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懵懂到懵懂-关于六次人口普查的几句话 -- 种植园土

共:💬347 🌺859 🌵11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封建习俗复辟回潮

妇女解放也有倒退,封建习俗复辟回潮

上世纪70年代后,抱养童养媳现象又在农村抬头。

  《莆田市志》记载,收养童养媳是莆田境内旧时就有的陋习,在山区、沿海尤为盛行。贫苦人家养不起女儿,多卖给人家当童养媳,甚至有些富裕人家也认为女儿是“赔钱货”,从小送人当童养媳,以免出嫁支付一大笔嫁妆。虽然1950年颁布的《婚姻法》禁止抱养童养媳,童养媳之风有所收敛,但在山区、沿海仍未能根除。上世纪70年代后,因为买卖婚姻、赚取媒人钱的媒人活动、女方索取聘金、彩礼再次出现,抱养童养媳现象又在农村抬头。

  在农村地区,女性一般不被认为是劳力,而且多数家庭重男轻女、想养儿防老,多数家庭最终选择了将过多的女儿送出去,以继续生育,得到男孩。

  长乐的郑晓梅于1972年出生后,其母每再生一个女儿都要哭一次。郑家分别在1974年、1978年、1982年、1983年送出了4个女儿,最后留下3个女儿、2个儿子。

在农村地区,多数家庭重男轻女、无论是否有计划生育政策,选择将女儿送出去,继续生育,得到男孩,是很正常的事,就是在东部沿海甚至有些男女未婚同居生女后男方的抛弃女方。

我市召开市委中心组学习会

发布时间:2006-4-20 0:00:00

本报讯 (记者 小灵)4月13日晚,福州市委常、长乐市委书记林彬主持召开市委中心组学习会。会议邀请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任雷湾山教授作专题报告。

……

为什么“我不出生”?

日前,林彬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引用作家毕淑敏的一篇文章,坦露其作为一位领导、一位长者,对全社会树立正确婚育观的期望,对一些年青人轻率对待婚育大事的忧虑,可谓用心良苦,也确实发人警思。

  毕淑敏在这篇题为《婴孩有不出生的权利》的文章中,站在婴孩的角度,替婴孩发出了呐喊:如果我的父母还未成年,我不出生;如果我的父母只是萍水相逢,并非期待结成一个牢固的联盟,我不出生;如果我的父母是为了权利和金钱走到一起,请不要让我出生;假如我的父母结合没有法律的保障,我不出生。

  不可否认,由于社会上尚残留的落后的婚育观,以及青年男女在对待婚育大事上的轻率,一些无辜的孩子在一出生便面临着家庭的悲剧。林彬书记在当天的讲话中提到,某镇一对青年男女未婚同居后生有一女,但由于男方一家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最终女方因生的是女孩而遭到男方的抛弃。更发人警醒的是,女方由此将男方诉之法庭后,法院依法判女方败诉,就连当初订婚时的聘金也得退还男方。

  林彬书记在讲话中所提到的文章和事例,至少可以给我们两个启示,或者说警示:

  其一,在全社会倡导婚育新风是一项极有现实意义的长期工作。近几年来,我市倡导婚育新风尚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各种利益导向机制也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人由此远离了重男轻女、多子多福这样的旧观念。笔者曾听鹤上镇一位老人这样说到:“我家媳妇虽然生的是闺女,但我现在想通了。我也不说什么生男是名气,但生女确实是福气。以后把闺女养大成人,照样成材。”笔者希望更多的老人有这样的新观念。

  其二,结婚和生育是人生的大事,一点都轻率不得。因未婚先育而引发的的人生悲剧时有发生,受伤害的是大人,更是孩子。正如毕淑敏在文章中所言:事实上,婴孩的出生并不是婴孩的选择,而是婴孩父母的选择。希望我们的年青人在决定婚育前先树立正确的婚育观;多一份思考,多一份理智,为自己,也为下一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