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帝国的精英:英军元帅亚历山大小传 -- 顾剑

共:💬14 🌺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帝国的精英:英军元帅亚历山大小传 (续完)

7。简评

在盟军的将领中,亚历山大可以算是英国版的艾森豪威尔,但无论职责还是履历,军事色彩远重于政治色彩。他担任盟军的高级指挥官有两个优势:首先亚历山大的作战经验比任何人都丰富,少年从军到战区最高司令官,排连营团旅师军,一个台阶不落地爬上来,而且从来都担任正职,这种经历无疑给他的意见增添了份量,所有盟军将领都不得不尊重。这比艾森豪威尔的先天条件要优越。第二是因为出身和教养,亚历山大个性不那么严厉,比较善於妥协,所以是指挥多国部队的理想人选。地中海战区部队里,除了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印度(包括廓尔喀兵)这些英联邦军队,还有法军,波兰军,巴西还有一个师,日裔美国人组成的442加强团和100营也在意大利。在缅甸,还跟中国远征军合作过。指挥联军,政治技巧比军事能力更重要。不过也不是所有同事都喜欢亚历山大。史迪威就对亚历山大不感冒。因为史迪威气质上是个典型的美国平民,跟亚历山大这种英国贵族互相看着别扭,何况两个人共事的那短短两个月,都不是各自生涯中光彩的时候。史迪威在英军将领里,唯一看重的是斯利姆,除了因为斯利姆跟他一样是个斗士,我猜恐怕跟斯利姆的平民作风,和五金商人儿子,非军校毕业生,这些个人背景也有关系吧。

从指挥艺术来看,因为敦刻尔克和缅甸的经历,亚历山大一度被认为是英军中防御战和救急的专家。不过他在战争中最多的贡献,是担任集团军群级别指挥职务以后。放在一个高层领导的角度来看,亚历山大基本上是放手让下级发挥自己的才干,很少干预。即便干预,也是以建议而非命令的方式。极少见到亚历山大否决部下已经下达的命令。总的来说,亚历山大是有点无为而治的倾向。在他手下工作是很舒服的事情,只要你不是他的参谋长。但是常常这也可以变为缺点:西西里两次改变作战计划(登陆地点和批准抢道) ,克拉克在罗马贻误战机,撤销道利和卢卡斯的职务。这些事情上,亚历山大都对属下过於软弱,控制得不够。

在亚历山大亲自指挥的战役中,比如在突尼斯和意大利,亚历山大属於比较典型的英军谨慎合理,讲究战役平衡的风格。所以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欣赏亚历山大的战役指挥。拿他跟蒙哥马利,隆美尔,还有老对手凯赛林比较会很有意思:隆美尔是机动战大师,蒙哥马利是阵地战大师,这两个人的风格正好相克。亚历山大跟蒙哥马利相象,可是仔细看有又不同。蒙哥马利是战术大师,这点比亚历山大要强,但是他们两的战役观念不一样:蒙哥马利是传统派,集中兵力,一路突破,当然,这一路,必须是他自己指挥的那路,哈哈。从西西里,到意大利登陆,再到西线作战,蒙哥马利都是这么主张。亚历山大的观念,是两个拳头打人,他亲自指挥的战役,从来都有两个进攻方向,两支以上的部队,而且先发动助攻,等调动了敌方后备力量,再发动主攻。亚历山大的特色是协调,两路突击的时机配合一向掌握得很好,而且常常突然变化进攻点,常能达成战术上的出敌意外。他的缺点,是兵力不够集中,而且慢。这个慢,是他跟蒙哥马利的通病。

而老对头凯赛林呢?你别看亚历山大是最终的胜利者,可是论将道,凯赛林正好是亚历山大的克星:凯赛林最擅长的是在战略上预测对手的下一步动向,而亚历山大,正正好好是行动最合理,最好预测的主儿。当然,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很多将军,战后在回忆录里当事后诸葛亮,把自己描写得明见万里,洞察秋毫,天下无比,地上无双,什么事情都在自己预料之中,什么决策都是自己最合理。错误都是上头的,盟军的,物质的,不可抗的,自己即使打了败仗也是无辜的。(我写这段话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杜聿明) 。不过凯赛林当初跟隆美尔争论该不该守南意大利的时候,那可决非事后,当时OKW都不支持他,希特勒本人则持怀疑态度。在战役层次上,凯赛林特点是反应快,当然这跟德军基层官兵的素质也有关系,高层决策快,下级行动快。而亚历山大的盟军呢,恰恰是习惯慢半拍。但是这慢的半拍,也让盟军发挥物质优势,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也可以说,亚历山大的风格,也未必不是凯赛林的克星。因此,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场面:凯赛林基本料到亚历山大的进攻方向,可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应对亚历山大的次要方向进攻,亚历山大突然在凯赛林被扯开的空档发起主攻,达成战术突然性,可是发展胜利慢半拍,凯赛林以快打慢,封闭突破口,让亚历山大的部下吃尽苦头,可是亚历山大稳当,就是打不倒。打到最后,凯赛林全身而退,亚历山大继续前进,下一回合接着玩。这样的场面,在突尼斯,萨莱诺,安齐奥,古斯塔夫防线,戈特防线,上演了一次又一次。所以我觉得,看这两个人斗智斗勇,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起码比看隆美尔和蒙哥马利有趣,因为蒙哥马利和隆美尔的风格相克过於明显,基本都是蒙哥马利占上风。

当然了,我以上的议论,是对两位对手个人风格的戏剧化总结,仅及将道。事实上,胜负的决定因素,还是物质实力,意大利的地形和双方实力对比跟西线不同。物质决定意识。地理,国力,军事思想形成的背景,这些严肃的话题,我都清楚,但却不是这篇文章的主旨。我品评名将,渗透辩证法,但不是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真理,但是写成文章,不好玩儿。

还有一篇不好玩的文章,就是亚历山大的回忆录。他的回忆录编排很怪,先从西沙漠讲起,再倒叙回敦刻尔克和缅甸,又回到突尼斯,然后意大利。每一个时间段,先来一章历史,再来一章个人回忆,而两章内容很多重复。这大概是我看到的所有二战回忆录里面,最古怪的了。

关于西西里,关于罗马,阿拉曼,20世纪初的英军,缅甸战场第一阶段,我对这些作战行动的议论,个人一孔之见,已散见于文中各处,就不再赘述了。

(全文完)

主要参考资料:

Nicolson著 Alex: The Life of Field Marshal Earl Alexander of Tunis

Jackson著 Alexander of Tunis as Military Commander

Carver元帅主编的War Lords: Military Commanders of the 20th Century

法拉戈的巴顿传记中文版

D’Este著Patton: A Genius for War

亚历山大回忆录

凯赛林回忆录

克拉克回忆录 Calculated Risk

蒙哥马利回忆录

布莱德雷回忆录 A Soldier’s Story

赞格尔回忆录 Neither Fear Nor Hop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