纸与书籍,帮助我们建设大学里的相关学科和各种技校,手把手地让我们掌握了相关行业的技术标准。

到一九五九年,中国从苏联和东欧各国获得了4000多项技术资料。苏联提供的主要是冶炼、选矿、石油、机车制造和发电等建设工程的设计资料;制造水轮机、金属切削机床等的工艺图纸;生产优质钢材、真空仪器等工业产品的工艺资料。东欧各国提供的主要是工业、卫生、林业、农业等方面的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对提高中国工农业的技术水平和新产品的生产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在相互提供技术资料时,采取的是互相支援的优惠办法,不按专利对待,仅仅收取复制资料的成本费用。”

1963年7月14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论战复信中说,苏方帮助中国建设了198个工业企业和其他项目,向中国提供了1400多份大型企业的设计资料,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中国专家和工人。该信强调,当时还在对中国的88个工业企业和项目给予技术援助 。《苏中关系》一书指出,在10年多一点的时间里,苏联实际上无偿送给中国24000套科技资料,其中有1400个大型企业的设计图。

中国还从苏联得到了大量的科技书籍和期刊。仅在1951年中国就得到了苏联科学院、各共和国科学院和苏联其他各科学机构出版的32000册书刊。1952 年,苏联免费提供了近5000种书籍,其中许多列入了中国出版社的翻译和出版计划。同年,中国出版了756种、860万册苏联书籍的中文译本。在以后的几年里,苏联书籍以更大规模被翻译成中文并在中国出版。

通过援建项目的成套设备、工艺资料和其他技术资料,苏联直接向中国提供了重型机器设备、机床、量具刃具、动力设备、发电设备、矿山机械、采油设备、炼油设备、汽车、履带式拖拉机、仪表、轴承、开关、整流器、胶片、重型火炮、坦克、坦克发动机、米格喷气式战斗机、飞机发动机、火箭等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技术,以及合金钢、石油产品等加工技术。东欧国家仪表、无线电零件等产品设计和制造技术。另外,还通过科学技术合作和其他渠道向中国提供了机床、汽车、拖拉机、动力机械、铁路机车、电工器材、兵器等产品的设计或制造工艺资料。其中,大多数产品是中国过去没有的类型与规格,或者即使有,也很落后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