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谈抵制日货 -- leeuk

共:💬13 🌺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也谈抵制日货

看到新华和你克我服兄的争论,写了这个帖子,还是作为新贴的好,也是很久想一吐为快的话,供大家参考。

一件在中国组装或是生产的产品,标明是made in China,还是要查一下:

a. 产品的出厂价中,多少价值是进口的,多少是国产的(汽车行业最典型的案例,CKD, SKD就是在华组装,贴上自己的商标,也不能认为是国货),也就是这件产品的出厂价中,多少是付进口部件/技术使用费的,多少是国产部件和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的价值(取决于你的技术能力)

b. 生产过程中,核心部件和技术是否是自己掌握(e.g., DVD, 大屏幕电视的显示屏,电脑的CPU)

c. 是否贴自己的牌子

所以判定一件产品是不是日货或者是不是国货都很难。

我不想买日货,可是我怕买的国货中核心部件和重要价值都是日本的;我买日货,写的是Made in China, 其中核心部件是日本生产的,可能占整个产品的价值也不大,可是离了它,这个产品就是玩不转(如磁头,快门),怎么办?

我是学机械出身,也学过几年日语(当时过了二级,现在不用全还给老师了),看过一些日本管理方面的书籍,看到精密生产JIT,柔性生产、看板,轻薄短小,Z理论,参观过丰田在日本的制造厂,与大众在上海的厂对比一下,心里是什么滋味?到日本出差,旅馆里放一个连续记录片,回忆日本五、六十年代那些公司的科技人员拼命工作,搞出晶体管以及其他核心元器件,随后就是从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Walkman, 激光唱机、硬盘、DRAM,把美国RCA, NCR,TI这些公司打得满地找牙。小时看《阿信》,看到日本在战后那种吃苦奋斗精神,就是欧洲和美国人都感到恐惧。别的不说,日本始终如一收集分析资料的水平(很枯燥啊,想发财,easy money是没人会去做的),了解我们的程度,对比我们了解日本的程度,能说我们底气足吗?

你可以说日本机会好,有韩战越战特需、美国市场对日本产品开放、日本战后由美国保护所以军费开支小,日元汇率低等种种有利因素,可不利因素是不是更多?资源?国内市场?在废墟上能站起来,做的比以前更好,用经济和商品实现了以前炸弹刺刀都没有实现的地位,日本德国做到了,我不敢保证我们遭受这样的打击后能做到。

所以关键是一句话,好像是以前日本女排横行世界时有一名教练说的:学习日本队,打败日本队。先要学习,认真地学习消化吸收他所有好的东西,随后要二次创新,推出自己的东西。不要引进一次,还要引进下一代,永远依赖人家。现在我们在U型价值链中占据的是底端的生产,利润几何?人家占据的要么是研发,要么是销售(如耐克、迪斯尼玩具、诸位在国外看到的大部分衣服和鞋类,几乎所有的玩具都是made in China)两个高端,他们大块吃肉,我们喝的汤都越来越稀。

1980s,日本钢铁代表团、汽车代表团再次访问美国(上一次是1950s),他们告诉美国人,我们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是取自福特,科学管理的思想来自泰勒,品管是从戴明那里学的,就是我们做得比老师更好。电子代表团说,这些发明都不是我们的,但是我们是集成创新(walkman就是典型案例,耳机、立体声、收音机、磁带录音机都不是新产品,组合在一起做成随身能携带的就是革命性的产品,PC也是一样),我们在更短时间内推出更轻更薄更小,性能更先进的产品。现在韩国Sansung如法炮制在打击Sony了,我们的企业在哪里?

还是先去看一些如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丰田喜一朗的回忆录吧,看一些日本企业的发展历程,管理实践,学一下那种牺牲一代人的休闲甚至健康历来赶超欧美的精神,再来发些议论。

买不买日货,其实是个伪问题。国货能不能自强,是一个真问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