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们的未来: 京都议定书 (Kyoto Treaty) 今天正式生效 -- 四月一日

共:💬16 🌺2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们的未来: 京都议定书 (Kyoto Treaty) 今天正式生效

"京都议定书 (Kyoto Treaty)" 北京时间今日下午一点钟正式生效.

协调了将近八年, 由全球141个国家共同签定的 "京都议定书 (Kyoto Treaty)" 于北京时间2005年2月16日下午一点钟正式生效. "京都议定书" 是针对温室效应的全球性环保公约, 要求各国限制废气排放量的国际协议, 限制工业化国家对二氧化碳, 甲烷等六种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排放量. 美中不足的是美国跟澳洲依然拒绝签署协议. (中国和印度也都没签, 不过第一波限制是针对经济已该发国家的.)

京都议定书 (Kyoto Treaty) 的由来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 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 特别是导致全球气候暖化的 "温室效应". 人类自从工业革命以来, 物质经济活动大量使用石化燃料, 直接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急速增加, 产生愈来愈明显的全球增温, 海平面上升及全球气候变迁加剧的现象, 对水资源, 农作物, 自然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等各层面造成日益明显的负面冲击. 为了抑制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 防制气候变迁, 联合国于1992年地球高峰会举办之时, 通过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针对 "人为温室气体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的宣示. 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三次缔约国大会, 通过具有约束效力的京都议定书 (Kyoto Protocol), 以规范工业国家未来的温室气体减量责任, 落实温室气体排放管制工作.

京都议定书 (Kyoto Treaty) 的主要内容

京都议定书的条文规范很多, 不再一一赘述. 主要的部份是2008到2012年间, 经济已开发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较1990年减少5.2%. 其中比较重要的部份为:

1. 减量时程与目标值: "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 (UNFCCC)" 之附件一国家 (指OECD中除墨西哥外的所有24个成员, 欧盟, 前苏联各共和国及前东欧共产国家, 合计37个成员) 及摩洛哥与列支敦斯登共39个国家, 将人为排放之六种温室气体换算为二氧化碳当量, 以1990年为比较基础, 平均削减值5.2%, 同时采用差异性削减目标之方式. 欧盟及东欧各国8%, 美国7%, 日本, 加拿大, 匈牙利, 波兰6%; 冰岛, 澳洲, 挪威则各增加 10%, 8%, 1%. 减量时程为2008至2012年, 并以此五年的平均值为准.

2. 六种温室气体中, CO 2, CH4, N2O管制基准年为1990年. HFCs, PFCs与SF6为1995年.

3. 提出 "京都机制": 包含 "清洁发展机制 (CDM)", 这是唯一跨越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由工业国对开发中国家进行技术及财务协助其温室气体减量计划之机制. "排放交易 (ET)" 以及共同执行 (JI).

4. 京都议定书生效条件为 (1) 经各国国内程序批准议定书国家达55国. (2) 批准京都议定书国家中, "附件一国家" 成员之1990年CO2排放量须至少占全体 "附件一国家" 成员1990年排放总量之55%. (3) 达成上述二条件后, 则议定书于其后第90天开始生效.

京都议定书 (Kyoto Treaty) 的坎坷之路

如同其它环保条约, 从规画到生效总是一波三折路途多艰, 这个针对全球温室效应问题的京都议定书也面临相同的处境. (所以才会拖到今年才实施). 由于京都议定书的主要管理目标是温室气体的排放, 但这个 "温室气体排放量" 几乎是 "能源消费量" 的代名词, 恰恰是物质济发展的结果. 给个数字来看, 2002年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美国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6.1%, 俄罗斯17.4%, 日本8.5%, 2002年时的欧盟24.2%, 其中德国7.4%, 英国4.3%, 法国2.7%, 另外排放大户还有加拿大3.3%, 澳洲2.1%以及波兰3%. 即使现在终于可以生效了, 能源消费量第一大户的美国还是拒绝接受. 美国单方面退出当然引起世界各国强烈反弹, 而美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法一向是善于律人疏于律己, 和欧洲国家的重视程度相去甚远.

京都议定书命运多桀的原因, 当然也在于经济和环保的难以兼顾所致. 限制了经济方便的石化能源, 替代性能源成本较高. 反正排放温室气体是全球一起承受的 (这和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污染都是在自家门前不同), 以国家自利主义来看, 选择自家经济利益而忽视全球环境是很容易理解的. 以美国为例, 这个一向自认为是世界领袖的国家, 每逢环境问题就闪闪躲躲的, 主要出发点也是美国自身利益. 美国对京都协议书作出反弹是在小布第一次当选就职二个月左右, 而小布一向被认为与石油业和军供产业 "关系良好". 他的理由很简单, 就是说这会 "重创美国经济, 导致数百万美国人民失业". 以言一出, 举世哗然. 另外小布也说道 "京都议定书是不公平的规范, 因为规范的对象是经济已开发国家, 未对开发中国家作限制." 结果是欧洲与亚洲国家大力抨击, 其中欧洲是最积极参与的地区, 亚洲则是开发中国家最多的地区. 中国亦指责美国此举是 "不负责任的做法".

有趣的是, 京都议定书一开始有考虑到国际分工的关系, 因此订有 "排放交易 (ET)" 的规定. 这个交易相当于国家间可以买卖 "污染权", 由想多使用污染能源的国家出价, 向低污染使用国购买其定额内的污染量. 由于京都议定书的精神在于控制全球总排放量, 并非硬性限制各国单方面的排放量, 因此容许污染权的自由交易. 也就是因为有这个方便, 所以不想配合环境保护的国家就堂而遑之的购买 "污染额度", 最后连 "二氧化碳期货" 都出现了.

未来......

事实上, 全球暖化可称得上是世界上共识最高的环境议题, 而京都议定书是针对这个议题的全球性环保公约. 但和环境问题一直纠缠不清的, 就是经济发展的轻重缓急. 在国家的政治体内, 水资源污染和土地污染都必须国家单位自行处理, 因为污染的对象就在自己家门内. 但是温室气体排放则不然, 这个污染是全球必须一同承受的.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多少并不清楚, 但知道的是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与日本相当, 2002年时为5.3百万桶. (美国当期为19.7百万桶), 位居世界第二或第三.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的能源需求愈来愈高, 相对的污染问题也必定会愈来愈严重. 作为世界地球村的一份子, 中国早晚有一天必须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 希望到那时候的中国能做得比现在的美国更好.

地球, 总是我们的家.

元宝推荐:Chieftai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