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还我三峡好云雨--好湿啊 -- 回车

共:💬232 🌺819 🌵4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青藏高原三四千米, 洪水傾泄而下時, 下游必遭滅頂之災

一江春水向東流,中國的水為何向東流呢?中原之水是雪山之水,自青藏高原,沿著長江,在上海流到東海。

中國地形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當雨季來臨,河流本身水位已很高,又再持續整個星期下大暴雨,所有的水一下傾瀉而下,中下游的情況會怎樣?大家不要忘記,西藏的海拔4500米。

甚麼叫夏汛?甚麼叫洪水?除?流傳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外,歷代皇帝第一個祈求的就是風調雨順,怎樣治水一向是歷代統治者最頭痛的事。因為洪水一來,中下游一些城市的傷害可以說是沒頂之災。通常大城市會在平原中聚集及發展,如果洪水來的話,平原上的人又是最難去躲避的。以前我一直不明白為甚麼中國經常決堤,經常去捍衛堤壩,甚至在危急情況下,要用人堤。現在我明白了。

上下遊連月都是傾盆大雨,下游的水未退,上游的水傾泄而至...

假如在中上游的一個地方,控制水流,又或做分洪,那麼流到下游的水將會減少,普通的洪水,將會變成安全的水流,世紀大洪水到來,也會因為之前的泄洪,將水分流到其他地方,長江中下流幾個省市,也可以避免毁滅性的災害。

假如世紀大洪水來到,所有的東西都被沖掉了,人命都如草芥,哪里還顧得上甚麼生態? 歷史遺跡?

1870 年(清同治九年,庚午年)洪水是長江上、中游的一次特大洪水。自 1153 年以來的 849 年間,在調查到的 8 次歷史大洪水、實測到的 20 世紀 5 次大洪水中,以 1870 年的洪水最大,實屬歷史上罕見的大洪水。

1870 年 7 月長江上游特大暴雨發生之前,中下游地區連續降雨。 6 月,江西鄱陽大雨,湖南沅江上游及資江大雨;湖北漢江暴雨成災,從而抬高了長江中下游江河湖泊的水位。 7 月中下旬,暴雨進入長江上游地區。 7 月 13 日 至 19 日,嘉陵江中下游和長江乾流重慶至宜昌區間發生了一次歷史上罕見的大暴雨。 7 月 17 日 至 19 日,暴雨緩慢移到漢江,又東移至宜昌至漢口區間和洞庭湖地區,使長江上游的洪水出峽後與中游洪水及漢江洪水惡劣遭遇。

這次暴雨範圍廣、強度大、歷時長。整個暴雨過程約為 7 天,經模擬分析, 7 天暴雨量 200 毫米以上的籠罩面積達 16 萬平方公里;文獻中有 “ 猛雨 ” 、 “ 雨如懸繩 ” 、 “ 狂風雷雨,連日不息 ” 等形象性記載,是對暴雨強度特大的真實寫照。

1870 年 6 月夏汛期間,長江中游連續降雨,江、湖、窪地底水已豐厚。 7 月份,隨著暴雨進入長江上游地區,嘉陵江發生罕見大水,北碚站洪峰流量達 57300 立方米/秒( 1981 年洪水流量為 44700 立方米/秒),嘉陵江大洪水和金沙江洪水在重慶相遇,形成長江乾流特大洪水,寸灘站水位達 196 . 15 米 ,洪峰流量達 100000 立方米/秒( 1981 年洪峰水位 191 . 42 米 、流量為 85700 立方米/秒),宜昌站水位達 59.50 米 、洪峰流量達 105000 立方米/秒, 15 天洪量為 975 . 1 億立方米, 30 大洪量為 1650 億立方米。上游洪水與中游洪水惡劣遭遇後,氾濫成災,經過宜昌至漢口區間的江槽、河、湖等調蓄後,至漢口附近歸入江槽。漢口站洪峰水位為 27 . 55 米 、流量為 66000 立方米/秒, 30 天洪量為 1576 億立方米。

1870 年長江特大洪水,災情十分嚴重,損失之巨,範圍之廣,為數百年所罕見。主要受災地區為四川、湖北、湖南等省。

四川省 “ 六月間(農曆)川東連日大雨,江水陡漲數十丈,南充、合州(今合川、江北、巴縣、長壽、涪州(今涪陵)、忠州(今忠縣)、豐都、萬縣(今萬州)、奉節、雲陽、巫山等州縣,城垣、衙署、營房、民田、廬舍多被沖淹,居民遷徙不及亦有溺死者。 ” 嘉陵江畔的合川縣 “ 大水入城深四丈余,僅餘緣山之神廟、書院、民舍數十間,水連八日,遲半月水始落,房屋傾大半,未傾者汙淖充塞,腥腐逼人,曆兩月之久,稍可居人,滿城精華一洗成空,十餘年未複元氣。 ” 長江乾流上的豐都縣 “ 全城盡沒,水高於城數丈,倉穀漂失,官、民宅半為波濤洗去。 ” 三峽入口處的奉節縣 “ 城垣、民舍淹沒大半,僅存城北一隅,臨江一帶城牆沖塌崩陷,人畜死者甚眾。 ”

湖北省長江南岸大堤在松滋縣被水沖決形成松滋口,洪水直瀉洞庭湖,洪道所及,蕩然無存;北岸大堤在監利決口加之漢江決口,荊北及江漢平原一片汪洋, “ 衙署、廟宇、居民、田禾淹沒無算,為數百年未有之奇災 ” 。全省 30 州縣及武昌等廣大地區遭受嚴重洪水災害。

湖南省飽受長江潰口之害,安鄉、華容水從堤頭漫過,龍陽、湘陰圍堤盡潰,無一存者,田禾淹沒,廬舍漂流,災情歷年以此為最。洞庭湖區各州縣皆大水為災,全省 20 餘州縣遭受嚴重洪災。

江西省萍鄉、九江、南昌、鄱陽、德安、瑞昌大水,安徽桐城、宿松、建德、銅陵、壽州、和州、黃池、無為大水, “ 蚊水沖毀田廬,圩堤漂沒一空 ” 。至長江下游的江蘇、上海、浙江洪水不大,災情較輕。 1870 年洪水災害與 1931 、 1935 、 1954 年洪水災害相比,範圍廣、災情重,為我國歷史上所罕見。

1931 、 1935 、 1954 、 1998 年長江流域發生的 4 次洪水造成了怎樣的災害?

1931 年 7 月,長江中下游連續降雨近一個月,雨量超過常年同期雨量兩倍以上,江湖洪水滿盈。 7 月下旬長江中下游梅雨結束後,雨區轉向長江上游,金沙江、岷江、嘉陵江發生大水,以岷江洪水最大。川水東下與長江中下游洪水相遇,造成荊江大堤下段漫潰,沿江兩岸一片汪洋, 54 個縣市受災,受淹農田 5090 萬畝,受災人口 2855 萬人,損毀房屋 180 萬門,因災死亡 14 . 52 萬人,災情慘重。武漢三鎮,平地水深丈餘,陸地行舟,商業停頓,百業俱廢,物價飛漲,瘟疫流行,受淹時間長達 133 天。

下略...

http://www.ctgpc.com.cn/tg/sxgczds.php?mClassId=015001&mClassName=为什么要建三峡工程

遠觀地球的歷史,我相信中國遲早會有毀滅性的大洪水發生,不知道會是何時,有可能會在近幾年,也有可能會在幾百年內。三峽大壩未必能解決所有問題,但起碼在平時起了水的調節調度的作用,在毀滅性洪水發生時,也可以減低傷害...

1998年,百萬軍民保荊江,去年其實也有跟98年相同的洪水量,但是因為三峽大壩起用,荊江的百姓得以安睡,荊江的水流沒有到達警戒線,順利流向下游.....

沒有生活在洪水易發之地的我們,其實是很幸福的。在中國的一些省份,原來年年都有遇到大大小小的洪水,洪水對於他們已是家常便飯了。幾年前,我去了都江堰,由衷地佩服李冰父子。四川盆地是一個低洼地帶,成都是一個沖積平原,如果沒有都江堰工程,成都會經常被淹。如今工程將水截了,分流到需要水的地方,成都不會被淹,水又可以灌溉農田,將本來是災害性的東西變成是利於已的東西。

因地制宜,並不代表違背大自然規律。甚麼都不做,不去嘗試改變,結果只有等死。

如果我們幸運地沒有遇到世紀洪水,我們的後代也有可能碰到。日本某村蓋的防海嘯巨堤,蓋高堤的村長已故,但是這個被當時又或現代的人所詬的高堤,卻在海嘯到來時救了整村人的命。

日村長建高堤避過海嘯一劫

http://news.sina.com.hk/news/12/1/1/2329692/1.html

日本九級大地震帶來驚人海嘯,岩手縣的臨海城鎮逐一吞沒,但普代村卻完整無缺,只因已故村長堅持建巨堤。

普化村雖地處災情最慘重的三陸地區,卻能夠逃過一劫,只因已故的前任村長和村幸得堅持要築出一道15米高的防坡堤及水閘。

日本傳媒稱,普代村當初在規劃防坡堤與水門時,曾受到眾人批評,大家都認為「15米太高了」;不過當時的村長和村幸得不肯讓步,稱「明治時期發生過大海嘯」,絕對有建高的必要。於是在1967年,岩手縣投入5800萬日圓建造普代村防坡堤,1984年再花35億日圓建水閘。

據悉,普代村在1896年的明治時代的三陸海嘯、1933年的昭和三陸海嘯中共有439人死亡,當時的海嘯就高達15米,因此和村村長才會堅持主張,建造一道15米高、155米長的防波堤。

今年3月11日地震發生後,在普代村經營餐飲生意的太田定治還特地跑到防波堤上,看著巨大海嘯襲來;當海港被吞沒的時候,海水卻在防波堤前面停下來,後方避難的100多名港口工作人員連腳都沒被浸濕。太田說,如果沒有這個防波堤,大家都沒命了。

至於今年的大旱,我身處南方小島,現在已五月底了,自年初至今都沒有一場正經的雨,北方內陸情況可想而知。天不下雨,我們能怎樣? 但是,西方也是災害連連,之前歐洲大旱,如今美國也南旱北澇,美國密西西比河遇到七十年一度的洪水,他們也不好過。

調配雨水的不是我們人類,而是老天。我們能夠做的是順應環境,好天斬落雨柴,努力地經營及打造我們自己的家園。

至於中國南澇北旱的問題,原因是南北方氣候不同,而且水向東流。沒有水源之地,一旦該地區不下雨,就完全無望。也因此,有「南水北調」的工程出現。

五十年不遇,一百年不遇,不正代表著五十年前,又或一百年前發生過同樣的事情。之前我們沒有遇上,是我們的幸運,但是我們沒有可能永遠幸運下去。\\\\

.

土地不耕種,將會變成荒野,河流不挖泥,將變成沼澤,又或會斷流,沙漠經營會變成綠洲,沙漠不經營會變得更沙漠化,以前樓蘭,曾經是一個文明的古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