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四代看我们的工业的赶超道路 -- 桃子甜

共:💬425 🌺168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因为奴隶制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当雅各宾派上台以后,立即宣布废除奴隶贸易。这并不仅是出于平等自由博爱的革命理想,更重要的是法属殖民地几乎都被英国接管了。而当法国收复了许多殖民地以后,1802年立即又宣布恢复奴隶贸易。

同样的道理,英国在开垦美洲殖民地时需要大批黑奴,但是当美国独立以后,再为美国输送低廉的劳动力是否符合英国的利益呢?这也是19世纪初期英国的废奴态度开始坚决起来的幕后原因。

而19世纪初期到中期的美国是需要黑奴为他们种植棉花和其他农作物的,然而随着美国北方工业的逐步崛起,愈加需要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南方维护奴隶制的成本也相对上升,这就造成了这一制度最终被废除。

费诺阿尔泰亚(S.Fenoaltea,1984年)提出是由于“痛苦激励”使奴隶的劳动生产率高于自由农,这种“痛苦激励”只在努力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生产活动中具有比较优势,但在资本密集型和维护密集型的生产活动中是相对无效的。随着资本密集型和维护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要维持“痛苦激励”,需要越来越高的成本,当这种成本大于“痛苦激励”产生的效益时,奴隶制度的消亡就不可避免了。

  

1977年,巴泽尔(Barzel)在美国《法律和经济学报》上发表的论文,提出奴隶经济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在奴隶制下,奴隶在法权上属于奴隶主,是其主人财产的一部分。因此奴隶主可以全权支配奴隶的劳动并拿走全部产出。但是,为什么在历史上有一部分奴隶不但积累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而且最后居然还"买"下了自己,从而成为自由民呢?巴泽尔发现,奴隶是一种"主动的财产"(full-fledged property),不但会跑,而且事实上控制着他自己劳动努力的供给。奴隶主固然"有权"强制奴隶劳动,但由于奴隶的"主动财产"的特点,奴隶主要强制地调度奴隶的体力和劳动努力,即使支付极其高昂的"监控(supervision)和管制(policing)的成本",也不能尽如其意。为了节约奴隶制的运转费用,一部分奴隶主不但只好善待奴隶,而且只好实行定额制(quota),允许奴隶将超额部分归己,于是一些能干的奴隶因此拥有"自己的"私产,直到积累起足够的私家财富,最后有钱"赎买"自由身份。

  

从奴隶的自我赎买,即奴隶主有条件地解放个别奴隶开始,到最终国家将整个奴隶制度废除,推动这一过程的决定因素,是奴隶主的监督成本和国家的治安成本,其中尤以前者更为重要。尽管有法律的规定,过高的监督成本仍使得奴隶主在事实上无法对奴隶享有绝对的所有权,不得不给予奴隶一定的自主权,其中包括对奴隶一部分私有产权的承认,从而使得他们有了自我赎买的可能性。而随着获得自由的奴隶的不断增多,国家用来鉴别奴隶、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的治安成本不断增加,直到最终超过维持奴隶制所带来的收益,导致奴隶制被废除。

政治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应运而生的。不符合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情况的思想与乌托邦无异,是不会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的。因此在分析某种社会现象时,我更倾向于从经济层面上去寻找原因。

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你要看到他们在历史上靠着殖民财富发迹了上百年时间,靠着蒸汽机带来的工业革命而兴盛的大英帝国其实也不过才兴盛了百余年,自从一战后就已经衰落了。这证明大量的殖民财富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还是很有作用的。与西欧中心地带相连的国家还有许多,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还有埃及、利比亚等北非国家就不太发达,也算不上上流社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