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文革中学生人数统计表看“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的谎 -- 天棒

共:💬715 🌺2233 🌵25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还是那句话,关键是实践的机会,而不是脱产学四年

试什么?当初调来搞原子弹导弹的大学生都不是核物理或航天专业的,因为当时中国大学里根本就没有这些专业。他们都是在做课题的同时开始学习理论的(他们自己翻译外国文献和书本),即在项目中学习理论。

所以搞航天和搞量子物理并不需要先完全脱产学习这些专业四年,这已经被这些人证明了。完全可以在做项目的同时进行理论学习。只要有课题就可以在研究中学习研究。

坦率地说,中国后来恢复高考也是把高考当敲门砖,恢复以前科举的功能(而非工业化的功能)。中国的工业和尖端科技在恢复高考后全面滑坡,主要原因就是课题被大量砍了,科研经费由文革后期的占财政收入2%以上,迅速跌落至0。6%左右。很多技术员被迫去做诸如卖茶蛋之类的工作。

我相信至少在绝大部分领域,在实践中持续学习理论持续性地带着研究的问题去学习理论,并不比开始脱产学四年当敲门砖此后不再学习或不再做本专业工作,更坏。实际上77年恢复高考后很多人学的专业以后根本就没有用到(工业和科研由于大砍课题大砍研发而大滑坡),高考加大学变成了以前的科举。难怪那些知识分子喜欢高考,中国的知识分子喜欢科举,因为可以改变命运作JY。

从工业化的角度来看,实践和学习知识(含理论)都是终身的事情,高考+脱产的四年学习并不是多么不可替代。比尔盖茨学法律的,还大学没毕业,跟计算机完全没关系。

还是那句话,关键是实践的机会,而不是脱产学四年(现在这种情况看得更清楚了,郎咸平就指明了中国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没有他们实践的机会)。有了实践的机会,实践中学习理论不会差于事先脱产学四年;没有实践的机会,高考加事先学四年不过是科举的变种而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