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医院往事——序言 -- duanjian

共:💬95 🌺133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医院往事(5)——高干病房

医院的主楼是60年代建的,虽然只有6层,但小时候觉得那主楼好高好高,上学后学了个词,觉得形容这楼挺合适——巍峨。我曾经随几个胆大的小伙伴爬上楼顶,一览城市风貌的感觉确实很爽。我头一次看到清华大学主楼的时候就觉得它咋这么眼熟呢,后来一琢磨,这样式、这格局、这材质、这感觉,这不就是我们医院的主楼一样吗?后来去的地方多了,才发现很多地方老的政府、高校大楼和我们医院的主楼格局基本一样,据说都是受苏联建筑风格的影响。

主楼外墙是红砖,楼里地面是一水儿的棕红色水磨石,几十年过去了,很多地方磨的锃亮,但几乎没有什么损坏,那个年代这类重点项目的建筑质量确实没的说。楼里的屋子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高,灯管和灯泡都用长长的金属链吊着,就这,一个1.7米得成年人想要换个灯管,还得在桌子上再架个椅子才能够得着。直观点说,那时麻醉科值班室里是双层床,一个成年人站在上层举起手,离顶棚还有大约一米的距离。

屋子里的东西多是木制的,木制的桌子、椅子、床、衣架、柜子,连窗户都是木制的,不过是双层窗,窗玻璃的四边都抹着腻子,闲的无聊时,我会把干裂的腻子掰下来往楼下的草丛里扔,嘴里还模仿电影里炸弹下落的呜呜声,美其名曰轰炸。

最让人激动的是楼里有并排有三部电梯,而且是前后都有门的电梯。电梯旁有一间小屋,开电梯的大爷(不是老大爷,是中年人,凡是比我爸年龄大的男同志我都的称之为大爷)呆在里面,早年电梯是不常开的,只有有病人要运送上楼或者有熟识的人时,大爷才会晃晃悠悠的拎着电梯的钥匙出来。上小学时,我的一项可以炫耀的资本就是能带着外面的同学到医院坐电梯,让他们也品尝一下那新鲜刺激的感觉,因为我开电梯的大爷很喜欢我,所以开后门很方便。

随着年龄的增长,电梯慢慢不坐了,一是不再觉得步行上几层有多麻烦,二是电梯经常每层都要停,反而慢。再后来,电梯改造成自动的了,开电梯的大爷也退休了,在医院家属区开了个小卖部,每次我去他那里买些东西,他总会一边嘴里说着:你小子又长高了之类的话,一边拿着计算器按一阵,最后说,一共××块,就算××块好了(优惠我几块)。

到了80年代,在医院主楼旁边盖起了一座方方正正的新楼。新楼是5层,每层的南墙都是用钢窗封闭起来的阳台,外表贴着白色和蓝色的瓷砖,与暗红色的主楼放在一起,让人感觉眼前一亮。

新楼大门外面的柱子和台阶都是大理石面的,而且大门居然是通体玻璃的自动门,人一走近就自动打开了,走过去它就会自动关上,好玩的很。

新楼前面修了一个大大的花园,有草坪、假山、凉亭,还有一个大大的可以喷水的池子,每到夏天,我们一帮小孩就会聚在池子边上,等着观看喷水的壮观场面。要知道,那时,这个城市只有人民公园里才有一个喷水池,而且平常还不开,只有五一、六一、十一时才会喷水的。

新与主楼完全是两种感觉,里面非常安静,一方面是人很少,另一方面是因为过道里都铺着地毯,走上去计划没有声音,很舒服的感觉。病房的面积倒是比主楼的病房小,也没那么高,但四壁都铺着淡雅的壁纸,地毯上摆着病床、沙发、茶几,角落里还有很时髦的21寸彩电,窗户都是双层的钢窗,每间病房里面甚至有独立的卫生间,还有当时让我们感觉非常新鲜的座便器。现在想起来,大概那准备水平也就相当于现在普通快捷酒店的标准间,但在那个年代可谓奢华,着实让人觉得有大开眼界的感觉了。

新楼对外挂出的牌子是保健所,而医院里的人都叫它高干病房。

高干病房可不是像医院的主楼那样随便进的,我们一群想溜进去瞧西洋景的孩子每次次都会被里面的护士阿姨轰出来,我也是被父亲领着进去参观过几次而已。

再后来,城市里的高楼越来越多,医院的空地里也分别盖起了十几层和几十层的高楼,高干病房被遮挡在高楼的阴影里,显的有些破败了。而主楼虽然在高楼的映衬下不再像以前那么高大,外观也 颇为陈旧,但却似衙门外的石狮子一般静静的卧在高楼之间,自有那么一股稳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让我对城市里的拥挤、繁忙已经麻木的人,感觉到了一丝宁静和温暖。

———————————未来的分割线———————————————————

据说,保健所的楼明年就要拆掉了,在原址会盖一座新楼,而主楼则会继续修缮,作为医院的历史保存下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